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强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推进,改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指导理念的应有之义。目前,每年有超过3 000名的运动员退役,其中通过政府安置的方式实现就业的退役运动员不足1/3,绝大部分只能通过政府给予的“一次性补偿”来自主择业,而这部分退役运动员的自主择业并不理想,出现了一批以邹春兰、才力、张尚武等为代表的退役运动员拿到国家给予的退役补偿金后,对新的环境无法适从,沦落从事搓澡工、看大门、街头卖艺等工作。这些现象与我国长期实行以“举国体制”为代表的训练体制密不可分,在“举国体制”下,各级运动学校及训练队中普遍存在“重训练,轻文化”的情况,加之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接触人群较为单一,使得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适应退役带来的变化,形成“退役即失业”的局面,因此,提高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势在必行。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接受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求符合社会的标准与规范,而与社会环境维持一种和谐关系的稳定的个性特征[1]。社会适应能力是退役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能力之一,也是其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运动员退役后转变为“社会人”,因而要求其社会适应能力与运动队外的生活环境相匹配,退役运动员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其实现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运动员由于职业特殊性,普遍存在职业生涯短暂的现象,因而职业转换对于运动员而言是必然存在的。职业转换是职业劳动者在一定的情势下为了实现新的就业目标从原有职业转到新的职业的一种社会性变换[2]。运动员向其他职业的转换过程是行为实施与目标实现相结合的过程。职业转换带来新的工作目标、方式与环境,同时也伴随着文化、技能、观念、体制等职业转换障碍,这要求退役运动员要有匹配新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职业转换。因此,职业转换对提高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职业转换的角度出发,在对退役运动员主要就业领域所需职业能力总结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对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较为完整且全面的覆盖。作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它要求能从多层面、宽视角、全方位反映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素养,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合理的分为目标层、领域层、指标层等层次。
科学性原则是指构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这一群体的事实特点和相应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要兼顾到不同学历、等级和退役时长的退役运动员实际条件,这样指标既能进行横向上的空间比较,又能进行纵向上的历史比较,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是各级素养与能力指标的集合,在进行各级指标设计时,要求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具有独立的信息,相互不可以代替,保证指标体系整体的科学性,才能确保结果之间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便了解不同退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
本文以退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文献、网络与访谈节目等为途径,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目标领域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共获得来自江苏省、湖南省、安徽省、天津市、黑龙江省、吉林省等6个省、市338名退役运动员的数据资料。具体就业领域如表1所示。
表1 退役运动员就业领域汇总表(人)
注:数据来源-李阳[3]、陈静[4]、高建良[5]、孙浩[6]、马利强[7]、于萍[8]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换就业领域主要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管理干部、自主创业者和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七种职业。对运动员而言是否具有从事上述职业的素养与能力对其能否顺利的进行职业转换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基于上述就业领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探究退役运动员适应新职业所需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表2 退役运动员就业领域及职业能力总和表
通过表2可以得知,退役运动员各就业领域的通用职业能力主要有计算机技术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规划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处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而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由于各职业领域的特点、性质存在较大差距,因而造成各职业关键职业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将各职业领域的关键职业能力统一命名为职业知识技能。
此外,运动员由于长期在运动队生活,对除运动员之外的职业情况知之甚少,因此在选择退役后替换职业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运动员还是希望继续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职业。因此,退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就成为了其就业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衡量点,也是退役运动员与他人竞争时的优势所在。运动等级越高,越容易受到企业单位的关注。因此研究认为,退役运动员曾经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应作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意识由行为态度、主观准则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构成,这三个维度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则能最终决定或预测个体的行为[28]。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其职业转换虽是必然的,但仍旧受到行为态度、主观准则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的控制,也就是退役运动员对于新职业的态度意识、新职业对其的要求、退役运动员对于新职业的选择能力。因此,本研究认为职业态度意识与职业选择能力也应成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研究认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应该具备职业选择能力、社会公德、计算机技术能力、运动技术水平、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规划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个人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处理能力、职业知识技能、创新创造能力等21个能力与素养。
在初步拟定退役运动员适应新职业所需的能力后,通过邮件方式,邀请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研究领域专家、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成功完成与尚未完成职业转换的退役运动员等赋予这21个能力的重要程度相应分数。
通过SPSS20.0对变量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性检验。如表3所示,本研究得到的KMO值为0.728,比较接近1,符合进行因子分析的标准,Bartlett 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97.442,自由度为210,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低于0.05,因此拒绝 Bartlett 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如表4所示,测算结果中绝大部分指标的共同度都在 75% 以上,表示提取的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
另外,在通过 SPSS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可以发现,前面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5.035%,高于75%,可以用来解释原来21个指标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具体信息如表5所示。
表5 因子方差贡献率
