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程序驱动和数据驱动的学校体育衔接机制构建

2020-05-19 04:39刘德明宋广庆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程序机制体育

刘德明,宋广庆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承载着中国2亿多中小学和高校在校学生[1]的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学习,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成为青少年身体更加健康的塑造者,但现实中学校体育并没有完成这一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呈上升趋势,而反映耐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的指标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近视率居高不下。[2]诸多的政策、规划和项目成果推动下,为何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不得不考问三个问题:所有的政策、规划和成果能否真正得到实施和落实?所有的政策、规划和成果能够使2亿多儿童青少年中真正受益的人数是多少?所有的政策、规划和成果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多少和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国内最新提出了青少年体育4大重点工程,包括“幼儿体育基础工程、技能提升培育工程、青少年U系列赛事工程和拔尖人才培育工程”[3]其中幼儿体育基础工程、技能提升培育工程是两个相对基础的工程。学校体育课程衔接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或可称为纵向的时间历史性衔接和横向的跨地域跨部门的人才流动衔接。机制的构建将更加具体的支撑幼儿体育基础工程和技能提升培育工程。

2 学校体育现实存在的关键问题

2.1 缺乏以项目为基础的总体渐进式的课程衔接机制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都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越来越高的重视,形成以宏观政策驱动、体育深化改革、营造社会氛围、完善组织阵地的一系列青少年体育公共治理策略。[4]具体实施还缺乏相应的机制,特别是从学生个体体育获得的角度尤为突出。现有的相关政策力图从校外体育活动将学生体育衔接起来,引导成立省级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等枢纽性组织等。[5]我国国内学者对部分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课程进行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学段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如英美日等国家的课程注重学段的衔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有序的对课程进行了设置。而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一直缺乏衔接性、缺乏递进性。[6]美国K-12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主要以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为主,包括球类运动、水上运动、体适能运动、舞蹈类运动、户外运动、个人表现类运动,其中需要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的单项体育运动达到70种左右。在以运动项目为基础开展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对项目的掌握提出更高的目标,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需要掌握6个大项目其中的3个,在这三个分项目中共需要掌握5个单项运动。[7]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华大学在集中开展的开学第一堂体育课中提出的要求是“三个一”即学会一项运动、参加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参加一次体育竞赛。由此可见我国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真正的从项目入手,切实的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运动项目。

2.2 缺乏系统的强有力的监督与指导机制

无论多么好的学校体育发展目标或高端的学校体育科研成果,最终要落实到实施者——体育教师身上,学校体育衔接机制的微观层面。学生在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在从事什么活动,具体的细节还是由体育教师来决定,体育教师能否按照既定程序完成课堂内容是监督指导的重点,是学校体育一系列问题的“靶点”。如何评价体育教师,涉及到具体课程内容的程序化,逐步建立有据可循的体育课堂程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监督管理对学校体育执行力的影响最高”,[6]这是学校体育最为缺乏的,由于监督的缺乏进一步导致实践中政策效益的虚化和弱化。[8]程序能够得到合理监督指导,学生的兴趣和体质在长远程序驱动中得到提高,单向的依靠测评学生体质来评价学校体育,不能指导学生具体的实践。所以对程序的指导与监督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2.3 体育资源利用度低下

以运动项目为依托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基本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学校体育人才和体育设施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项目为依托的体育课程开展。体育项目的开展首先是相关的体育人才的指导,其次要依托场地和设施,没有两者的支撑学生就不能认识和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因此调动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无从谈起,学生和体育之间将渐行渐远,这是简单而必然的学校体育发展逻辑,不能因为两者的缺乏而成为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低下的理由。美国的学校专职教师配备也存在不足的情况,大部分小学只有一位体育教师,通常体育课会有其他兼职体育教师完成,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仍然非常高。[9]其根本原因就是最大程度发挥了自身具备的资源效用,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人才和场地的问题可以逐渐解决,现实条件下教师的终身自我教育和创造基础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逐步的改善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才是逐渐解决问题的关键。

