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秀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扬州 2252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恢复慢、病程长、预后欠佳等特点,大部分存活患者都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者是四肢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1]。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延续性护理是近些年被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将护理延伸到患者家中,指导患者在家中正确处理各类健康问题,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
本文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即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6例,女性观察对象24例,年龄51~78岁,平均(63.1±1.9)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7例,女性观察对象23例,年龄50~79岁,平均(63.3±1.8)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常规组50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50例则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即(1)健康教育。主要有饮食宣教、规律作息、血压监测、康复指导等等,嘱咐患者出院回家以后积极落实。出院前7 d,主动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掌握康复方法。(2)制定针对性康复指导方案。出院之前,围绕患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方案,遵循个体化原则,有侧重的制定康复目标,分过程、分阶段、分时间完成。(3)开设服务热线。专门为患者开设电话咨询平台,将电话联系卡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然后让护理人员轮班,一天24 h在线为患者解答疑问,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干预。(4)完善医患互相联系制度、随访制度。家庭随访每2周1次,侧重于个体康复指导、康复锻炼方法的讲解,现场示范并纠正患者不良行为,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1)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分值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好;(2)用功能独立能力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能力,包括18个条目6个方面(括约肌控制、生活自理、行走、移动、交流、社会认知),予以7级评分法实施评价,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3)并发症包括负氮平衡、肺感染、电解质失衡等。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研 究 组G C S 评 分( 1 2 . 3 ± 0 . 7 ) 分 高 于 常 规 组(8.4±1.9)分,组间差异显著(t=13.619,P<0.05)。
表1 两组生活能力对比(±s)
表1 两组生活能力对比(±s)
小组 社会认知 括约肌控制 生活自理 行走 移动 交流研究组(50例) 18.2±1.7 8.5±1.3 27.5±2.2 8.9±1.5 12.3±0.4 15.2±1.3常规组(50例) 13.4±1.5 5.6±1.1 24.3±2.1 5.6±1.2 9.1±0.5 10.4±1.2 x2 14.971 12.041 7.439 12.147 35.338 19.18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延续性护理指的是将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持续不断的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随时督促患者落实,纠正其不良行为,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2]。本文通过出院前健康教育、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出院后的上门随访等内容,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重返家庭,让患者安全过渡到稳定性。此种护理模式主要围绕患者生活功能、神经、心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康复方案的制定、电话咨询指导以及上门随访等措施,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的目的[3]。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GCS评分以及生活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而且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同时在防治患者肺部感染、负担平衡以及电解质失衡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总而言之,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