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开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

2020-05-14 14:22刘焕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神庭失语症言语

刘焕玉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卒中又称“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卒中患病率已达到217/10 万左右,本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失语是中风常见合并症,中风后失语的康复医疗是目前国内外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之一。笔者运用调神开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17 年9 月至2019 年6 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60 例。所有病例进行随机分组,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号,采用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脑出血或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并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2]明确诊断为中风后失语症。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危重病症以及精神病患者;不适宜针灸治疗者;未能按规定坚持完成治疗者;加用其他治疗方法者或不能配合检查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常规针刺+调神开喑法针刺治疗。常规取穴: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金津,玉液,廉泉,通里;调神开喑法取穴:百会,神庭,本神,神门,心俞,厥阴俞。操作方法: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百会、神庭、本神等头部穴位采用平刺法,与头皮成15°夹角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得气后留针30 min;金津、玉液两穴应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少量出血即可,每周3 次;廉泉穴应用1.5 寸针灸针朝舌根方向刺1~1.5 寸;心俞、厥阴俞朝下肢方向斜刺0.5 寸,得气后不留针;其余穴位以患者仰卧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每周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2]对患者治疗前后谈话、复述、理解、命名4 项言语功能进行评分。痊愈:治疗后评分≥78 分;显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0 分;有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29 分;无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提高≤4分或无变化。

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 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30.00%,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中风失语患者由于讲话困难或不能言语,无法正常抒发内心的情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消沉、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也”,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易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情志失常首伤心神,而“心开窍于舌”,因此,情志因素是影响本病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是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调神诸穴。百会穴为诸阳之会,位于巅顶,总督一身之阳气,具有醒脑宁神的作用。神庭、本神、神门三穴名称都含有“神”字,与人体大脑精神活动相关,神庭为督脉穴,与百会穴总督全身阳气。本神穴位于前发际处,内为脑神之所居,连于脑系,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并与奇经八脉的阳维脉交会,被认为具有安神、醒脑开窍的功效。神门穴位于手少阴心经,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神”,神明之谓;“门”,出入之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穴为神气出入之门,故名“神门”。神门又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三穴共奏安神之效。心俞和厥阴俞位于人体背部,分别为心和心包的背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循行从巅入络于脑,与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采用调神开喑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庭失语症言语
失语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手到病除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