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刚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斗中路高架快速路是宝鸡市快速干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中心城区与市域外围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它是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快速化改造,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的建造形式,全长8.6 km[1]。其高架主线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地面辅道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主干路。
斗中路高架快速路跨陇海铁路桥为本项目的关键性节点工程,需跨越宝鸡东编组站的10股轨道及铁路专用线两处铁路节点。与陇海铁路上行线交角87.1°,与铁路专用线交角102.9°,全长293 m。主桥桥位下为既有的斗中路及其下穿铁路的框架桥[2]。现状道路两侧为商业和居住区,高层建筑密集。高架桥梁布局空间局促,建设条件复杂。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高架快速路平面布置(单位:m)
(1)道路等级
快速路主线:城市快速路;
地面辅道: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速
快速路主线:80 km/h;
地面辅道:40~50 km/h。
(3)设计荷载
快速路主线:城-A级[3]。
(4)平面
跨铁路段平面线形位于直圆缓和曲线段,圆曲线半径为150 m。直线段长244.88 m,缓和曲线段长70 m。
(5)纵断面
纵坡≤4%[4]。
陇海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分别为陇海铁路上、下行正线。桥位处正线间有10股联络线,正线线间距约48 m。由于接触网杆的限制,主桥桥下最小净空≥9.9 m。铁路专用线位于陇海铁路南侧,连接宝鸡东站与宝鸡机车检修段,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桥下最小净空≥9.9 m。专用线距离陇海铁路下行线42 m,与现状斗中路平交。
拟定的桥梁方案应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均应不侵入铁路限界,且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以及铁路线、缆的影响[5]。
新建桥梁正下方为既有的铁路框架桥,该桥连接现状的斗中路和宝十路。框架桥为并排设置的2处单孔框架桥,桥长约58.5 m,两孔框架总宽14.7 m,净高5 m。新建桥梁的布置应减少对现状地面交通的影响。
跨铁路的高架桥梁位于城区主干路之上,道路两侧高层建筑密集。桥梁的桥型方案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决定了工程的建安费用和拆迁费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对应的工程拆迁费用有可能会超过建安费,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
高架桥梁的跨径合理,受力明确,结构安全、施工可行。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干线。拟定的方案既要保证在施工期间铁路的运营安全,也要考虑桥梁在后期运营期间,结构正常维护时,对铁路的干扰最小。
方案的选择要满足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一方面采用合理的跨度和桥型,降低桥梁本身的造价;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减少因施工引起的拆迁量,以求达到最大的投资效益。
由于现状的斗中路在桥位处已经以下穿形式穿越陇海铁路,在保留既有的下穿铁路的框架桥、现状地面道路和道路两侧高层建筑的前提下,新建的斗中路高架在地面位置已无再次下穿陇海铁路的空间。故下穿方案不可行。
新建高架考虑以上跨桥梁的方式穿越陇海铁路和专用线。
四川工商学院作为四川地区首批本科“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设高校之一,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依托大型企业—中兴通讯的设备,建成ICT创新基地,并借力中兴通讯委托的教育企业—北京华晟的人力、知识、技术、管理资源,校企共建了中兴通信学院,形成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创新性的育人平台,有着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管理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成功地将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运用于学生职前教育,把将企业元素与学生管理进行融合创新,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认识职场,体验职场,让学生获得一种对社会和职场的认知。为此,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解决了学生适应社会的难题。
4.2.1 施工方案的选择
