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赐
一、标线的应用功能
(一)标线具有界定“路权”边界的功能
标线的功能之一是界定“路权”边界,因此设置时需要考虑标线的此种功能。例如,图1中的箭头标示出停止线及双黄线的路权边界,图1A的设置方式导致路权边界互相干扰,容易产生纠纷;图1B是正确的设置方式,停止线和双黄线相辅相成,互不矛盾。
标线与路权边界息息相关,同时与驾驶任务及交通法规也有密切联系。图2中,双黄线与路面边线中间的L表示路权宽度,即车道宽;若此处有信号灯,则红灯时,车辆前保险杆不可超过停止线。图3中,红色箭头指向的为此停车位的路权边界,图中黑色小轿车存在逆向停车和跨越路权边界的违法行为,若被撞到,其驾驶人自身也要负责任。
立法从严,车身最边缘越界即为“越界”;执法从宽,通常车轮边缘压线算“越界”(见图4)。原因在于,如果两辆车相撞,较难取证后视镜是否超过其路权范围,而轮胎是否压边线相对更容易取证。
(二)标线对道路几何线形有指引功能
标线设置位置正确,才能将信息清晰明了地传输给驾驶人。例如开车时,左黄实标线提醒驾驶人另一侧的行车方向与自身相反(见图5),即便道路上没有车,驾驶人根据左黄实标线也能清楚地判断应该行驶的方向。因此左黄实标线可以防止逆行,“左黄右白”不可以随意更换方位。
标线对道路几何线形有指引功能,如图6中标线前段为直线,后段向右弯曲,可以帮助驾驶人判断道路方向;假如此路段没有标线,只有两侧树木,没有合适的参照物,驾驶人就很难判断方向。对于图中这类狭路,在设置标线时,要考虑是划边线还是划中央分向线,如果道路两侧条件恶劣,如两旁是水沟,应该设置边线;如果道路两侧条件较好,如旁边是草地,可以考虑设置中央分向线。
双黄线是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标线,其间距多数情况下固定,但在特殊情况也下可以根据实际调整,例如在弯道处,为了行车安全,双黄线的间距可以稍宽一点,避免两个方向的车辆距离太近。纵向标线可辅助驾驶人判断远处路形,因此在连续的道路上,纵向标线需满足在驾驶人视距范围内具有连续性。图7所示为标线设置不够合理的反面例子,驾驶人无法判断前方路形。
导向箭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向标线,具有告知用路人路权、方向的功能,是预告点和行动点。图8中,右侧车道导向箭头告知驾驶人此车道可以直行和右转;左侧车道导向箭头告知驾驶人此车道可以直行和调转,若驾驶人不选择调转,车辆保持直行,则导向箭头变为直行和左转,即告知驾驶人前方可以直行和左转,因此导向箭头可以明确告知驾驶人行车方向,且具有阶段性。
(三)标线设置不当会影响驾驶人完成驾驶任务
1.标线位置不佳 可能导致驾驶行为不合理
合理有效的標线可以辅助驾驶人完成驾驶任务,标线设置位置不佳可能影响驾驶任务。例如正常情况下左转弯车辆应通过停止线再左转,如果驾驶人在停止线之前提早左转,会导致车辆碾压双黄线(见图9);可是如果驾驶人正常驾驶车辆左转,车辆依旧碾压双黄线,说明停止线设置得过于靠前,存在设计缺陷。再比如,双黄线表示不能变换车道,黄色虚线则可以,图10中的情况就应注意黄色虚线的长度必须满足车辆在一定速度下有足够换道距离,否则无法保证驾驶人完成驾驶任务。
2.合理的导流线能有效辅助车辆转弯
设置合理的导流线能有效辅助车辆转弯。图11中右侧两条车道都可以右转,为避免两车道车辆碰撞,导流线设置为实线。
左转导流线有设置在驾驶人左侧、右侧两种情况,但建议最好设置在左侧,这样更有利于辅助驾驶人完成驾驶任务。图12A为导流线设置在驾驶人右侧的情况;图12B为导流线在驾驶人左侧的情况,距离驾驶人较近,更有利于参照。另外,目前关于导流线的色彩并无定论,黄色和白色的情况都存在。
越畸形的交叉路口越应该设置导流线,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畸形路口,若不设置导流线,驾驶人不易判断自身位置,加大了完成驾驶任务的难度。那么,一个路口之内最多可以设置多少条导流线呢?交叉路口内导流线太多会造成驾驶人视错觉,导致驾驶彷徨,因此交叉路口物理区内,导流线不应超过4条,图13A为导流线过多的交叉路口,图13B为导流线数量合理的交叉路口。
(四)不同位置宜设置不同形式的人行横道
比较常见的人行横道有图14中的几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为斑马纹和枕木纹,不过通常大家将两者混为一谈,随处可听到有人称枕木纹的人行横道为斑马线,但斑马的纹路是斜的,真正被称作斑马线的应为图14中斑马纹人行横道。斑马纹人行横道适合在路段使用,与驾驶人行车方向相对,斜纹投影大,更加醒目。枕木纹人行横道适合在路口使用,设置时需要注意应垂直于行人动线,不建议平行于行车方向(见图15);若设置盲道,应设置在中间(见图16)。
此外,争议较大的3D标线,存在较多后遗症,不建议使用,例如驾驶人首次看见3D标线时不清楚其为何物,可能急刹车导致事故;对于多次见到的驾驶人起到的效用不大。行车路面的艺术作品也不建议使用,其维持美观的时间较短,且儿童可能因为好奇心驻足,存在安全隐患。
(五)标线的位置对车道宽度有影响
