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开放与国际化水平,各类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再加上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制定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探索提高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地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发展;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86-02
一、引言
当前,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是辅助领导人员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实现本部门或单位的长期健康发展,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审计组织以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和责任心为重点,在领导干部任期内,以地方财政收支、地区经济活动的高效、真实、合乎法律要求为根本,实施对国有企业控股人员以及领导人员在工作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上述人员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合法性、真实性,同时建立问责监督机制。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要求:领导人员工作期间负有依据法律要求和职责要求对其负责区域内的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财政收支认真履行的义务。从这项规定看出,企业经济责任指企业领导者需要完成和增加值,以确保企业是盈利的。
二、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1.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风险导向,审计目标不明确。在进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审计活动时,其主要目的是审计其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财务处理、经营活动的结果的真实、合法性。当前ZK国有企业主要是财务账款审计,尚没有真正完善的风险审计机制,因而在进行经济审计时缺乏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揭示,表明审计工作的不完善。比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中只是对一些环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抽查,没有在风险导向机制下检查具有重大风险的环节,这些情况加大了审计风险。
(2)风险意识不够,审计观念未转变。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色是在展开审计活动中,了解其外部环境,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有效识别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可能影响因素。这些活动需要审计人员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能够从战略角度看待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企业经济审计机制的发展较晚,风险意识有待提升,从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审计人员还不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导向机制,不能够从多方位进行审计程序的完善。
2.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分析。从主观角度来看问题多来自于审计主体、被审计对象以及组织协调三个方面:第一,从审计主体角度来说,审计主体自身仍保有传统审计理念和审计思维,未意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导致审计主体在实施经济审计时未曾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二,审计工作者在工作中仅仅注重对被审计者经济责任本身进行审计,未意识到被审计者所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给企业造成的不同影响。第三,传统审计方式是企业被审计对象离任以后再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分析,这种方式往往难以达到审计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即使发现问题后也很难做出相应的调整,仅能单纯地追究经济责任造成极大的企业资源以及审计资源浪费现象。
(2)客观原因分析。从客观角度来说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出现,和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工作发展必然以及缺少信息数据库等因素息息相关。从法律法规角度来说,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审计工作才刚刚开始,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在十八大中,党和政府也对我国企业审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要使审计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中来。在十九大中明确表示我国审计工作内容以及制度将不断拓展和完善,未来会形成更加全面的审计工作体系。
三、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1.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
(1)进一步加强企业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和充实企业审计专业性人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究,开展审计企业内部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推广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教学,为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以及不同领导需求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制定、试行并完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招录或聘任制度充实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招聘或者是借调等多种方式选择众多专业技能较强的审计工作者加入到经济责任审计专家库之中,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2)努力加强对于企业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在审计监督全面覆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正面临严重的审计资源不足问题。对此,除了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之外,还应该对审计部门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国有企业审计方法的改革,并努力在技术上弥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审计效率。
2.建立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1)全力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公正的衡量尺度的,这个在审计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实施细则》规定,审计评价应与审计内容相统一,在审计评价中需要涉及到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等多种指标内容,并且应当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来对领导工作进行综合审计。而审计评价流程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不仅仅发挥各项指标的评价作用,同时也能够获得更为完善、客观的评价结果。
(2)准确把握审计对象,体现“人格化”特征。在开展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前,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训,并在此基礎之上,选择具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并结合以往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和个人总结的企业审计经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特征进行解读,引导审计人员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人格化”特征,在实务工作中能够聚焦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而非国有企业本身。
3.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
在对部分离职领导者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前移审计工作时间,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中审计的比例。审计关口前移能够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和质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事后型审计”向“预防性审计”转变,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在领导者工作过程中通过审计如果发现问题,审计结果能够为国有资产监督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作为相关领导人员任免奖惩依据,领导者也会因此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保障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整改,提高审计结果的可利用性。
参考文献:
[1]叶倩芸.R集团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8.
[2]楼颖.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3]虎琳宇.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4]王坤.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5]王鹏.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西京学院,2018.
作者简介:
孙婷婷,供职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