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

2020-05-14 15:17柳海荣董晶晶
文教资料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柳海荣 董晶晶

摘    要: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技能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关系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目前,“理实一体化”的理念与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系列改革措施,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评价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改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与场地的选择等方面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执业意志,实现与地方小学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理实一体化    学科教学技能    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生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各类教育的基础阶段,关系到每位儿童未来的发展,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小学准教师来说,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扎實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技能意义重大。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型的试点院校之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由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三个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又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与培养成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通过对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及就业去向调查分析,本专业确定了为京津冀城乡小学培养全科型教师的目标。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将学科教学技能课确定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小学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及艺术类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研析”及“课堂教学技能”等课程。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依据“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基于OBE的培养模式,对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中外教育家及典籍中论述的“理实一体化”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活动不单单是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读书,学生如果想获得并掌握知识、利用知识,必定要从活动中、实践中习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国西汉时期刘安所著《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由来。衍生到教育,可以说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做结合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小学教育专业传统的学科教学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概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传统的学科教学技能课程通常名为“×××教学研究”,选用的教材基本为国家几大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教材,授课的内容通常为教材上的固定内容,教与学的模式相对较为固定,教师与学生层面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层面

(1)师资现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13年开始招本科生,每届本科生50人左右,目前有三届毕业生,师资队伍仍处在建设期。从事学科教法的6位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学论教师或学科专业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有2位教授职称,其余都是讲师,缺乏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的模式

以前所有课程教学都在教室里完成。教师们的授课内容多数从所用教材的解读出发,同时引用网络视频资源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一线城市的小学优质课有初步的了解。主要模式是教师讲教材——学生观看优质课录像——学生模仿录像课、融入教师讲解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并试讲——教师点评。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讲授与指导,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因为教材没有什么变化,教师的任务量适中,教学任务完成得较轻松。

2.学生层面

(1)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多来自河北省的市县及农村地区,这些地方急需的是小学全科型教师。为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京津冀区域的城乡小学全科教师”。小学全科教师意味着学生要学习并掌握多学科的教法知识,然而因为本专业学生是文理兼招,所以学生对学科有偏好。例如许多文科生想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与教法技能比较排斥。导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除了对偏爱的学科教学表现兴趣以外,不愿意认真体会其他学科教法知识与技能,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并未真正实现。

(2)学的模式

基于教师教的模式,由于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忽略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的时候,对于教师灌输的理论理解得不透彻,在观看优质课视频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将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施结合,存在“外行看热闹”的现象。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只是单纯模仿,悟性强的同学模仿优秀教师的样子好一些,对于此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就是在“照葫芦画瓢”,对于学科教学理念、内容完全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

在这样学的模式中,学生觉得自己很辛苦,不是从兴趣出发,完全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一遍遍地重复一些不动脑子的说课、试讲,对于教师的评价不能完全理解与应用,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呈现的教学设计与试讲差强人意。

三、“理实一体化”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成为首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需要强调的是这绝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在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首都师范大学孙建龙指出:在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改变以“理论灌输”和“教学技能的机械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师范生由“被规范、被加工者”发展成为自主性凸显的“主动发展者”。

1.学科教学技能课程改革举措

为了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本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将学科教学技能考核与课程考核剥离并纳入学分

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小学多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在城乡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其中“具备多学科教学能力”是最终目标的重要方面,在进行学分分配时,将原来的教学技能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后得出的考核成绩变为课程考核有学分,学科教学技能还要再次经过考核才能得到学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好相关学科技能课程,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要在课程结束后接受单独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得到教学技能合格证书,有资格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工作,为学生将来进入小学就业又设置了一层关卡,为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将教学地点从普通教室切换到微格教室、小学教室

原来的学科教学技能课程是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我校在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了多间微格教室,为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学生可以在课下使用微格教室录课,进行小组磨课,开展小组课外研讨活动。此外,部分教学内容在小学课堂进行,每学期学生都会有两周时间到小学见习,学生们可以实地观摩小学的各科课堂教学,也可以在小学课堂里亲身实践。两周见习期间参与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体验教研的思维碰撞与教学技能的展示。

(3)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

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的课堂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改为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由原来的本专业教师为主体改为双师,本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小学教学名师)和学生参与。改革后,过程性评价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包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的各个环节训练、学期小论文等;双师对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同学们的表现相互做出评价。因为各层次的评价与学生的最终成绩挂钩,与学生的技能考核通过与否密切相关,在这样评价改革后,学生格外珍视教师的评价,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自身的进步很大。

2.教师层面

(1)注重“双师型”师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的课程内容来源于小学各学科并最终指向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不仅存于大学课堂与教材之间,还应该与小学一线的教学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承担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的各位教师对小学一线的教学情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最前沿的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考查,掌握足够的教学案例,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与研究。因此,为了将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备小学多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研究本领域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为了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小学教育专业采取了諸多措施,如:鼓励从事学科教法工作的教师参加各种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会议;鼓励青年教师到本地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理念先进的小学挂职锻炼,辅助小学进行教学管理、科研,或者在小学担任学科教学的课程;利用学校搭建的U-G-S平台,指派教师到小学进行短期的学习、观摩;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参加学校或校外组织的培训;利用学生到小学见习、实习的时间到小学观摩,同时指导学生实习;通过讲座、横向课题等途径为地方小学做好教育教学指导、科研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小学教育专业23名专业教师在短短两年内已经有10名教师取得了双师资格,另有4名教师也达到了评定资格的相关要求。

(2)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学名师交替授课

为了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培育其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情意,小学教育专业聘请工作在一线、对小学教育教学具有丰富的感受与实践经验的小学名师来校担任学科技能课程的部分内容教学。一门课程由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交替完成,两位教师需在前期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进度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深入课堂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严格按照已定的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共同商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的问题上升为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种授课模式一方面真正建立了高校与小学互助、互动合作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开放办学”的理念,即通过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与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

3.学生层面

(1)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是靠灌输理论知识、机械模仿技能达成的,而是通过“要从一种外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灌输或‘训练转变为一种内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石中英,2001)。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入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进行实践创新,充分利用合作与开放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2)评价方式的改革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环节和要素构成的长时间的教学与训练过程。基于前文阐述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学生最大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活跃、课下积极、勇于合作、乐于探讨。学科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一门课程的分数,还决定着本门学科教学技能的考核分数,决定着学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中所说的“具备小学多学科的教学能力”。对于单门学科教学技能较差的同学,小学教育专业采取严格把关、反复考核的办法,学生自然形成学习压力,靠简单的模仿是过不了关的,只能下功夫认真学习实践,希望得到教师的更多指导,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已然兴起。同时,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各种平台。

总之,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出发点上,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全科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课程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教与学的平台,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意志,为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7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星瀛.职业技术[M].哈尔滨:职业技术出版社,2011.

[4]吕小莲,林植慧,吴卫明,时晓杰.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6(7).

基金项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8年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理实一体化”理念下的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GZD201804)。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