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博
(运城市口腔医院,山西 运城)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口腔技术持续完善,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技术成为口腔科正畸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可广泛应用于牙合,颌骨及颅面部畸形,牙列缺损等情况。于儿童及成年人正畸治疗中均具有积极导向,患者及学者认可度较高[1]。口腔正畸开展质量与其种植体的选取具有高度关联性,随着临床医学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口腔正畸种植体成为口腔学发展重要研究课题;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作为口腔正畸新型治疗模式,其开展广泛拓宽了种植体临床应用途径,依靠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机械嵌合力固位,扩大了矫治的范畴。充分适配于儿童正畸及成年人正畸,术式简单,创伤性小,降低临床治疗费用,缩短正畸治疗流程,同时稳定性极高,可长时间使用,临床应用安全系数较高[2]。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临床应用有效机制进行分析,收集于本院口腔正畸科接受口腔正畸患者72 例进行客观比对,报道如下。
课题研究共纳入72 例口腔正畸患者为分析对象,病例纳入期限为2017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借助随机抽签模式,使用红蓝双色标记1-36 数列分布,一组36 例,男女性别分布15/21,平均年龄值(25.22±1.06)岁;一组36 例,男女性别分布16/20,平均年龄值(24.99±1.11)岁;假设校验两组口腔正畸患者基线资料,P>0.05,提示可进行下文分析。
纳入原则:(1)所选72 例患者均自愿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课题研究知情,签署书面授权书;(2)经笔者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开展。
两组患者术前均对其口腔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口腔正畸指征;为了确保课题分析客观性,所选患者均由相同的小组完成口腔正畸治疗,于术前进行口腔管理;传统组患者沿用传统治疗方式,采用传统支抗横腭杆+Nance 弓,舌弓以及联合结扎等技术进行正畸治疗,于矫治前对患者错合畸形情况进行评估,对其口腔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牙周清洗、牙周治疗、龋洞填充,于治疗期间,加强患者饮食指导,避免食用过硬或过黏食物,于餐后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及时刷牙,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配合使用支抗装置,告知可能的不适到适应时间,告知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于术前对患者错合畸形状况进行评估,借助螺旋CT 技术对患者口腔进行摄片,了解术区解剖情况,探测牙根形态,其与骨壁的关系,评估软组织形态,患者牙齿状况。明确种植手段,清晰手术开展入路,采用0.02% 浓度的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含漱,采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性麻醉,于手术入路做2mm 左右切口,辅助钛合金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直径约1-2mm,长度可选6-10mm,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完成后,无需缝合,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告知可能的胀痛时间,加强局部卫生管理,提示患者按期复诊,及时更换螺旋弹簧或者橡皮链状圈。
课题依据《口腔科临床诊治指南》,若患者经治疗后,牙列整齐,磨牙正常,颌面美观,咬合力正常,疗效判定为显效;若治疗后,牙列情况改善,面部美观改善,咬合力无影响,疗效判定为起效;若治疗后,牙列及颌面情况无改善,或继发炎症表现,疗效判定为无效;有效机制=(起效+显效)/36×100%[3]。
本组课题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的预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 为检验差异标准值。
观察组疗效判定有效机制为97.22%,传统组疗效判定有效机制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机制分析
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技术为临床口腔科正畸常见治疗手段,主要是指借助外科相关技术,进行错合畸形矫正;错合畸形主要是指婴幼儿于机体生长发育期间因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等畸形情况。错合畸形与龋齿、牙周病并列为口腔科三大常见病理类型,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儿童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外观美观性。随着我国人均GDP 升高,人们生活质量显著升高,人们对牙齿美观的要求普遍提高,临床自愿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从而不断推动口腔学持续发展[4]。临床常见错合畸形包括牙列拥挤不齐、牙齿前突、反合、牙列间隙等情况。开展及时有效的口腔正畸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借助多种矫正辅助装置对牙列分布,颜面骨,颜面神经,肌肉等之间的联系进行微调,进而起到改善牙齿畸形,恢复牙齿美观,协调牙颌、颅面间的关系的作用。同时,牙列矫正可有效改善发音,且对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均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随着临床口腔学的持续发展,种植体支抗技术被确立起来,并与正畸技术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口腔正畸学持续发展;随着口腔正畸的持续发展,临床可应用的种植体不断增加,临床学者推荐的种植体为微螺钉种植体,为纯钛和钛合金制成,种植体本身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抵抗力;且经临床应用,种植体与骨组织具有较高的融合性,不易导致破骨细胞及骨细胞活性破坏;长期应用可承受日常生活所受力,不易折断,不会出现骨组织位移情况。临床应用兼具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双重优势,受到临床学者大力推广[6]。现代医学常用的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主要分为两种植入方式,一种为自攻型植入方式,一种为助攻型植入方式;临床学者多采用自攻型植入方式;临床操作创伤较小,无需借助骨转进行引导,对设备的依赖性小,操作较为简单,且容易取出。临床治疗成本低,性价比高,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临床上同样可为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抗种植体,效果显著;且相关技术操作对患者依从性依赖较小;但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因其种植体周围组织相容性欠佳,发现种植体松动情况,也易诱发软组织炎症情况。于种植术后需患者加强口腔卫生保护措施,避免炎症的发生[7,8]。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判定有效机制为97.22%,传统组疗效判定有效机制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于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利于提高正畸效果,符合口腔医学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