由表6可知,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计算机技术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主要由第一成分解释,研究将其命名为“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选择能力、职业知识技能、运动技术水平、职业态度意识主要由第二成分解释,研究将其命名为“职业关键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处理能力主要由第三成分解释,可以将其命名为“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规划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主要由第四成分解释,将其命名为“自我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主要由第五成分解释,研究将其命名为“思想品德修养”。由此初步形成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
由此形成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多元层次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表6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图1 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多元层次模型图
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除了完善的结构之外,还需要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明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对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定量的分析,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而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常见的赋权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手段,由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运算出权重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多指标多层次的权重问题[29]。另外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与科学,研究通过采用5位专家群决策的方式,通过对同一层次指标的两两比较,采用Saaty提出1~9的相对重要性标度对照表(见表7),得出判断矩阵群,检验其一致性并计算权重。具体操作步骤以其中一名专家的判定结果为例。
第一步:计算第一位专家A-B层判断矩阵及每一行乘积M;然后对乘积开方,求出m,开放的次数与指标数相同;再对开方的结果m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每一指标的权重W。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
表7 相对重要性标度对照表
表8 判断矩阵、行积、权重
第二步:求出第一位专家的AW值与最大特征根λmax值,计算公式如下(n为指标数)。
第三步:求第一位专家一致性指标检验(一致性指标RI值如表9所示,n表示指标数)。
因此,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计算出相应的权重向量,如表10所示;并检验其余4位专家的A-B层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表9 一致性指标RI值[30]
表10 权重向量
最后研究将5位专家的权重向量进行加权平均,归一化后得到A-B层指标体系。由于篇幅原因,B-C层指标权重向量不再叙述,具体计算过程与A-B层指标权重向量计算过程相同。最终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及权重向量如表11所示。
表11 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及权重向量
本研究根据运动员退役后主要就业领域的职业素养,通过专家咨询、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内涵,并且结合层次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构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对各级指标的权重从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行量化,从而形成初步的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对提高与评价退役运动员群体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反应了专家老师们对退役运动员与社会适应能力认知水平。该体系基于职业转换角度,从职业关键能力、综合基础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五个维度刻画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解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整个指标体系初步构成判断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工具,也为运动员群体自我诊断与改进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然而本指标体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首先,由于退役运动员就业领域涉及诸多职业,职业属性各不相同,研究内容较为庞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具体职业的特点,对评价指标、权重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另外,本研究由于退役运动员群体较为分散,导致样本量不足,未进行实践验证,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验证本模型的信效度,以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在内的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覆盖了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
从指标权重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关键能力,占比为34.61%。说明职业关键能力是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在退役运动员的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是通过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发展而来,也是退役运动员与其他群体竞争时的优势所在。
排在第二位是综合实践能力,占比为22.81%。可见专家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对综合实践能力较为认同。综合实践能力是指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无直接联系的一种能力范畴,但又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的能力,是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中的基础性能力。
沟通交往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排在第三、第四位,所占比重为14.25%和12.39%,是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中保障性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是指能够在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沟通交流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是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初入职场时能清晰简洁的表明自己的观点,与人交往时,热情且坦率,能机智迅速的做出反应,能真诚地赞赏对方。而自我管理能力是指退役运动员对自身行为、心理、情绪的掌握与控制能力。主要是指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自觉调控自己的冲动心理和行为,克服困难,确保职业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处于最后,占比为10.64%。思想品德修养是指退役运动员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关于社会、职业、家庭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总和,在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本研究基于职业转换角度,在充分考虑退役运动员主要就业领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构建了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系,阐述了各个指标的内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能力指标权重。借助于该指标体系,有助于退役运动员评价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引导退役运动员明确自身定位,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辅导与考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与依据,从而逐步提高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职业转换现状,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