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引领 突出技术创新桐城市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打造绿色强市

2020-05-14 03:45彭旵生中共桐城市委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桐城市林权绿化

文/彭旵生(中共桐城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科技引领,突出技术创新,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深做实林长制,通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业主导产业,挖掘发展潜力,聚力林业转型创新,打造生态强市,林业产业经济快速增长,林业企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提升。桐城市先后荣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安徽省森林城市”“全省发展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特别奖”“全省油茶发展先进县”等一系列殊荣。

一、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1.突出技术创新

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香杨新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利用农林三剩物,强化科技创新,以生物质固化和生物质气化作为燃煤或其它燃料的替代品,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开拓了空间,使林木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升。该公司兼营林木培育、林下种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养护以及森林旅游业务,2018 年销售收入4.3 亿元,实现利税3870 万元,资产总额达6.83 亿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19 年底,全市涉林企业和造林大户等林业经营主体达350 余家,其中,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 家;林业专业合作社31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1 个、省级林业合作示范社有9 个;家庭林场10 个。香杨新能源、中节节能2 家涉林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强化政策扶持

桐城市高度重视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以此作为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林业规模经营水平、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桐城市银政保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桐城市涉农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管理办法》《桐城市扶持产业发展“1+3+8”政策体系(试行)》等相关文件,把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确定为政策支持范围,将扶持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纳入实施林长制改革方案和规划目标体系之中,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把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有力地推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3.打造绿色长廊

制定了国、省、县道《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和《绿化长廊景观绿化导则》,变单纯的林木种植、道路绿化为“三个结合”“三化统一”,坚持生态防护林与绿化苗木栽植相结合,绿化景观建设与绿色长廊建设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层次化、彩色化、景观化有机统一。遵循“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谁经营谁得利”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项目支持、林权盘活”模式,沿206 国道两侧各20 米、省道两侧各10 米、县道两侧各5 米进行绿化,全市国、省、县道绿化用地共7155 亩。创新206国道两侧绿色长廊建设模式,前10米按工程招标建设,后10 米由中标大户按照统一设计的树种、规格等技术要求,同步无偿进行绿化,国有与民营资本投入比为1∶1,目前206国道绿色长廊工程已初步成型约10公里。同时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为抓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绿化,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目前,全市已有9 个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52个村庄获评省级森林村庄。

二、培育主导产业,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1.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桐城市以合安路沿线为重点,打造8 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产业带,形成了产、供、销连成一线的产业区域经济。全市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带8万亩,现有苗木花卉生产大户110余家,特色苗木基地12 个,年产值达7.2 亿元。北京余氏伟业集团投资8000 万元,续建安徽富美达农林科技产业园,建设花卉苗木种植、农林生态观光、薄壳山核桃5000 余亩。国家级龙头企业香山园林公司绿化苗木基地1.6 万亩,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苗木规格齐全,搭配合理,适应了城乡绿化的需要,在全国各地承揽绿化工程,拓宽了苗木营销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永椿园林公司积极实施科技示范与推广项目,建设桂花优质品种“金球桂”“状元红”苗木繁育示范推广基地和“优质景观苗木培育示范推广基地”,桂花和桩景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商品附加值成倍增长。

2.大力发展生态油茶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在近山区发展优质高产的油茶经济林基地8 万亩,提高经济林产品总量,做大做强“龙眠山”等茶油品牌,茶油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1 亿元。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龙眠山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40 余万元,购置油茶冷榨、封装线、检测等设备,提高了茶油加工能力,提升了茶油品质,油茶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注册有“龙眠山、文都、牯牛背、鸿庆、金地”五个茶油品牌,其中“龙眠山”品牌自2012 年起连续7 年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

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突出培育和做大做强绿色经济,提升绿色经济附加值,通过推动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全市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建成特色林下种植、养殖基地总面积8000 多亩,参与农户2900 余户,年销售额超过1.2 亿元;新建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12 万亩;建成2个茶油加工厂,年产油560 吨,年产值和副产品产值达到1 亿多元,新增制茶企业80 余家,实现产值1.2亿元。桃花源生态农庄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

4.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加快推进森林、湿地旅游快速发展,建成一批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景区,培育产业增长点。龙眠山、嬉子湖、仙龙湖等有机串合,已经形成了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景区。安徽永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连续举办了4届“范岗·樟枫”乡村旅游桂花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 万人次,拉动消费达亿元。安徽森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携手桐城网,借助“鲁谼山生态园”基地设施,面向家庭与中小学校,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160 多场,参与人数达数万人,企业年增收300 余万元。安徽美尔玛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 亿元打造集生态保护、森林康养、特色林业、观光休闲为一体,多功能并举的现代林业生态园。

三、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林业“三变”改革

1.高位推动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桐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桐城市“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措施上为深化林业改革配套。林业“三变”改革过程中,对山林承包经营权入股、资金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找准林业“三变”改革与林农需求的结合点,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参与“三变”改革的林业经营主体达45 个,带动农户6100 余户,林地入股面积5.5 万亩,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三变”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搭建平台

完善改革配套。设立了桐城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林权交易和森林资源收储等业务。与省产权交易中心衔接并网,成立安徽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桐城分所,推进建立含林权交易在内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林权中心成立以来,引导林权流转面积12.5 万亩,办理流转登记发证面积达4.7 万亩,注销林权登记面积2.2 万亩。推广“皖林邮贷通”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不断缩短林权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目前,“皖林邮贷通”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3 笔,融资总额5 亿余元,贷款余额达到1.7 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3.产业扶持

引导规模经营。出台了《桐城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设立专项资金1000 万元,对当年经营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林业大户给予一定奖励;推进林业“三权分置”改革,出台了《桐城市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把在非基本农田上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林地经营权流转范围,赋予相应的权能。金神镇为促进集体林地流转,仅2016 年一年就从本级财政资金中拿出30 万元对林地流转大户实施奖励。在市政绿化工程招标中,对投标单位林苗两用林生产基地规模下限进行限制,将经营面积纳入评标打分,提高区域内苗木生产大户的中标竞争力。

猜你喜欢
桐城市林权绿化
朱屺瞻《绿化都市》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我爱绿化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