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雷
警察的职业特征使其不仅长期持续性地承受高于常人的精神压力,而且还面临工作时间长,工作节奏快,以及生活不规律等一系列影响健康的问题。据调查,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时长为11~15小时,每人每年工作量超过3 000小时[1]。基层民警中惯常的轮班制又导致警察生物钟混乱,生活节奏无规律可循。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严重的心理压力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绝大多数警察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机能问题十分常见。
太极拳在柔和缓慢的动作节奏下追求外在肢体的协调控制,内在气血的通畅顺达,是良好的身心调养运动。大量研究[2-3]显示,太极拳锻炼有助于心血管机能的改善和提高。本研究将其引入到警察群体中,旨在通过24周的实验干预考查其对警察心血管机能的影响作用,为其在警察身体锻炼中的广泛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鉴于将最常见、最简便的快走运动方式引入本实验中,从而进一步验证太极拳对警察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效果。
在哈尔滨市区内招募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在职警察。经病史问卷调查、医学检查、运动情况调查筛选无器质性疾病,无长期规律性运动习惯,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分数在50-60之间的在职警察105名。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快走组和太极组。将105研究对象从1-105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一数字开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为每个实验对象获取一个随机数字;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按余数分组。每组35人。所有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24周实验周期末,对照组27人,快走组25人,太极组23人。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查找有关太极拳、警察健康、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获取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1.2.2 实验法
(1)运动干预方案。快走组、太极组每周训练5天,每天持续时间60min。快走组自行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微信视频打卡练习情况。太极组设置早、中、晚三个练习时段,要求受试者至少任一时段的练习,练习内容为国家规定的24式太极拳。对照组实验周期内不进行太极拳锻炼,也无其他体育锻炼项目实施,保持原有生活规律。实验周期为24周。
(2)测试指标。测试指标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踝肱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3)测试方法。
①TG、TC、HDL、LDL测试方法。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TG检测试剂盒、TC检测试剂盒、HDL检测试剂盒、LDL检测试剂盒,分别于实验前一天、实验24周后第二天清晨,安静状态下空腹采肘静脉全血4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离心获得血清进行指标检测。为避免运动应激对免疫机能造成的影响,采集血样前一天即停止训练。
TG的测定采用GpO-pAp法;TC的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HDL的测定采用酶法(一步法);LDL的测定采用浊度法(一步法)。
②ABI 和bapWV测试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的科林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分别于实验前,实验24周后同一时间段组织测试。所有受试者ABI与bapWV的测量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受试者采用标准仰卧位测量上臂和踝部的收缩压,上臂和脚踝间的脉搏传导速度。ABI 的计算为踝部的收缩压最高值与两上臂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bapWV取上臂和脚踝间的血管长度与上臂-足首间的脉搏传导速度的比值。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描述性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测试前、测试24周末对照组、快走组、太极组组内、组间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交互变量显著,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统计学意义定为α=0.05。
如表2所示,24周太极拳锻炼后,太极组TG、 TC含量显著下降(P<0.05),HDL含量显著升高(P<0.05),TC/HDL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快走组TC/HDL也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三组两两比较后可见,太极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快走组(P<0.05),快走组TC/HD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2 TG、TC、HDL、LDL测试结果比较
注:*,**实验前与实验24周后比较,P<0.05,P<0.01;实验24周后,a对照组与快走组比较,P<0.05,P<0.01;实验24周后,b对照组与太极组比较,P<0.05,P<0.01;实验24周后,c快走组与太极组比较,P<0.05,P<0.01
如表3所示,24周太极拳锻炼后,太极拳组、快走组和对照组ABI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仍在正常值范围内(0.9~1.4);左、右侧bapWV太极组、快走组均降低,其中太极组与实验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快走组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组两两比较后,左、右侧bapWV太极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快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太极组与快走组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ABI、bapWV测试结果比较
注:*,**实验前与实验24周后比较,P<0.05,P<0.01;实验24周后,a对照组与快走组比较,P<0.05,P<0.01;实验24周后,bb对照组与太极组比较,P<0.05,P<0.01
血脂在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是其主要成分。TG偏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C水平增高则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大,时间偏早[4]。而TC每降低1%,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会减少2%。此外,血脂和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HDL和LDL是TC的主要携带者。HDL是一种抑制动脉硬化的蛋白质,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但单纯的TC低,HDL高并不能代表健康水平。TC/HDL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病可能性方面更有价值。其比值男性最好小于4.5,女性最好小于3.5。与HDL相反,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一些研究证实,运动后即刻到72h都可以观察到TC、TG、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下降,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DL2-C(高密度脂蛋白亚类胆固醇)浓度上升[5-6]。Campbell对专门从事举重、技巧、摔跤、网球、越野跑训练的男性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长期运动训练对TC含量的影响与运动类型有关,无氧运动一般不会引起TC显著变化,而有氧运动可使TC含量下降[7]。
