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5-14 03:45杨勋普淮南市地震局
安徽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淮南市防震减灾

文/翟 娟 朱 亮 杨勋普(淮南市地震局)

淮南市位于华北地块南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为边缘褶皱断裂发育。市内主要断裂带有阜阳—凤台断裂带、肥中断裂带及临泉—刘府断裂带,东部经定远与地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斜接。历史上曾发生凤台61/4级地震,最大烈度达Ⅶ度,淮南市震情形势严峻复杂。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全社会珍爱生命、重视生存环境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对防震减灾成效更加关注,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淮南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防震减灾工作领域,科普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也逐渐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1]。加大对人民群众的科普宣传,是有效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应该让群众清楚地知道,在地震中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2]。近年来,淮南市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防震减灾形势仍然严峻,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仍任重道远。

一、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现状

1.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足

地震部门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淮南市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安徽省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性地位得到不断巩固,为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很多人对灾害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认为淮南地区不存在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呈现少震、弱震特点,对地震的突发性、破坏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缺乏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机制仍不完善,科普方式缺乏创新,对公众的科普需求把握不够精准,未充分认识到只有把防震减灾科普深深地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2.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发展缓慢

过去几年,淮南市逐步明确了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人员,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新格局。但是,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整体组织保障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全市所辖六区两县,仅凤台县具有独立的地震机构,其余六区一县都没有专门从事地震工作的独立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局限性。

由于地震机构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没有创收压力,因此多数地震机构基本没有开展能创收的业务活动[3]。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受科普人才匮乏、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而发展缓慢。

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淮南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在科普宣传方面更加突出。一方面,农村居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防震减灾意识偏弱,主动获取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淮南市农业人口比例较大,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科普活动难以实现全覆盖,农村可利用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欠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覆盖面存在较多空白。相比之下,城镇居民的防震减灾科普覆盖面存在明显优势。

二、推进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1.推动“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的平台建设

社会公众曾主要通过电话、电视台、无线广播、手机短信和彩信等传统手段获取地震信息,地震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社会公众,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地震信息的迫切需求[4]。新时代下,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应改变途径,创新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接收和传输的便捷性,推动“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平台建设,大胆创新,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热门软件向人民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形成移动的课堂。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科普知识数据库,根据用户需求推送科普信息,提供针对性、互动性更强的科普服务,进而提高人民群众主动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培养防震减灾科普领域专业人才

人才资源是防震减灾科普事业的生命之源,是防震减灾知识传播和开发的重要力量,能够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对科学、高效地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意义重大。当前,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基层防震减灾科普机构,更加亟需解决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修、技能培训、绩效评价和奖励等促进防震减灾科普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制订相应的制度保障政策,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好制度的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制度保障方面充分调动科普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人人想做事、敢做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要定期开展业务人员技能培训,通过交流培训帮助科普人员扩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持续注入新鲜思想和活力。三是为防震减灾科普从业人员创造实践机会,坚持“走出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3.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促成“以点带面”的科普格局

不断规范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民居等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地震部门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强化防震减灾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对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足的学校、社区、基地、民居给予指导,从根本上提升防灾基础能力,营造全民参与、人人知晓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改变乡村综合减灾能力不足的局面。

4.借助地震系统外部力量,形成防震减灾科普合力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会同应急管理、民政、科技、消防、科协、红十字会等多方面力量,建立联防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形成防灾减灾科普合力,构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科普体系。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科普宣传员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活动,提高科普宣传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业务技能,实现业务独立。

三、结语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淮南市地震部门应抓住改革发展的新机遇,迎接时代赋予的新挑战,发挥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用,服务淮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深入分析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的需求,多措并举,持续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发展,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淮南市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基于语义分割和空间上下文信息的防震锤识别
第二十五届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田家庵赛区)集体奖名单
第二十五届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田家庵赛区)集体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