2.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方式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责任认定与赔偿消减了学校开展体育的积极性,为了避免意外的运动损伤,一些学校采取了消极的规避措施,导致容易受伤或强度稍大的运动项目被取消。[10]从观念转变再到教育实践,关键是立法与保险的完善。在体育伤害的责任认定上要依据课堂程序化追溯原因。体育教师要严格控制体育课堂的秩序,强调规则,强调规避潜在的伤害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动作,严格按照课堂程序完成课堂内容,教师的责任心是体育课堂最大限度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关键。有了课堂程序追溯、法律保障和保险完善,再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进行处理伤害事故,可以将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事故原因,及时反馈到所有学校,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处理纠正。

3 体育制度、政策、机制的辩证关系

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追溯其根源还是来到了政策的执行难这一长久存在的问题上。“监督管理对执行力的影响力最高,其次是政策调控和利益冲突,最后是政策资源。[11]体育衔接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执行难,在现有的学校体育运行机制中很难做到上述的要求,原因在于学校体育在政策和执行之间缺乏了衔接,学校体育还是处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模式中,只要这种模式没有新的突破,政策就无法落实。因此在政策和学校之间必须建立第三方组织,依据我国现有的体制状况建立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在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前必须对其涉及到的“制度”“政策”“机制”等几个根本性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理解(见图1)。

图1 制度、政策和机制的逻辑关系图

“制度”是一个总体的根本性的规则,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参照性,可以通过政策和机制逐渐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总结和预测,但不能完全设定。合理有效的制度需要“政策”和“运行机制”的共同配合。一个无效或者不完善的制度一定在“政策”“运行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制度的形成需要政策和机制的结合,制度的合理性需通过政策引导匡正,制度效果需对机制运行程序的监督检测。

“机制”是微观的具体实践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博弈规则内质,机制可以自身形成也可以主动构建,如果自然形成的一套程序是合理且具有时效的,则这种机制主要在自然界得到更多的体现,如无人为的动植物生态链。如果从整个自然的层面看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一个自然现象,但是从人类独有的社会角度看,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趋利性和惰性等,很难自然形成机制,所以在人类社会中“机制”大多是构建的,如在交通管理机制构建完成之后,人通过学习来遵守交通规则。需要有实施的主体 ,实施的对象。实施主体是单位或个人去做什么怎么做,实施对象是对谁做。运行的细则注重程序,是制度形成的核心。

“政策”是为建设一个合理的制度用文字等形式做出的宏观规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需要与时俱进,是建设机制的理论依据。政府等权威机构按需设定规则、权利等文字。

从“政策”“机制”和“制度”三个方面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我国学校体育一直以来并不缺乏字面上的“政策”,缺乏的是有利于践行的政策,缺乏的是具体实施的有效“机制”。要突破政策执行困境,就需要认识学校体育变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12]从效果层面看,缺乏运行“机制”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一个效果差,甚至无效的学校体育发展制度。当政策落实到机制的运行上,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反馈促进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逐渐形成有效的制度。

4 衔接机制的建设

4.1 明确和内化体育核心价值理念

机制的建立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的指引,在长远的创新型发展中就会容易偏离初心。体育核心价值的内化可以使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突发性或变革性问题时能够合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体育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要从三个层面认识,分别是自然、社会和人文三个层面。[13]自然层面的根本价值是健康、快乐和自由,这是体育价值的基础,违背自然价值其他两个层面也将失去根本的意义。社会层面的价值是公平、规矩和协作,人是社会性的,体育可以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认识到社会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人文层面是人类的更高的认识,体育在人文层面带来的价值是宽容、仁爱和审美。则三个层面的内化可以指引一切体育活动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回顾我国体育发展的总历程,出现问题的时候,分析原因发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三个层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核心价值。因此体育核心价值的内化是学校体育衔接机制程序建设的根本方向指引。

4.2 以运动项目为基础的渐进式总体规划

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针对青少年体育的四大重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基于运动项目参与泛化提出实施技能提升培育工程”。[14]落实到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式。

阶段运动项目数量是指在每个学段中将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基本条件开设不同运动项目的数量。每个学校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开设能力范围内的3~5门运动项目课程,作为一个基本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运动基础设施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与自我提高,将课程以两年增加一个项目的速度增加到7个以上运动项目可以提供给学生选择。同时学校在已有的运动项目中,选择人才与基础设施相对优越的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的特长项目。特长项目就是指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该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且部分学生在竞技中有突出的表现(见图2)。