早在1994年王忠山等的研究中就提到,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HDL-C及TC/HDL比值较高[8]。丁忠等人的研究也显示,20周太极拳锻炼后,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显著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9]。这一点与本研究结果十分相似。本研究也发现,24周太极拳锻炼后,太极组TG、 TC含量显著下降, HDL含量显著升高,TC/HDL非常显著性降低。两两比较后发现,太极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C/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快走组;快走组TC/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太极拳锻炼不仅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更重要的是它使受试对象的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降低,从而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太极拳讲究外导而内引,即通过外在的肢体动作引导内在的气血运行,从而提高内在脏器的功能。太极拳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以及细匀深长的顺腹式呼吸,一方面,促使肌肉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另一方面对内脏产生“按摩”作用。同时持续性的有氧运动也使毛细血管密度增加,静脉回流增多,滞留减少,从而减少了人体内胆固醇和脂类的堆积。这可能就是24周太极拳锻炼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下降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作为动脉血管的“清道夫”,能有效地清除动脉壁内皮细胞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避免它浸润沉积后形成硬化斑块,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壁的损害。故较高的HDL浓度意味着对动脉壁的保护作用增强。本研究显示,太极拳锻炼后,TC含量显著下降的同时,HDL含量显著升高,TC/HDL更是显著降低。这些指标均表明,太极拳锻炼在降低脂代谢方面意义尤为突出。相较而言,快走运动是上下肢的交替摆动的简单运动,对肌肉和心血管的刺激不如太极拳。目前有研究[10]提示,运动对血脂的改善效应是暂时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需要长期性和经常性的运动。本研究由于有限的人力、物力,未对受试对象进行跟踪研究。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示锻炼者应坚持长期的规律性的太极拳练习。
ABI (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指数,即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一种可重复和最易于进行的客观确定肢体缺血严重程度的检查方法。它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11]。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并且与动脉硬化程度、年龄呈负相关。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心脏正常每次射出血液作为波动血管中的传播速度。它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非侵入性指标,其数值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目前最常用的是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显著特点为pWV 升高,动脉弹性减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僵硬度增加,动脉弹性纤维含量降低,弹性下降,血液中脂质成分在血管内膜中不断堆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变窄,病变部位易产生血栓,远端供血减少,继而发生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等。ABI和pWV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关于运动与ABI、pWV相关研究越来越多[12-14]。但有关太极拳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预警指标ABI、bapWV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24周太极拳锻炼前后ABI、bapWV的测定后发现:太极拳组、快走组和对照组ABI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左、右侧bapWV太极组、快走组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后可见,左、右侧bapWV太极组、快走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太极组与快走组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我们推断太极拳、快走均能够改善血管壁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发生系数。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求身体中正,动作连贯均匀。主要躯干部肌肉连续不断进行收缩与舒张运动,机体产热量增加,心脏泵血量增多,血流速度提高,自主神经紧张度增强,血管舒缩度及血管弹性改善,提示血管弹性扩张系数平均增加,外周阻力平均减少,管腔容积增大。另有相关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能使心脏收缩力增强、脉率减少,从而延长心脏休息时间。运动时血流加速,可使胆固醇不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之肌肉舒缩对血管的挤压,能有效改善血管壁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这一点。另外,太极拳运动过程中采用顺腹式呼吸,强调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幅度较正常呼吸大,胸腹压力改变幅度增加,一方面起到按摩冠状动脉的作用,促进其官腔变大,弹性增加。另一方面使供心肌营养血管内的血液不断更新,从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
综上所述,24周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促使在职警察血脂和血管弹性向良性方向发展,太极拳影响效果优于快走运动。
本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证实了太极拳、快走对在职警察血脂和血管弹性的良好影响效果和作用,为促使它们在警察群体中广泛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但由于研究时间、研究条件所限,未进行跟踪性研究,尚无法判断太极拳与快走运动对在职警察血脂和血管弹性的后续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