标线的功能众多,要想真正发挥效用,其宽度、厚度都不能随意确定,应遵循一定规则。标线的宽度与视觉原理有关,不同功能宽度不同。行车方向对向的横向标线为间断性信息,相对较宽,一般是30~40cm,如停止线,应保证驾驶人在远处就能看清;行车方向同向的纵向标线为连续性信息,相对较窄,一般是10~20cm,少数为8cm,如车道线,在驾驶人身侧,考虑视觉原理,因此较窄。标线的厚度跟力学原理有关,传统标线厚度一般为0.2cm,若太厚如0.5cm,容易滑;另外,需要注意,性质不同的标线也不可重迭,徒然增加厚度,会导致抗滑能力下降。
标线的位置与车道宽度也有关系。一般大型车宽度为2.5m,当车辆慢速前进时,两侧各留0.25m即可满足车辆通过需求,因此基本车道宽为3m(在基本车道宽度基础上,可根据道路设计需求,以5cm为单位调整所需车道宽度)。基本车道宽一般从边界开始计算,图17A中黄色实线箭头到白色虚线中线的距离为3m;图17B中白色实线到黄色双黄线左侧箭头间的距离为3m。但在实际情况中,通常会将白色实线到双黄线中线间的距离算作3m,导致不少实际可用车道宽都小于设计车道宽。
二、设置标线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出入口匝道附近应设置一定距离实线
标线具有法律意义,合理的标线能引导驾驶人遵循规则,安全驾驶;若标线本身设计不佳,即便驾驶人按规定行驶也容易造成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及时调整。图18A中出口匝道附近全为虚线,表示均可以换道,但如果中间车道车辆突然右转,则可能与右侧车道直行车辆冲突,产生事故。因此,为避免车辆在出口匝道前突然換道,出口匝道附近应设置为实线(见图18B),长度与设计速度有关。
入口匝道处也一样,不可全为虚线(见图19A),应有一段为实线(见图19B),不可让车辆直接进入主车道,因为处于匝道处的车辆车身有一定倾斜的角度,此时从后视镜无法看到后方来车,存在隐患。车辆不可连续换道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二)慎用分向单黄实线
理论上讲,图20中两车轮胎均未越线,但实际此时两车身会有刮擦的隐患,尤其视距条件不佳处,设置分向单黄实线更可能增加两车碰撞的风险,建议慎用分向单黄实线。图21为两辆车在分向双黄实线两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车合理行驶时可避免冲突。分向双黄实线一般间距为10cm,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双黄实线代表不同方向两车道车辆严禁变换车道,双白实线表示同方向两车道车辆严禁变换车道,双白实线间距也并未固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三)渠化线边线使用折线不利于完成驾驶任务
渠化线是路面较为常见的标线,功能众多,例如暂绘渠化线,预留日后左转专用车道;配合交通岛使行车道轨迹顺畅,线形、曲度结合实际交通情况考虑;道路太宽,消除路面多余部分等(见图22)。
设置渠化线时需要注意,边线尽量少用折线,建议圆化(Rounding),如图23原路侧渠化线边线为折线,不利于完成驾驶任务,建议设置为黄线所示圆化形式的渠化线。此外,考虑视觉原理,渠化线必须斜向正确行车方向(见图24);应结合实际选取采用实体渠化岛还是标线形式渠化线。
(四)适当设置标线有助于辅助驾驶行为
车辆转弯会形成内轮差,因为前轮可转动,转弯时轮胎辗压路面形成的轨迹是圆弧形;后轮固定在轮轴,车辆转弯时的轨迹是螺旋曲线。图25中路面上红色部分,也是标线的一种,提醒驾驶人注意内轮差的问题。
对向道路有偏差的畸形路口除了应设置转弯导流线,还应设置导引线(见图26),使驾驶人各行其道,避免出现错误的驾驶行为,同时还应注意信号灯设置的位置,以防驾驶人误读。
(五)标线设置过多反而会影响驾驶任务
交叉路口面积较大时,驾驶任务困难度较高,尤其左转造成的事故较多,因此可以设置左转待转区,同时辅以信号控制。但需要注意,不建议设置直行待行区、右转待转区,因为除左转待转区外,交叉路口物理区须净空,否则容易影响驾驶人视距,留下后遗症,图27为待转区设置不合理的实例。
当标志和路面标字共享时,不宜过度设置,驾驶人同时看标志、标字会造成驾驶人工作负荷(Driver Work Load,DWL)太大。图28所示情况可能造成驾驶人工作负荷太大,建议标志、路面标字二者不在同一处设置。
非车道处不可设置停止线,图29红色圆圈处并非车道,而是路肩,不应设置停止线。此外,需注意停止线应与行车方向垂直,标线具有法律意义,若标线斜向一侧(见图30A),当车辆一半超越停止线一半未超越停止線时无法判定车辆是否超越停止线,建议停止线可阶梯式处理(见图30B)。
减速标线利用视觉原理提醒驾驶人减速,形式有多种,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应注意不应设置过长的距离(见图31),否则可能带给驾驶人过大的视觉压力,造成视觉伤害。
(六)适当优化标线可提高明视性
不同尺寸标线的明视程度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标线宽度,提高明视性。这一方法成本低,安全效果提升明显。图32A白色边线宽15cm,图32B白色边线宽20cm,右图明显清晰度较高,更利于驾驶人判断道路线形。
应重视标线的夜间明视性,尤其雨夜时,传统聚酯标线识认性不佳,甚至完全无法辨认,应利用辅助设施帮助驾驶人识认。例如采用强化玻璃反光路面标记或突起路标(见图33),驾驶人远距离便能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