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资采购业务借助供应链金融工具实践

2020-05-13 14:25熊明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采购供应链

摘要:企业物资采购违约支付造成物资保供困难、采购成本失控、诉讼风险加大。Z企业在物资采购中创新实践供应链金融工具,取得一定效果。本文立足供应链金融工具的内涵,总结Z企业应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办理流程与途径,重点突出了风险防控措施,结合应用效果及采购成本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实践中注意事項。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金融工具、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59-04

一、引言

Z企业作为高杠杆行业中的一员,具有“先施工后收款”的商业模式以及低毛利率的行业特性,物资采购过程中资金流供需时间错配,项目不能形成正向现金流,企业持续面临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短缺的挑战。物资采购是施工企业资金流出的“大头”,往往由于资金不足,拖欠上游供应商货款普遍较为严重,物资采购支付违约比例持续攀升,严重影响物资正常供应和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也给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正常运转带来了很大困扰。物资招标成果不能维持,优质供应商无法维持长期合作,物资停供、缓供情况时有发生,制约施工生产进度,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履约。潜在供应商响应投标不积极,物资招标流标率攀升。据统计,钢材、水泥招标采购流标率达72%,其他材料也高达50%。竞标不充分导致项目二次招标及后续采购效果欠佳,采购成本极易失控。企业维稳诉讼风险加大,法律诉讼不断。2017年物资采购欠款诉讼占企业应诉案件的56%,相比2015年度的40%和2016年度的29%显著上升。同时也出现多起围堵驻地讨要欠款的群体维稳事件。

针对以上痛点,Z企业从法人债务集中管控着手,发挥自身作为国有大型央企成员、拥有优质信用资源的优势,在物资采购资金支付环节创新实践供应链金融工具,致力解决支付守信问题,以缓解物资保供和货款长期拖欠的难题。

二、应用供应链金融工具的主要做法

1.开展外部宣传推介

鉴于大部分供应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不甚了解、不愿接受,Z企业主动邀请数十家钢材、水泥集采供应商召开供应链金融业务推介交流会议,组织多家金融机构介绍各自供应链金融产品融资运行模式,借鉴成熟案例分析供应链金融工具实质和利弊,帮助其认识到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有利于上游物资供应商克服资金周转困难、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难的难题,可达到双赢效果,以此打消供应商顾虑,取得各方对供应链金融工具的理解、支持和认可。

2.制定操作细则

Z企业结合“企业集团+子分公司+工程项目部”的三级管理模式,就供应链金融工具应用全过程进行规范,以实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1)明确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以物资采购为例,办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转走向如图1所示。

依照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模式。

Z企业大力推行以云链金融为代表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工具。云链金融由众多大型央企联手组建和打造,其理论基础来源于银行保理,实质是一种可流转、可融资、可拆分的电子付款承诺函。其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技术,具有分拆快、融资快、全闭环三大特性,企业可直接给上游客户开具云信,操作便捷,办理速度较快。其推出的“云信产品”业务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2)明确内部申办程序。Z企业将供应链金融产品内部申办操作分为申请、审批、执行、还款等环节。用料单位通过企业OA平台业务表单申请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企业业务部门进行逐级合规性复核、企业负责人审批决策后,转入银行出票、公司背书、供应商接受汇票等外部流程,由财务部门与金融机构、上游客户进行业务对接,向金融机构提交申请资料,向还款单位收取供应链融资保证金。到期前向还款单位催收还款,对外支付款项等相关工作。

3.制定风险防控举措

供应链金融工具的实质为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用”。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常运转,推行如下防范措施:

(1)实行办理总量限额控制。为增强债务整体弹性、控制刚性兑付风险,将各单位供应链金融业务纳入年度预算限额管理,将各单位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限定在其年度计划营业额的10%内,并结合未到期比例合理筹划办理节奏,防止因刚性债务比例过高而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

(2)实行多层级业务审查把关。Z企业组织多层级物资、法务、财务等部门按照各自业务分工,从供应链金融业务背景真实性、期限结构的合理性、融资需求的合规性、还款来源的确定性及其财务风险等多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评估。

(3)推行还款保证金制度,强化考核奖惩。用料单位办理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进行“分期还款”,分别在办理期、存续中期(融资期限的2/3)、还款提示期(到期日前30个工作日)向企业集团账户累计存入办理金额的25%、80%、100%保证金,并将偿还行为纳入对该单位内部信用等级考核,对违规行为实行“连坐式”捆绑处罚,确保刚性回款兑付。

三、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自2017年9月以来,已累计为63个工程项目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16.15亿元。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采购方和上游供应商均有较明显的效果,得到供需双方一致好评。

