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娟
关键词: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晋江市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89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对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三农”领域还有不少硬任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晋江市解放思想、爱拼敢赢,在“晋江经验”指引下,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当前,晋江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新阶段,农村社区治理的短板尤其凸显。现代治理理念认为,政府应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晋江农村社区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助力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培育公民社会,构建“强社会”,是传承弘扬续写“晋江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晋江按照“全市一城”的理念,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以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美丽乡村(社区)”等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服务社会化,从注册登记、平台提供、人才培育、扶持资金等多措并举鼓励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截至 2019年 8 月晋江市共登记注册社会组织1252个,类型涵盖精神文明、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社会组织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力得到增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转更加规范,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实现从无到有,为民众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滿意率。晋江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的示范区”、“福建省社会组织的建设创新区”。
1.发挥专业性优势优化社会服务。在农村社区治理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社会组织为农村社区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如针对留守老人居多的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临时或短期托养照顾服务,实现“老有所养”。针对晋江外来人口较多的村社区,面向流动儿童及家庭开展家庭生活教育意识提升、亲子关系增进、社区安全家园建设服务等服务内容,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2.发挥公益性优势助力文明新风。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在农村社区倡导树立弘扬文明新风。如发挥村老人协会的作用,从禁炮、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佛事省办等推进村规民约的协商制定和执行监督,切实减轻村民隐性负担。村级慈善协会对低保、五保、困难户每季度、逢年过节发放油粮慰问,在农村营造了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文明乡风。另外,晋江部分乡镇靠海发展渔业、旅游业,海上义务救援队的成立,在人员被困礁石、轿车陷入沙滩、渔船故障等提供救援,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彰显了社会正能量。在社会组织的带动下,部分农村社区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志愿者、义工参与,促进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3.发挥群众性优势推进平安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与民众间沟通桥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作用,将民众的利益诉求有效整合,进行理性表达,有助于化解矛盾,为农村社区平安建设贡献力量。晋江市社会组织承接部分农村社区试点公益岗位和部分不涉及行政主体的村级事务外包。如农村“基层服务社会化12345”,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促进了“网格管理”到“网格服务”、“社区管理”到“社区服务”、“一员一职”到“一员多职”的转型,改变了以往村民办一项事务找一个人,办多个事项找多个人的境遇,“一站式服务”提升了网格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
尽管社会组织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组织发展资金不足。目前大多数社会组织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社会资本资助、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还不够。近年来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方面投入200多万(图1),但主要在扶老助老、扶残助残、关爱儿童、困难群众四个领域进行扶持。相对于广州、深圳每年数亿元的投入,相差甚远。在购买服务主体的选择上,缺乏规范的方式,购买服务的程序不是采用公开招标,趋向于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社会组织,随意性大。因此一些孵育初期的社会组织得到政府购买机会较少,缺少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办公场所,发展动力不足。
2.社会组织自身管理不规范。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完善的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资金管理等制度。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晰,缺乏规划,往往是谁购买服务谁,专业性和服务优势没有进一步的培育和挖掘。社工为了完成工作,无法拒绝这些与购买岗位不相符的其他行政事务,导致社会组织行政色彩太浓。对员工的激励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晋江市社工薪酬待遇整体偏低,晋升空间不足,因此很难吸引到其他地区专业学生或社工来晋江工作,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比较少。2015年晋江市对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进行评定(图2),目前全市仅有87家具备资质,在数量上仅占全市社会组织的8%左右。
3.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社工专业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没有大量的毕业生源及从业者,晋江本土也没有培养社工专业学生的大学。晋江市社会组织孵化园平台建设还不成熟,无法形成系统的人才培育体系。目前晋江社会工作师持证人数达1046人,占泉州地区50%以上,但取得社工证的群体绝大部分是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与社工机构的专职社工在工作性質、内容上有很大区别,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中高级社工实务、督导和项目策划等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已试点的一些社区中社工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很难胜任专业性社会服务。