目前桥梁上跨铁路常用3种施工方法:顶推、悬浇和转体[6-7]。顶推方式需提前沿线路制作梁体,在跨径较大时需在跨中设置临时墩。本桥的桥位基本与现状的地面框架桥重合,临时墩需设置在框架桥之上,且位于铁路上、下行正线之间,施工干扰大。悬浇施工需要的施工场地最小,拆迁量小,但在铁路上方作业的时间较长,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较大。转体施工,梁体需提前平行于铁路线预制,转体范围内空旷,无高耸的建筑冲突,有一定的拆迁量,对铁路和地面交通的干扰小。故本桥推荐采用转体施工[8]。
4.2.2 主墩的布置和跨度的选择
本桥主墩可以布置在陇海铁路北侧、陇海铁路南侧与专用线之间或专用线以南三个位置。为减小工程的规模,在主墩布置满足铁路限界和不影响地面交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主跨的长度。
主墩布置在专用线以南,则桥梁主跨达132 m,转体长度为264 m,转体时将与道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冲突。主墩布置在陇海铁路南侧及专业线之间,若不采取铁路线间合龙的方案,则主跨为97 m,转体长度为194 m,转体时也将影响到铁路南侧斗中路两侧现状的一部分建筑。故将主墩布置在铁路北侧是合适的选择。此处陇海铁路上下行之间的线间距为48 m,加上铁路路堤的宽度及主墩避让宝十路的距离,主跨选择100 m左右。
4.2.3 跨专用线桥梁方案
专用线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如果单独设置一联,可采用(31.5+31.5+36)m混凝土连续梁方案,整幅设置,支架现浇施工。如果与主桥合并成一联桥,可考虑将一个主墩设在专用线与下行正线之间,采用(55+107+60)m刚构对转方案。由于专用线与下行正线及既有框架桥进口仅距离42 m,为避免主墩位置影响一部分既有的地面交通,可以局部优化地面交通组织,或将此主墩设置成框架墩,墩顶转体。
本方案在跨陇海铁路时,选用一联(97+97)m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整幅设置,结构正交。主墩立于铁路上行线北侧,转体施工,转体长度2×92 m,两侧设置5 m现浇段。桥型布置见图2。
桥梁横断面布置为:桥宽29 m=0.5 m(防撞护栏)+11.5 m(行车道)+4 m(索塔区)+11.5 m(行车道)+0.5 m(防撞护栏)。
图2 矮塔斜拉桥方案(单位:m)
(1)上部结构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单箱三室,桥面全宽29 m,根部梁高7.5 m,端部梁高3 m。
(2)下部结构
主墩采用板式墩,横断面为花瓶型,墩高15.5 m。小里程边墩为避让既有铁路框架桥交通流,采用门式墩,其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墩柱立于人行道上,间距17.2 m,高13 m。大里程侧边墩采用三柱排架墩,墩高16.5 m。桥墩均采用群桩基础。
4.3.2 方案二 (55+107+60)m刚构桥
本方案采用(55+107+60)m刚构体系,全长222 m,整幅设置,结构正交。桥梁采用双T构对转施工,转体方向为顺时针,转体长度分别为2×50 m、2×55 m,两侧设置5 m长现浇段。本方案需在铁路线间合龙,跨中合龙段长度为2 m。桥型布置见图3。
图3 (55+107+60)m刚构桥方案(单位:m)
桥梁横断面布置为:桥宽24.5 m=0.5 m(防撞护栏)+11.5 m(行车道)+0.5 m(中央护栏)+11.5 m(行车道)+0.5 m(防撞护栏)。
(1)上部结构
主梁采用单箱多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根部梁高分别为5 m、6 m,端部梁高2.5 m,梁底呈二次抛物线变化。
(2)下部结构
主墩采用花瓶墩,墩高分别为13.5 m和15.5 m,主墩底宽6 m。小里程边墩为避让既有铁路框架桥交通流,采用门式墩,其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墩柱立于人行道上,间距17.2 m,高12 m。大里程侧边墩采用三柱排架墩,墩高15.7 m。桥墩均采用群桩基础。
4.3.3 方案三 (97+97)m刚构桥
本方案采用(97+97)m刚构体系,全长194 m,整幅设置,结构正交。桥梁主墩立于铁路上行线北侧,顺时针转体施工,转体长度为2×92 m,两侧各设置5 m长现浇段[9-10]。桥型布置见图4。
图4 (97+97)m刚构桥方案(单位:m)
桥梁的横断面布置与方案二相同。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多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根部梁高9.5 m,端部梁高4 m,梁底呈二次抛物线变化[11]。
(2)下部结构
主墩采用板式墩,矩形截面,墩高13.5 m,主墩底宽11.9 m。小里程边墩为避让既有铁路框架桥交通流,采用门式墩,其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墩柱立于人行道上,间距17.2 m,墩高12 m。大里程侧边墩采用三柱排架墩,墩高15.5 m。桥墩均采用群桩基础[12]。
从对既有地面道路交通的影响、施工和运营期间对铁路的影响、后期维护的难度、施工难易程度、工期长短和投资大小综合比较,方案三(97+97)m刚构为最优的选择。各方案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各方案对比
本桥处于既有的城市道路和下穿铁路的框架桥之上,建设条件复杂。本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高架快速路、铁路和既有地面交通之间的关系,目前已获铁路局的批复,为今后在既有的城区道路上新建跨铁路的高架桥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