图2 运动项目与学段衔接的关系图

4.3 程序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

政策系统内部协调性和完整性不足,政策执行组织间的沟通协作不畅,政策执行的细节缺乏导致的偏差等使其整体功能受损。[15]建立系统的政策制度首先是在遵循体育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目标。单一的以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数字效果为驱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可能被减弱,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中的快乐感受被削弱。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难以用统一标准评价,因此仅以体质测试驱动是不够的。程序驱动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过程当中,符合长远树人的规律。且教学过程的任何经验和问题都有迹可循,从而有的放矢的对反馈问题进行改进。无论程序驱动还是数据驱动最终要归结到人的身上,因为“‘人’才是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因素中教师是关键”。[16]严格的程序化驱动和实施者个人能力发挥相结合,数据驱动和程序驱动相结合的制度形成将成为未来学校体育衔接机制构建的保障。

4.3.1 程序驱动侧重细节 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工作规程和行动中,每一个规程和行动,要形成程序化,包括学校体育的课堂基础内容的实施程序,教师个人才能发挥的基本原则,课节、学期、学年、学段的课程内容衔接,还包括问题反馈与程序完善的循环机制。作为学校和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以遵循制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才能。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监督与指导制度,监督与指导是制度的制度,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评价与反馈基础,是政策实施的检验程序。通览我国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从建国初期到最近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200余份相关文件的演进过程是积极的,与时俱进的,这些政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7]但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全面、深入的将学校体育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呈现出来。“从党和政府的指导方略、法规、管理等外围环境看,学校体育政策传导到政策对象的实际作用并不尽如人意。”[18]我国学校体育并不缺乏政策,而是缺乏政策的落地与践行,在政策的可操作性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是否能够真正实施则是制度的完善性本身带来的力量,即政策引导下的推动实践的运行机制。

体育教学是一个过程,是由教学中每个细节构成的,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程序或过程理论是西方管理学重要的基本原理,根据美国学者林恩对制度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的演化:过程和结构的相关研究(见表1),其相关的重点是研究行为或者过程,就意味着个人及其运作的团体或者组织者成为理论焦点,主要内容是对一个或几个行为人的角色进行界定,再通过行为过程和运行框架进行评价[19]。

表1 制度理论方法

表1中的理论可以加以转化利用。在学校体育衔接程序管理的实践中,首先从传播角度分析,学校体育衔接机制构建需要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行使职能。无论是重新建立还是原有职能部门的职能转变,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垂直性等。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公民权利的提升,利民的政策机制能够通过传播使民众加深理解,政府职能行为能够更好的接受民众监督都是传播的重要性。从整个制度方法来看程序驱动的主要环节就是程序行为,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客观的社会事实,现实中则需要对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学生现状做客观的评价,如学生体质状况等。程序驱动的核心在于从隐性到显性,遵循可追踪的固有的或新的内容。从学校体育的程序驱动看,注重的就是细节的可显性,即体育课堂的从隐形到显性,针对的对象并非学校内部,而是相对应的权威第三方监督与指导职能部门。具体的细节内容则可从两个角度参考,第一个就是遵循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课堂程序细节,第二是尊重课堂实施者,即由体育课堂实施者自己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的内容实施计划。根据以上理论要求,程序驱动最终是用细节铸成学校体育衔接的实施过程。

4.3.2 数据驱动侧重分类 “青少年培养多项体育技能将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更为重要是,青少年体育的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征明显高于成年群体。”[20]伴随着程序驱动,数据驱动将程序中的每个细节分类统计,具体到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收到体育教育的时间、内容和强度等,经过分类的积累,再经过阶段性的衔接就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整个衔接机制。

图3教师的数据主要针对教师的所有工作进行统计。在任务完成数据中有四个需要采集的点,其中核心的点就是“平均每节课讲解与示范的时间”,这是一个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教授行为,是评价教师的硬性指标。课程内容与课时量主要是了解学校的体育项目课程情况。训练队人数与训练时长的数据获取反映的是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情况和收益学生的数量。其他群体活动主要了解运动会等组织的体育活动情况。投入数据中的第一个采集点主要是了解体育教师在完成基本任务时,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以及完成非基本任务所做的前中后期相关工作。体育认知的投入主要包括对新时代体育教育顶层设计和规划的认识与个人经验总结的认知,主要了解教师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责任心等情感投入包括对教育的热情程度等,主要了解教师的个人内在情况。业务提高数据是对教师学习提高情况进行了解,主要为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包括有组织的进修、自学和相关研究成果。持续改进数据是了解实际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情况,包括对以往工作的反思和后续工作的期待。最后一项数据是教师在填报数据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间,目的是为数据采集自身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同时对教师填报数据的困难性有基本的评估。