4.社会组织获得群众“合法性”认同不足。社会组织的社会信任体系至今没有建立,少数社会组织长期没有组织活动,不开展公益活动,不能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导致社会信任不足。且由于部门日常监管“重登记、少管理”,长期缺位,对社会组织行动的偏差没有办法及时纠正,让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不能有效的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与缺陷等。加上大多数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行政化色彩突出,忙于完成部门指派的各种行政和考核工作,更加深了社会民众对社会组织代表政府的错误认识,削减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晋江的农村社区确实迫切需要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在合理、适度、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社区需求融合发展,以承接城市功能的外溢、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就必须不断提升社会组织“造血”功能,激发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潜力,不断自我改革、自我超越,成为晋江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品质城市重要的专业力量。
1.优化社会组织的组织机构。发挥社会组织党建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主动融入党委政府的发展全局,制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以明晰的发展目标引领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断优化社会组织结构,提高独立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搭建清晰的组织架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人事、财务、工作标准、内部监督等,细化绩效考核体系,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程序、服务质量等,建成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治理主体,防止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公共能力偏失。
2.加强社会组织队伍专业化建设。紧紧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本,加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人才、一线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方面要主动对接晋江市人才服务中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招聘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能力突出的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督导人才。发挥社工人才培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的效用,加大对社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再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发展规划和薪资待遇方面给予保障,多方面留住人才,全面增强社会组织工作力量。同时,也可以借鉴深圳做法,以专业社工为抓手,推动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机制的建设,广泛吸纳晋江农村社区社会精英和领袖参与社会服务。找准自身专业领域,发挥工匠精神,做精做专专业领域的服务。
3.不断累积提升服务农村社区的资本。社会组织服务农村社区的资本就是社会组织能否获得农村社区社会治理主体、民众等各方的尊重、信任、支持,取得参与社会共治的“合法性”认同。不仅包括社会组织自身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也包括社会资本。因此社会组织应积极主动与政府、村居委会、群众交流,加深对村情社意的了解,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善于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注重对农村社区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信息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更快捷、更广泛、更高效、更精准地服务群众,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4.找准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切入点。社会组织参与晋江市农村社区要实现有效治理,可以针对晋江市农村社区不同发展特点,引入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从农村社区产业发展入手,提供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信息共享等适合需求的专业服务。如对纺织鞋服、食品产业比重较大的农村社区,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给予政策宣传引导、行业扶助、抱团发展。在部分农村社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的作用,给予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帮助对接晋江市关于人才定向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措施,如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人才反哺农村计划等,为农村社区培育引进人才。也可构建符合村民需求的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就业、社会公众残疾人帮扶、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他们能力提升、再就业服务,持续助力乡村发展。
从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充分尊重、传承、涵养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获得群众的理解和参与。强化农村社区文体组织的交流、互动及其整合能力,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对接,扶助帮困,关注农村社区儿童、老年人、妇女、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农村社区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居家养老服务、康养理疗修复、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教育等,努力实现村民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帮助发掘农村社区历史文化,整合农村社区资源,提高农村社区群众参与度,增强家乡归属感。
从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力量提升入手。费孝通认为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本土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会义工,传播社会服务理念,引导开展专业服务。引导农村社区社工机构、老年协会、宗族组织、志愿者队伍等自治组织,根据自身的职能不同发挥作用,有效整合农村社区中的社会力量,成为农村社区的协商议事平台,推进基层民众广泛参与到农村社区事务中来,改变过去对村里事漠不关心,到“村里的事大家共议”,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社区居民自我治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动农村社区本土化的社会组织更好的嵌入社会公共事务,促进公民社会的建立,最终达到促进融合,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农村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力量有长远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7.
〔2〕李勇华.农村社区治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王名,刘国翰.公民社会与治理现代化〔J〕.开放时代,2014,(06):11-25.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