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皇冠老师讲《曹冲称象》

2020-05-13 14:40戴汝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曹冲称象语文课程文言文

戴汝潜

去年十月底,我们课题组一行四人,不远千里到广州探究一个谜底——我们想知道,石皇冠老师从内蒙古调到广州花都区教研室做教研员,为什么要到一所小学兼课搞教学实验呢?当然,他有他的道理:做教育,即使是领导也需要不离一线,何况是教研员,不教课怎么搞好教研?是的,他本来就是一个研究型的普通教师嘛,不断探索是他的工作习惯。那么,他又在搞什么探索?于是,我们像不速之客来听课了。

我们听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课,由石老师教学生学习《曹冲称象》。——请注意,我这里不是简单地说,“讲”或“教”,而是说“教学生学习”。这就是听课之后,我们得出的“谜底”所在。通常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都是习惯于“讲”——有的老师辩解地说,老师不讲,要你老师做什么?哪个特级教师不是“讲”出来的?还有的老师会说,教师嘛,不“教”如何“授业”、怎么“解惑”?——不能说没有道理。问题是怎么讲、怎么教,讲什么、教什么。面对课文《曹冲称象》,石皇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他根据课本内容,给孩子们发了下面的一份材料——

这是什么“东西”?作为听课的老师,也没有马上弄明白。左面是教科书里面的课文,右面是《曹冲称象》的原文:文言文。看来是用来告诉学生课文出处的,嗯,进行文化传统教育,也还是必要的。可是,对刚刚上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反正也不懂文言文,何必费这个事?提一提也就罢了。可是中间还有一栏“白话译文”,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一头雾水,就在这时候,开课了。

上课来,劈头就是由学生读课文,非常流畅,无话可说。只听石老师说,无论此前听过还是没听过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不会不明白,不会有什么疑问的。——对,对呀!孩子们读得这么流利,不可能不懂呀!那么,还需要老师教什么?讲什么?正如旁边听课的一位老师自言自语:读得这么顺,这里面好多个生字没学呀!言外之意,这不是新课?老师不教生字、不讲语意?我在心里回答她:这不是问题,他采用“大成序法识字”一年能够认识2000个常用字了。可是,我也在想:确实没什么好讲的,那么,下一步做什么?

接下来,石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下发的材料上,课文里面有的内容右面没有?为什么左面第五、第六栏用那么多字,而右面却用很少的字?孩子们在底下议论纷纷,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接着石老师讲了他认为需要“讲”的内容:我们的课文是为了学生识字读书而编写的,所以,写得十分具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许多描写。而右面只是记录这个事件本身,因此,写得概括。古人的文言文用字精练简捷,高度概括,字用的既不多、也不少,力求准确表达事情的关键问题,不掺杂多余的次要内容。用现代人的话把原意翻译出来的概括内容,就是中间的部分。仅从字数上看,就有明显的不同。课文220个字、译文135个字、文言文83个字,后人将这个故事当作典故时,仅只四个字:曹冲称象,一点就明,高度概括。这是我们学习语文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汉字特有的功能。今天我们这一课,就是要认识和学习:什么是“具体”、什么是“概括”。

此时,答案揭晓:我懂得了“课文就是个例子”的道理。语文课不是讲或教课文,而是要学习语文自身的基础知识、技能及其思维。

到此,这一课并没有结束。石老师又出示了一篇内容——

原来,他在教授孩子们读文言文时。办法分了四步,即:1.用自己编制的符号告诉学生如何断句、何处连读、哪里重音;2.上面的标识用现代的标点符号是怎么标识的;3.读文言文的关键是断句,正确断句是理解的基础前提;4.古文无句界的情况下的练习。

也就是说,他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曹冲称象》,一步一步加以细化,使学生顺利明理、学会读文言文。这就是科学语文教育的真谛,按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原理和认知心理规律,将目标进行序化设计。使语文教育成为掌握语言文字规律和让智慧获得充分发展的教育。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的语文课到底教什么?语文不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吗?阅读教学不正是在做这件事情吗?是吗?未必。回过头来看,如果仅仅学习原课文《曹冲称象》,我们在做什么?1.认识几个不认识的字;2.了解这个古代人物及其故事;3.学到他的智慧;4.学习清楚地记叙一件事情;5.读一读,结合对话学习语感。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内容了吧?!可是,所有这些内容,如果在认识了生字之后,哪一件事情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花费时间呢?现代课文大都如此吧?长此以往,语文课程的功能如何体现?如何发挥作用?能够学到语文的什么东西?于是,需要我们反思,语文课程教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大凡学习语言文字学、语文教育学的人都了解,恩格斯的一句名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那么,语文课程教学是围绕着“外壳”转呢,还是带领学生学习和探讨“思维的内核”?!如果我们的课程教学仅仅只是完成上面谈到的五六个方面的内容,接触到“思维的内核”了吗?接触了多少?接触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发展思维、增长智慧了吗?不能說没有,肯定有有限的那一点点,而且,平心而论,那也是学生自己阅读可以得到的,基本上不需要多讲什么。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国语文教育得不到明显长进的根本原因。石皇冠老师这节课的价值就在这里:他没有把功夫浪费在“学生不需要或是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可以学习到”上面,而是教给学生——

1.“具体”和“概括”的思维特点、区别和联系。终生受用不尽。

2.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特质、区别和联系,这是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

3.所有上述活动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文字将这个过程予以记录,并呈现出来。

可见,语文课程教学基于发展思维、增长智慧而言,需要向思维的内核靠拢,并从“外壳”逐步深入“内核”,才是根本正途。这就需要学习真正的语文知识,我把它概括为“学习语言文字基本规律的应用和这个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两个方面的“应用”。上面讲的“具体与概括”就是基本规律的应用,而在应用“具体和概括”的过程中,又会有应用自身的一些规律,比如,加入原文第五、第六没有的部分,就是具体化不可或缺的;而在文言文中“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极其简略,而意达且准,也是概括不可不用的。如此的教学,学生才不枉学语文课程吧!

猜你喜欢
曹冲称象语文课程文言文
曹冲称象
我学“曹冲称象”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曹冲称象和等量变换
曹冲称象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