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贺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腰椎间盘各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并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周围神经根[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可逐渐对其正常生活及腰椎功能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丧失站立功能[2]。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积极缓解其症状,从而确保其健康。本院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工作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联合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6±1.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3)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8.5±1.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0.4)年;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联合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针灸推拿治疗。采用0.35 mm×40 mm毫针取患者环跳、夹脊、委阳、秩边等为主要穴位,取悬钟、阳陵泉、足三里、风市等穴位为辅穴,每次取3~5个穴位进行施针,留置20 min,每天施针1次;同时,取患者腧穴实施针刺艾灸治疗,点燃艾灸条之后留置腧穴,及时清理艾条灰,避免艾条灰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针灸工作完成后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推拿处理,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臀部及脊柱两侧膀胱经部位,采用推、压、按、揉等手法进行按压,自上而下按压3~5 min,每天推拿1次。②牵引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根据其病情及肌腱韧带耐受程度施加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50%~80%,避免施压过大而对其造成损伤,每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30 min,牵引过程中对患者治疗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一牵引治疗,治疗措施同联合组。
1.3 研究指标 治疗2个月后开展随访,记录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直腿抬高角度、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
临床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直腿抬高角度高于70°,腰腿部疼痛感及其他不适感消失,生活及工作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角度超过30°,腰腿部疼痛感及其他不适感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无变化,无法正常工作及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采用FugI-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项目:仰卧至床边坐、仰卧至侧卧、坐位平衡、坐位至站立体、行走;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4]。采用ODI评分调查表评定腰椎功能,项目: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走,分值50分,分值越低腰椎功能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数据用(±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判定标准。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联合组复发率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
2.3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联合组直腿抬高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直腿抬高角度/(°)运动功能评分/分联合组 45 73.25±3.26 89.52±1.28对照组 45 56.98±3.31 75.25±1.51 t值 23.493 48.358 P值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联合组 45 35.69±1.21 5.22±0.19 166.880 <0.05对照组 45 35.72±1.24 10.20±0.20 136.298 <0.05 t值 0.116 121.00 P值 >0.05 <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是指机体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病变及外伤的因素引起的疾病,以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6]。据临床资料[7-8]记载,该疾病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为主要因素,其中髓核出现含水量降低,并出现椎节失稳、松动等病理改变,纤维环可出现坚韧程度较低,在外力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相关疾病。以往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用牵引治疗,通过外作用力牵引以增加椎间隙,拉开关节突,减轻对神经根造成的压迫,并使后纵韧带放松,达到缓解疼痛及改善髓核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但是单独采用牵引治疗周期较长,并在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影响其治疗心态。针灸及推拿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各疾病治疗[9-10]。本研究结果,联合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复发率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角度、运动功能、腰椎功能均有显著提升,进一步证实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临床将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够充分利用针灸推拿对患者脊柱两侧肌肉及组织情况进行改善,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机体自身新陈代谢;并利用针灸针刺环跳、夹脊、委阳、秩边等穴位,有效改善其水肿症状,发挥补益气血、补肾壮骨、通经活络之效,促使干预效果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