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瑛
摘 要:本文以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例,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莱阳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理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完善考评制度,创新服务机制,实现服务现代农业多元化,并对完善莱阳市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莱阳市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完善服务手段,积极培育科技示范主体,助推涉农基地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莱阳市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基层;机构建设;制度创新;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63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当下县级市农技推广工作发展的基础,其创新机制是基层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为深入探索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基层农业发展的贡献,本文以莱阳市为依托,对县级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区总面积1734km2,耕地面积83466.67hm2。现辖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有行政村784个,总户数28.2万户,其中农业户数23.5万户;总人口86.15万,其中农业人口75.85万。到目前全市小麦面积33333.33hm2、玉米42000hm2、花生25333.33hm2、蔬菜面积26666.67hm2,果树面积23333.33hm2。全市形成了粮油、蔬菜、果树为主的3大主导产业。围绕3大主导产业,该市持续强化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实施力度,先后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县”、全国第一个“中国绿色食品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 农业科技创新与机制情况
2.1 体系建设
理顺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工作机构。1996年,莱阳市对镇街农业科技人员(农技站、果树站)的人、财、物统一回收,由市农业农村局垂直管理。2011年,合并镇街农技站和果树站,设置了18个“镇街农业技术推广站”。
加强制度管理,做好考核考评工作。使“绩效评价合理、奖惩手段合理、保障措施完善”的制度有效运行。建立责任制,明确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范围和主体,工作指标和目标量化、细化。实施动态管理,推行评聘分开和末位谈话制度,做好岗位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近几年共降聘16人,诫勉谈话4人,充分激发了全市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干劲。建立“一对一指导制度”,在所包村庄、基地生产关键期直接入户参与生产指导,每人全年进村入户100d以上。
实行主管部门、镇街政府、示范主体3方共同考核的考评制度。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合理化。采取“派出去”到农业科研院所深造,“请进来”组织业务培训,“沉下去”在建设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等方式,增强为农服务本领。近年共派出853人次接受学历深造和短期培训,举办培训班32期,农技人员领办、创办试验示范基地46个。
2.2 创新建设
2.2.1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实现推广模式多元化
2.2.1.1 专家模式
依托各行业农业专家,形成了“专家+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推广模式;依托各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依托涉农龙头企业,形成“专家+基层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农户”的推广模式,形成多模式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转化。
2.2.1.2 联企模式
全市共安排80名基层农技人员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周期、质量安全等生产技术环节难点问题,全年共指导和帮助涉农加工企业原料基地19200hm2。2019年,在出口外围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龙大、鲁花、恒润等食品加工企业逆势上扬,保持了出口创汇增长20%以上的业绩。
2.2.1.3 政策惠农模式
依据市直、镇街和行政村垂直管理网格体系,积极开展小麦直补、高产创建、农业扶贫等涉农政策和资金,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1.4 科技推广信息化
通过网络书屋、农技人员“农技宝”、选聘174个村级农民技术员为160个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站点服务,通过微信、QQ等多媒体的联合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及农民大众的农技指导、授课、沟通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了解。2019年,指导、授课和发布各类市场信息3200余条次,解决农时问题670余次,促进农产品销售量2.1万t余,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
2.2.1.5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2019年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选聘的镇街基层农技人员要同时兼任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选聘的村庄农民科技示范户要同时兼任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建立起市、鎮、村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安排专家和农技人员对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面对面交流等各种有效形式,提升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科技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科学种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2.2 积极有效作为,实现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多元化
2.2.2.1 结合示范项目,加速技术推广,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通过努力,推广方式实现了由理论说教向技物结合、示范引导和面对面指导的转变。2019年全市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全市粮油、蔬菜、果品各产量均达到50万t左右,实现了全市合理化生产结构。
2.2.2.2 积极推进标准化
建立了以4个市级示范基地为主导、18个镇级示范基地为辅助的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全市共建设116处标准化生产基地,26000hm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333.33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8个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莱阳梨、莱阳芋头、莱胡参、莱阳五龙鹅)。
2.2.2.3 加大基层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依托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农业资金30余万元,主要用于莱阳市农业生产上当前亟需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对攻关项目的试验、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发展后劲。同时,农业部门加强科技部门联合,积极向烟台市科技局和省科技厅申报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做到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 存在问题
3.1 镇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新生力量不足,人员出现断层 许多镇街只有1名农技人员,还要兼顾镇街中心工作。目前,莱阳市镇编制88个,实有人数54人,缺编34人,50~60岁的33人,每年退休人员1~2名。
3.2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缺乏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到目前,莱阳市涉农企业达480余家、农业合作社1600余个、家庭农场20余个,新型农业经济体的快速增长使各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成为可能,但缺乏相关资金、政策扶持,进展缓慢。
4 对策建议
4.1 增加基层人力投入
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为镇街农技站补充人员力量。并通过合理安排职称评聘指标和评审门槛、借鉴公务员职级管理、提高基层服务条件等,吸引和留住农业技术人才。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增加财政预算逐步提高镇街农技站工作经费,确保基层业务推广、试验、示范、培训的基本运转。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4.2 农技推广系统和科研部门层面
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加强合作,使省市丰富的项目资源与基层推广和自然资源结合,解决科研项目推广和普及问题。建议从各地实际需求出发安排培训,使培訓合理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加强科研部门、高校和县市一级的科技推广合作。每年科研部门、高校成果一大堆,但得到示范推广的很少。建议加强联合,从局部示范到大面积推广,使好的成果推广到基层,落地开花。
5 结语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差距还是很大。下一步,还应该借鉴其它县市经验,取长补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力度,发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优势和助力,助推农村农业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吕亚军.太和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5):19-21.
[2]吴美莲,任志江.临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与成效[J].现代农业,2019(02):59-61.
(责任编辑 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