图3 教师直接评价数据图

图4 学生相关评价数据图

图4学生相关数据主要偏重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成果自身评价,即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学校体育所呈现的数据。在课程数据中首要的是课程项目,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选择机会,从体育兴趣作为出发点;另外是学时数,是对教师工作量的客观反映。课外活动数据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情况,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兴趣情况,为资源整合提供依据。身体机能数据是总体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机能影响因素众多,但是通过专项的体质测试和运动监控设备所获得的数据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另外获得学生在一堂课程中身体技能变化情况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的其他数据主要从学生个人微观的角度了解学生个人体育愿望与学校体育契合度,其中第一条“是否遇到问题和是否得到解答”是了解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学生的体育愿望是否实现也是学校体育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上述的两组数据的获取不仅可以了解学校体育现状,也是对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的自我认识。数据驱动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佩戴设备身体监控技术、行为捕捉分析技术、情绪捕捉分析技术和体能分析技术等获取被测人员的相关信息,做到对课程无干扰的数据获取。将获取的数据整理分析形成体育教育大数据,全方位的监督与指导学校体育开展(见图5)。

图5 数据获取的途径、原则图

5 衔接机制构建的职能部门建设

5.1 职能部门的构成

谁来指导,谁来监督,如何赋予其权利并保障其权利的有效实施,这是学校体育衔接机制构建的重点。很显然现有的自我指导自我监督的模式并不能推动体育衔接机制的构建,只有独立的、专业的和权威的第三方职能部门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见图6)。由此学校体育的衔接需要建立专业的职能部门。现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体育人才流动性,第二个就是现有的体育资源使用。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在中小学体育中打破束缚,加快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供给侧改革要依靠体育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增加资源利用率,其目的就是尽量使每个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项目,重在普及。体育课堂需要具备的是基本的场地设施,可以通过简易模拟的形式弥补外在条件的不足。在体育教学人才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政府购买来解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自身责任心的推动,同时需要有相关职能部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中具有较高专业程度的体育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学校体育服务,即政府购买的形式完成学校体育内部暂时达不到的教学内容。政府购买体育教育服务同样需要严格的筛选和监督,需要更加严格的实施细则,保障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学校体育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衔接机制,从根本上需要提高资源和人才的效率,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实施。

图6 职能部门构成结构图

5.2 职能部门的职权与效能

第一个构成单位是课程部,分为课程监督、课程指导和课程评价三个部分。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与指导,是对学校体育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在执行时应该围绕各级执行主体进行政策执行的情况分析,尤其要考虑到学校和体育教师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6]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政策实践中实施主体的重要性。表2是课程部职能作用途径及实效性检验的具体内容。

表2 课程部职能与实效性检验

监督职责首先需要有一个根本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层面制定的各阶段课程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尊重教师个人的经验与理性,即教师自己制定的课程标准,但这一标准需要以体育的基本核心价值为导向。在这两个标准下职能部门对体育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监督的过程贯穿整个学期学年,发现问题随时反馈随时纠正。指导的过程通过普遍问题统一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的形式完成。此外还对学校体育开展的评价反馈等都属监督指导范围之内。在此总体框架下,监督与指导的重心聚焦到教师个人,即每名体育教师的工作程序。

第二个构成单位应该是资源整合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资源整合。表3揭示了资源整合部效能的实现途径和实效性检验需要观察的内容。整合资源首先需要总结现有资源,分析学校体育缺乏的资源,再研究创造和利用资源。现阶段学校体育缺乏的最主要资源是以运动项目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建立这种课程资源首要是人员,其次是与之配套的物质。解决课程资源中人才的问题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培养学校内部已有的人才资源,通过进修等形式建立起自身的资源。另一种就是引进校外的课程资源,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将相对专业且稀缺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但要严格的规章制度管控引入课程资源实施者的行为准则,规范引入后的课程实施程序。物质资源要遵循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业余到专业等与基础条件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职能部门可以调查获取所有学校的基础状况,将条件优越的中小学到高校或其他专业运动队、俱乐部等淘汰但还能使用的体育物资资源分配给物资贫乏还没有相关体育资源的中小学校。在资源的利用还需走出去利用体育资源。

