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磊,高钊
西安市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内科,陕西 西安 710100
冠心病作为一种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上多包括炎症、管腔狭窄等。而不稳定心绞痛作为一种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它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因患者多为老年人群,致死率较高,因此患者早期诊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3]。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Angptls 2)作为两种不同的蛋白质,近年来虽有学者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会在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时会急剧上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调控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鲜有与近年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C1q TNF 相关蛋白1 (C1q TNF-related protein 1,CTRP1)三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临床诊断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CRP、Angptls 2、CTRP1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西安市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53 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3 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根据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②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具有精神病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40~82 岁,平均(43.5±6.7)岁;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狭窄24例,多支狭窄29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3 例;年龄41~80 岁,平均(43.9±6.5)岁。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4]①患者经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查,符合1979年WHO及中华医学会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不稳定心绞痛相关症状,发作时伴ST-T 典型变化,冠脉造影显示狭窄存在。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对照组受检者于体检当日、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均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于3 500 r/min 离心机离心分离15 min,取上层清液送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 水平,仪器及试剂选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特殊蛋白分析仪及试剂盒;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s 2 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CTRP1 水平,试剂盒购自AVISCERA BIOSCIENCE 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受检者的CRP、Angptls 2 及CTRP1 水平比较 观察组受检者的血清CRP、Angptls 2 及CTRP1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受检者的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3 53 CRP(mg/L)5.35±1.83 0.89±0.28 17.538 7<0.01 Angptls 2(μg/L)2.68±0.76 0.91±0.24 16.168 0<0.01 CTRP1(ng/mL)15.96±5.02 9.24±2.98 8.380 2<0.01
2.2 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CRP、Angptls 2 及CTRP1 水平比较 冠脉单支狭窄患者的血清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明显低于多支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比较
表2 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比较
组别单支狭窄多支狭窄t值P值例数24 29 CRP(mg/L)4.25±1.55 6.48±1.98 6.456 3<0.01 Angptls 2(μg/L)1.47±0.35 3.15±0.97 8.051 0<0.01 CTRP1(ng/mL)13.18±4.02 19.15±5.25 4.569 0<0.01
2.3 CRP、Angptls 2及CTRP1检测的准确性 CRP、Angptls 2及CTRP1检测结果显示,三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的准确率为96.23%,明显高于CRP+Angptls 2 (84.91%)、CRP+CTRP1(77.36%)以及CTRP1+Angptls 2(88.68%)两者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 2,P<0.05)。
冠心病作为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不稳定心绞痛是该病常见急性心脏事件之一[5]。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致使冠心病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高致死率以及高致残率也导致患者在患病后生存质量较差。因此,监测患者疾病的进展并及时作出有效的诊治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6-8]。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血清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是由于CRP 作为一种在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性刺激后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它是患者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CRP 在作用的过程中,会结合C-多糖,在钙离子存在时结合细胞膜上的磷酸胆碱,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调节巨噬系统的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生成[9-10]。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也能够检测到CRP 则是由于CRP能够介导脂质沉积,一方面增加患者脂质的核心面积,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斑块降解,导致斑块脆性增加。在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CRP是患者病情进展和演变的促炎因子,因此对心血管危险事件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11]。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作为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它在患者脂肪、心脏以及组织器官中均大量表达。研究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不但可以促进患者血管生成,同时它还是胰岛素抵抗肥胖的重要介质,患者腰椎管内黄韧带纤维化肥厚以及肿瘤的发生均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有着密切联系。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血管外周脂肪组织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抗炎脂肪因子和促炎脂肪因子的协同作用维持着血管炎症的动态平衡。当血管外周脂肪组织分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后,能够促进血管炎症参与血管重塑的过程,因此在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大量表达[12-13]。
血清CRP 水平提示与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密切相关是因为患者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炎症反应越加明显,而慢性炎症作为冠心病患者病理进展的重要过程,炎症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广泛的参与冠心病的进展过程。人巨噬细胞在向泡沫细胞转化的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与其接触后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导致患者体内C1q TNF相关蛋白1水平明显升高,而C1q TNF 相关蛋白1 的升高又会导致促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的分泌,这提示了C1q TNF 相关蛋白1 在水平升高后可能参与炎性反应,推动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4-15]。这与本研究显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血清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相符,并且冠脉单支狭窄患者血清CRP、Angptls 2及CTRP1水平均明显低于多支狭窄患者相符,因此三者联合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冠脉狭窄患者CRP、Angptls 2 及CTRP1 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