1.优化了供应链合作关系

(1)采购方取得的成效。①物资采购供应运转顺畅。推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支付后,用料单位可按合同约定付款,供应商回款预期明确而无后顾之忧,若资金短缺可直接贴现融资。材料供应顺畅,工程施工得以正常推进。据统计,物资合同正常履约率从先前的45%提升至96%,物资停供因素影响施工的占比从先前的65%下降至23%,物资欠款诉讼占企业应诉总量的比例从先前的56%下降到27%。②企业资金压力明显缓解。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类似于“刷信用卡”支付外欠款,付款账期推后了一年,到期后企业仅偿还“等同应付供应商债务金额”的本金,有效缓解企业和项目短期资金压力,解决了施工高峰期资金短缺、资金供需时间错配等问题,同时也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③综合物资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首先,供应商在报价时对回款时间获得明确预期,虽然考虑了因供应链融资而增加的刚性财务成本(一般年化5%左右),但下调了毛利空间,以及原先因回款时间不确定性而增加的垫资风险成本这两部分费用,虽直接采购成本略有增加,但考虑资金占用后,平均综合采购成本有所下降。其次,供应链融资支付模式吸引更多优质供应商参与物资招标,竞争力度加大,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据监测,钢材、水泥采购开标平均参与投标人数由3.4家上升为5.5家,流标率由先前的72%下降至13%。④降低了因供料不及时影响施工组织效率而增加的施工组织机会成本。表面上看,供应链融资支付会增加3%左右的少许直接采购成本,但项目综合成本是由采购、资金、施工、管理成本等各成本要素组成。据测算,若因不愿承担采用材料供应链融资工具需增加的项目成本(42%×3%=1.26%)而导致停工待料,即便其它固定费用支出仅按正常的20%计算,总体增加成本达3.87%,其间的机会成本损益一目了然。

(2)供应商取得的成效。上游供应商一般多是相对弱势的配套中小企业,依托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获得融资,融资准入门槛低,无需抵押担保,也免除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业务拓展、盘活资金、扩大销售,加快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成长。以“云链金融”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办理手续简便,合同签订、贷款支用与归还等操作方便快捷,资金实时到账,省时省力高效。

2.降低了采购成本

推行过程中,Z企业就供应链金融业务对物资采购价格的影响,持续开展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材料直接采购成本略有增加,但考虑资金占用后,综合采购成本平均下降了1.5%~2%。

以企业某东北铁路项目钢材采购为例,前期公开招标、邀请竞争性谈判方式实行应急采购、供应链融资模式二次招标等前后三种不同场景下的采购成交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数据来看,采用供应链融资模式比现金招标采购采购成本平均降低1.74%。应急邀请竞争性谈判模式比首次招标采购成本平均增加0.56%。

四、注意事项

供应链金融工具属新兴业务,需要企业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

实践中,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存在对债务到期刚性兑付的恐惧和对指标考核的担忧,还有简单认为供应链融资支付比现金支付方式增加采购成本,而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其耍赖式地拖欠,让供应商增加动辄年化10%或更高的融资成本和隐性风险准备金,不如将隐性成本显性化,反而更好管理和控制。需要纠正错误认知,从企业整体认识供应链金融工具的内涵,为规范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2.理顺内部经济关系

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合理设计资金回笼保障体系,理顺企业集团内各利益主体间的考核指标与资金收益分配机制,可通过预缴保证金奖惩、纳入资金集中度和带息负债指标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申办积极性,促进各节点自愿、高效流转。

3.提高供应链金融产品办理效率

供应链金融产品申办流程节点相对较长,应提高供应链融资支付审批效率,明确各经办或审批人员、权限和时限,加快内部审批和支付节奏,确保供应链融资业务高效、快捷办理,防止供应商因供应链融资付款日期不确定而失去信心,造成信用成本增加。

4.适当控制业务办理规模

应考虑到企业资金链承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可借助供应链金融工具的采购物资品种和工程项目范围,即仅在资金占用较大、供应商利润空间薄、对资金按时支付要求高的钢材、水泥等大宗物资采购上推广使用。同时,项目范围限定在总体成本基本可控、流动资金阶段性短缺、长期能实现资金自平衡的工程项目,以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持续、健康推进。

五、小结

Z企业物资采购业务借助供应链金融工具,以物资采购为载体进行价值链整合,以小成本换取大成本,缓解了采购资金阶段性短缺压力,减少了物资供需矛盾,物资采购供应运转顺畅,综合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推动了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实践。当然,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一种延长账期的融资工具,无法完全解决资金短缺,有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需从企业层面综合考量、统筹推行。

参考文献:

[1]陈娟.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建议[J].新金融,2011,(07):17~20.

[2]张睿,叶慧.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授信额度配置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4):180+192.

[3]趙亚娟,杨喜孙,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J].区域金融研究,2009,(11):57~62.

[4]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04):92~98+106.

作者简介:

熊明,供职于中铁隧道局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采购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金融工具在企业的发展及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和风险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加强采购监督审计探析
现阶段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探索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研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