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红
摘 要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它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支撑的,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技术为重点,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支持的研究型课堂模式介入教学,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显示了它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希沃白板;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兴趣;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026-01
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点困难,很多物理实验在教学中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还有些物理实验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多媒体融合课正好可以克服以上难点,尤其现在很火热的希沃白板,真是帮了我大忙。希沃白板兼容PPT,还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例如课堂活动,仿真实验等,在教学中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融合课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不可否认,也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教师要调整心态,不能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新技术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其实这就像是带手套干活,刚开始可能感觉不适应,但是时间久了,手套可以保护手不受伤害。多媒体刚开始用的时候不习惯,过一段时间,用习惯了会发现很多优点。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和大容量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不仅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还有助于帮助教师改进课堂结构,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会加深学生的兴趣,并由此主动去探究问题根本,寻找答案。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改变的,在教学中不妨创设各种情境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当中开心地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物理公式趣味化,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物理現象浅显化,死板的规律形象化。
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现象和变化过程不容易观察,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这种想象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解《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实验时,教师用希沃白板中的仿真实验演示,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来观察通电导线的运动方向。教师再让学生上来操作,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安培力的改变。这样学生既参与实验,也能准确看到实验结果,快速且准确,比只用语言叙述效果好很多。
二、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愉悦的物理课堂情境
教师在一节物理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个时候看到有趣的东西,注意力就会快速集中,进入到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声、像、光、影的世界里调动感官,产生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能够放松精神,缓解紧张气氛,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稍加点缀,就会收到非常理想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超重与失重》这节课时,概念有点枯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时我通过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里面的趣味竞争,制作游戏,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挑选两名学生,上来做游戏竞争。学生对竞技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得分不高的学生,还提出再比一次。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效果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记录并优化教学过程
现在多媒体中的希沃白板很好用,而且里面的班级优化大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课上随机提问学生,增加课堂趣味性。另一个很棒的特点是,每一次提问完,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与及时的评价,还有就是课堂做题也可以通过白板统计正确率,谁做对了、谁做错了、是哪一个题,都清楚的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平时的一些情况随时记录,数据统计真实有效,一个月或者学期总结的时候,打开这些数据,针对每一次的记录认真分析,老师可以给出很精准的期末评语和以后的指导意见。家长如果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也是一目了然、清楚明白的看到孩子的优缺点。这些优点都是传统课堂不具备的。
四、利用多媒体题库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化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希沃白板里有课堂视频、题库。在上课时,如果当时的知识点和教学进度刚好需要一个题练习,那么不用再麻烦去网页上搜,直接打开题库,选出需要用的题目即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多媒体融合课对物理教学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让物理教学在活跃、开心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桂荣.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3(75):148-149.
[2]潘师安,多媒体技术在职专物理教学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2012,31(1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