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2020-05-19 15:02王俊
商情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王俊

【摘要】受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经过十几年政策调整,经济增速已慢慢稳定在6%左右,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减速阀”作用,减弱了经济周期振动幅度。因此,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实行逆周期经济政策是目前需考虑的现实。

【关键词】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世界经济周期是指受某些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活动总体上表现出繁荣、衰退、萧条和回升的周期性的运行态势,且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循环重复。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已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我国政府抗住经济压力,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經济渐渐复苏,但目前经济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尝试从世界经济周期角度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梳理过去20多年不同阶段施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探讨政府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展望未来经济发展态势。

一、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

(一)康波理论

19世纪末,帕尔乌斯首次提出在经济增长中存在着50~60年的长期波动,一战后,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研究战后世界经济波动态势,并提出了长波假设,其具体表现为价格波动,这奠定了康波理论的基础。一般认为,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回升四阶段,繁荣和衰退是康波的上升期,而萧条和回升则是康波的下降期。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市场共经历了四次周期波动,每周期总是伴随新兴技术革命。第一波是纺织和蒸汽技术发展,历时63年,第二波是钢铁和铁路技术发展,历时47年,第三波是电气和重工业领域发展,历时56年,第四波标志是汽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时43年,现阶段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中。

(二)金融周期说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同作用影响世界经济,金融本身具有独立性,但同样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因此,宏观经济研究应当将金融因素置于核心地位。“金融周期说”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凯恩斯时期,后来信贷理论的发展正式拉开了金融周期理论研究。“金融周期说”认为金融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并根据金融运行现状,模拟了信息不对称下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的关系,并以融资成本的变化来判断经济周期阶段。在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每一轮金融周期都伴随着一场经济危机。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凯恩斯学派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更有优势,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政策才能促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终经济趋于稳定。目前我国组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协调才能更好发挥出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稳定作用。

(一)财政政策对市场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税收和财政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增加国民收入和促进就业,主要手段包括税收、国债、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出等。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企业投资。当税收下降时,企业压力减小,闲置资金充盈,相应地会增加投资成本,投资热情高涨,同样地,居民也会加大投资,实现资本市场经济增长。国债是政府融资的常见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当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政府发行国债可以将市场上的货币沉淀,从而达到紧缩目的,同时沉淀下来的资金可以用于政府支出,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国家偿还本息时又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来促进消费,从而刺激总需求,在宏观政策调控中保持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平衡。

(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银行利率,进而调节总需求,一般性政策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当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提高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存放在央行的保证金比率,该比率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准备金率提高,银行信贷能力减弱,用于放贷的资金也会变少,相应地,银行为了吸引投资,利息率会上升,贷款利率也会上升,货币供给量会下降,最终达到与货币总需求的平衡。

三、世界经济周期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2004.12)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下滑,物价指数回落,有效需求不足,失业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缓慢。为了扩大内需,在财政政策方面,增发长期国债用于基建,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国债6600亿元;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至2002年底累计退税达4000多亿元;调整收入分配,比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财政支出增加540亿元。而面对货币贬值,我国抵住了较大压力,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并下调了法定准备金率,由原来的13%调至8%,累计降低存款基准利率369bp,累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333bp。

(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5.1—2008.8)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高达10%,同时CPI指数也居高不下,居民投资过度膨胀,加上2004年领导班子换届,投资热潮更加高涨,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压力目的已经达到。鉴于此,2004年底中央会议将经济政策调整为“双稳健”宏观政策,主要变化在于财政政策。比如缩减财政预算赤字,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倾斜。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9—2010.12)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了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周期从繁荣顶点开始走向萧条。复杂的国际形势,加上国内特大自然灾害,不可谓内忧外患,但我国能迅速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2008年取消了利息税并降低了证券交易税,政府投资4万亿元用于拉动内需;2009年继续扩大公共投资,累计发行公债9500亿元,并推进税费改革,扩大居民消费;2010年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货币政策方面,2008年10月9日,人民银行降息27bp,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再贴现率;2009年广义货币M2增加17%左右,适时公开市场操作,并保持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稳定;2010年继续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融资需求,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1—至今)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第一年,也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年,GDP增长目标力争在8%左右,金融周期开始缓慢回升。我国继续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在减税降费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2012年“营改增”后我国税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仅在2018年减税额就高达3500亿元。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期间,接连出台了财政补助、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众多惠民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个人得到资金支持。也有关专家建议将财政赤字率由2.8%调整为3%,对遭受疫情较为严重的企业,实行定向降息、降准和再贷款。

四、世界经济周期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由于市场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两大政策的组合使用需结合当前的局势发展和经济周期阶段。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但经济政策可以保持一个大方向,高质量和稳经济仍是未来经济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提出将供给侧改革作为治理经验贯穿于当前宏观调控中,双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等领域形成合力,并强调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较大,实体经济才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需发挥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实体产业的投资,积极引导向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铎铎,刘磊,张莹.长期停滞还是金融周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9(10):50-63.

[2]王小广,产健.2019年宏观经济回顾与2020年展望[J].企业管理,2020(1):14-18.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下黄金价格相关性研究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研究
成思危:本轮经济周期顶峰或在2019年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