表3 资源整合部职能与实效性检验

第三个构成单位是科技部,其主要职责是科技的使用与研发。表4揭示的是科技部职能的作用形式和实效性检验的相关内容。这一职能重点是通过科技完善学校体育的衔接与学校体育具体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收集相关前沿科技,通过试点运用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能够准确获得相关数据的设备和程序进行普及应用。体育科技研发是完全针对体育进行的科研活动,包括学生身体机能的测控设备与软件,运动训练所使用的器械设备,教师课程监督设备,还有针对单项运动所研发的器材器械等。科技运用与数据采集在未来将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衔接机制其重点在课程细节中体现,学生在一堂课中的身体机能变化情况则必须借助于科技。科技部门可以通过自行研发,或合作研发等形式,完成相关工作。

表4 科技部门职能与实效性检验

目前数据获取的最大障碍是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填报资料,难免有遗漏和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但是通过科技产品来实时获得教育数据将最大程度上解决上诉的问题。最终在不影响学习主体客体的正常程序下智能获取数据。在预定程序下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行为被记录并分析,并完成形成性评价。其需要开发的范围较大,其根本的方向主要有4个,分别是教学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这4个方向的活动相互串联将构成体育教育的基础大数据。

现有的基于翻转课堂的相关教育平台对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但大部分是以理论课为基础开展的,对于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体育课还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其根本的制约在于对身体活动信息的获取上。在科技产品的研发上结合上述的四个发展方向将现有的理论教育大数据和身体活动数据相结合就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科技产品的研发核心内容就是第三方传感器,包括佩戴产品和非佩戴产品。佩戴产品主要捕捉生理数据和部分行为数据,非佩戴产品主要获取人体轮廓姿态和行为数据还包括表情等进行情绪分析。现有的相关技术有“脉冲系统构架”,包括数据层、控制层和应用层。[21]其通过便携式雷达等第三方传感器,以及活动评分程序来实现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评价,但还是因其成本和操作等问题制约了普及性。科技部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个构成单位是综合部,其职能是师生权益保障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表5揭示了综合部的职能作用形式和实效性检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伤害事故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成为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学校体育衔接机制职能部门将合理的保护师生权益,解决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责任问题。这一职能与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程序息息相关,和监督指导职能紧密联系。学校体育开展过程中任何相关程序的不到位,伤害事故就将成为必然事件,按照程序完成相关内容,伤害事故自然成为偶然事件。出现风险事故职能部门将运用法律和保险等手段保护师生的正当权益。解决伤害事故后的相关问题,总结原因形成预防措施,分析具有普遍性的伤害事故等风险问题。部门间的沟通除单位内部之间的协调沟通,同时还包括体育局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发挥效率和各自优势,共同为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而努力。体育职能部门的效能保障需要职能部门自身要有极强的责任与担当,可以通过吸纳优秀的专职体育工作者或优秀的体育教师兼职完成其职能。无论何种方法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提高体育课堂质量这一初心上。

表5 综合部职能与实效性检验

6 结 语

学校体育衔接机制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宏观框架的建立和各个细节完善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他的宏观性体现在跨学校、跨学段的纵横衔接上,而这个宏观的大框架的建立其本质却是在每个细节当中,即每个学生的每堂课程获得了什么,每个教师每堂课中传授了什么。而这些除了通过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和个人素养来保障实施之外,还需要有一个防微杜渐的“管道”将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而这个“管道”中传输的就是政策、知识和技能等能够达到教育目的的所有资源。政府体育职能部门的建立就是来保障这个管道的各个方面的衔接,其动力来源就是通过程序驱动和数据驱动的结合。这些构建好之后,我国的青少年儿童就可以通过学校体育获得体育带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兴趣与项目基础建立好,高校体育将自然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未来的终身体育也将水到渠成,体育强国建设才成为可能。任何新机制的建立都需要经历“破”与“立”的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都是艰难的,但是尽力而为和在困难面前不为却是截然相反的道路,树人是百年大计,而树身是树人的根基,树身是成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学校体育衔接机制的构建将更直接、更大普及程度的促进青少年身体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程序机制体育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我们的“体育梦”
皮革机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