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3 天临床路径

2020-05-16 06:19刘建尹硕向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电凝大肠天数

刘建,尹硕,向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重庆)

0 引言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针对结直肠肿瘤病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也逐渐在临床开展,并取得很好疗效[1,2]。ESD 是目前针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推荐的治疗手段之一;相较于内镜下圈套切除术,大肠ESD 能完成病灶整体切除,也不影响对病灶病理评估,最大限度保留大肠正常生理结构;相较于外科手术而言,大肠ESD 有创伤小、恢复快、社会经济效益好、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3,4]。国外研究指出,大肠ESD 术后3d 出院临床路径可以安全实施[5]。从这一背景出发,了解大肠ESD 临床路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行大肠ESD 提供可参考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回顾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镜室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内接受行ESD 患者的数据,患者在门诊完成血常规、凝血象,必要时行超声、放大内镜或染色内镜等检查,按照约定时间行大肠ESD 手术,观察一段时间出院(48h 内)的住院患者。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整个周期不超过7d。共85 例,有5 人未在胃肠外科病房住院、另外4 人合并同期恶性肿瘤、还有3 人因数据不完整等因素而被剔除研究。本次研究最终共纳入73 人。

1.2 术前准备

按照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6],采用肠道准备方案:结肠镜检查前4-6h,2 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g/袋)(和爽,深圳万和制药)溶于2000ml 温开水,搅拌均匀,每10-15min 饮用250ml,2h 内服完。或者前天晚上8 点服用一袋兑1000ml 温热水,1h 内服完。手术当天前4-6h,服用其余2000ml,2h 内喝完。操作前行波士顿评分评估肠道准备情况,至少为7-9 分。

抗生素:术前均不使用抗生素,根据术中情况指导术后用药。

抬举征:黏膜下注射靛胭脂/美兰-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如果病变黏膜可以完全与固有层分离,明显隆起,则为抬举征阳性。如果不能与固有肌层分离,则为抬举征阴性,表明肿瘤组织已经浸润至黏膜下层甚至固有肌层,以此来判断肿瘤浸润深度。

1.3 手术

由2 名肠镜医师对患者随机进行手术,采用标准单通道内窥镜(日本东京奥林巴斯光学有限公司CV-70 电子肠镜)执行,根据操作者习惯是否采用透明帽辅助。在大肠ESD 中,大部分顺序是首先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确定病灶范围(对于可疑黏膜下癌,使用放大内镜或窄带成像方法,判断腺管及病灶浸润深度),通过后距病灶边缘0.5cm 处进行一圈电凝标记,黏膜下注射美兰+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透明质酸,操作过程依据情况需反复多次注射,待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后,沿预先设定路线,切开病变周围黏膜,一次不可全部切开,逐步对黏膜层剥离,必要时可调整患者体位便于操作。对于明显出血点,采用高频电刀或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对于创面应用止血钳或金属止血夹关闭。

1.4 标本处理

参照中国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7],将标本黏膜面朝上展平浸泡于4%甲醛液,并用细针固定标本的四周,测量病变的大小。做连续切片送病理学检查。整体切除定义为整个病变在一块组织中切除。在显微镜下,R0 切除定义为在侧面或垂直切除边缘没有肿瘤细胞,而R1 切除定义为在肿瘤细胞的侧面和/或垂直切除边缘。无法评估则定义为RX。

2 数据采集

2.1 收集病人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小、抬举征、金属夹、病理、整体切除,抗生素、止血、并发症(出血、穿孔、腹痛)、短期随访。

2.2 数据处理

范围、连续性变量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检验均使用IBM SPSS 22.0 版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选择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R×C 表格检验,P<0.05 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P<0.05 结果纳入多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

3 结果

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肠镜室-胃肠外科一共完成73例大肠ESD手术。整个研究路径入组患者有59人(80.8%)。第1d 出院的有44 人(60.3%),第2d 出院的有15 人(20.5%),第3d 或以上出院的有14 人(19.2%)。大肠ESD 手术成功切除率达到98.6%(72/73),治愈率达到84.9%(62/73)。平均术后观察时间为(1.77±1.27)d(1-7d),平均年龄为(59.58±11.95)岁(26-81 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7.64±19.77)mm(3-90mm)。

其中出现穿孔1 例(1.4%),穿孔位于升结肠,患者行急诊内镜下金属夹闭合,立即住院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止血等保守治疗,7d 后好转出院。术中出血1 例(1.4%),内镜下考虑病灶边缘血管出血,予以电凝+止血夹处理,同时输血、抗感染治疗4d 后出院。术后24h 内出现血便1 例(1.4%),考虑陈旧性出血,予以凝血酶、抗感染治疗,4d 后好转出院。4 例(5.5%)患者发生腹痛、发热(最高体温39℃),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好转。30d 非计划再入院患者人数为0;2 例(2.7%)患者因病检提示黏膜肌层浸润,计划再入院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检提示未找到残留肿瘤细胞,淋巴结未见转移。30d 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延迟性出血或穿孔,也无非计划再入院与死亡患者。

为进一步研究影响此路径患者住院天数的因素,按照术后住院天数长短分为第1、2、3(3d 及以上)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到术后3d 及以上出院患者组相较于术后1d 或2d 内出院组,单因素分析得出在不同病灶大小、是否R0 切除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不同住院时间长短所需要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比例不同。其余性别、年龄、抬举征、金属夹等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病灶大小、是否R0 切除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灶大小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住院天数超过48h 的14 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住院时间延长原因是由不良事件发生(57.1%)、社会因素(28.6%)以及自身疾病(14.3%)造成,结果如表1。

表1 14 例患者3d 及其以上出院原因

4 讨论

首先,在这项研究中表明行大肠ESD 临床路径3d 出院安全有效,以及通过分析患者在不同住院天数的特征因素,发现若除外不良事件影响,病灶直径大小与是否R0 切除是延长住院天数的因素。而经过多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得出病灶大小是延长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

行大肠ESD 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也需要着重考虑。其中穿孔或出血是行大肠ESD 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相较于术后电凝综合征较为罕见。一项研究分析其原因指出当肿瘤直径≥40mm,其术后电凝综合征风险增加[8]。而一项随机研究说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大肠ESD 术后电凝综合征发生[9]。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金属夹关闭创面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未增加患者整体花费,从而可能缩短住院天数[10]。但没能直接证明使用金属夹与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较高的金属夹使用率,掩盖了真实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也发现大部分患者在此路径下行大肠ESD术后观察48h 即可出院,其中相当一部分(74.6%)甚至在24h 内出院,在其住院期间未观察到任何不良事件。对此国外有研究证实,对于简单的大肠ESD 可在一定条件下将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至1d,并纳入日间手术管理[11]。

总之,本研究结果证实大肠ESD 术后临床路径有效性及安全性,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不良事件均通过内镜治疗和保守治疗可以处理。为了缩短住院天数,不良事件需要减少,同时需要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的病例数增加,但更应始终牢记将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缩短住院时间[12]。

猜你喜欢
电凝大肠天数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生日谜题
腹腔镜下不同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