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芬,陈齐,曾晓燕,张英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属于较为常见的精神失常病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等诸多压力所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就对其所采用的麻醉管理高度重视。由于精神失常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或抗抑郁药品,这些药品对患者各系统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手术麻醉管理亦提出较高要求[1]。本文探讨分析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施以全身麻醉后的临床效果。
择取的临床研究对象48 例为本院2019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且具有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所择取患者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24)与参照组(n=24)。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见下表1 示,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施以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而给予参照组患者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
麻醉前,均不给予两组患者使用抗胆碱药物及镇静和镇痛药物,且均给予两组患者开放外周上肢静脉通路,同时给予其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及其体温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实施常规监测[2]。
两组麻醉诱导[3]:均采用咪达唑仑0.02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15mg/kg、舒芬太尼0.3μg/kg 实施麻醉诱导。
研究组:麻醉诱导前,10min 内给予患者输注完成浓度为4μg/ml 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改为输注0.4μg·kg-1·h-1,直至手术完成[4]。
(1)分析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情况。所选时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
(2)分析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拔管后躁动评分(RS)与镇静评分(RSS)情况。所选时点分别为: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20min(T6)。
本次分析评估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 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及分析处理,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 时,则说明组间各指标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 水平情况对比,见表2,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手术结束时MAP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各时点组间对比结果P<0.05,说明组间MAP 水平指标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拔管后RS 与RSS 情况对比,见表3,研究组患者拔管后10min(T5)及拔管后20min(T6)的躁动与镇静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结果P<0.05,说明RS 与RSS 指标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 水平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 水平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MAP麻醉诱导前(T1) 气管插管即刻(T2) 切皮时(T3) 手术结束时(T4)参照组研究组100.81±4.33 93.27±4.12 24 24 94.51±4.23 94.45±4.26 99.63±5.44 88.16±4.57 98.74±4.43 87.46±4.11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拔管后RS 与RSS 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拔管后RS 与RSS 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躁动评分(RS) 镇静评分(RSS)拔管后10min(T5) 拔管后20min(T6) 拔管后10min(T5) 拔管后20min(T6)参照组研究组24 24 tP--2.87±0.43 0.49±0.30 26.249 0.000 2.62±0.51 0.39±0.33 21.0598 0.000 1.25±0.10 2.55±0.14 49.367 0.000 1.10±0.09 2.25±0.13 49.825 0.000
从以上探讨分析可知,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由于其长期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极易与麻醉药物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对于患者手术麻醉期间需谨服药物治疗[5]。同时,精神病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很难做到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导致麻醉管理难度加大[6]。
本次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具有抗焦虑及镇痛与镇静作用,尤其是抑制炎症反应,对于患者围术期各种应激反应的减少,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结果提示,给予患者施以右美托咪定手术麻醉,具有良好的抗焦虑及镇静作用,利于精神分裂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更加安全、平稳,利于有效降低苏醒期患者躁动行为发生,从而避免其精神症状加重,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7]。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施以全身麻醉后,获得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该麻醉方法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有效控制患者围术期应激水平,减少其术后苏醒期躁动;利于稳定患者围手术期循环,确保其苏醒期镇静良好;利于降低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确保其精神症状趋于稳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