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研究

2020-05-13 14:21郝海旭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郝海旭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究其原因,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的作用,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的 探讨,旨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39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170—04

中国改革开放40年,通过共产党人不断觉醒 与创新,一直致力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融入,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 展提供了基本路线,即尽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一、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运用具象化

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从历史发展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角度,重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从我国民族发展角度出发,立足我国实际情况, 使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发展形式展开。除此之外还对 马克思主义进行详细划分,包括抽象与具体两个方 面,其中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将其运用到中国实 际发展中[1]。毛泽东认为要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的作用,就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发展中,但是前提 是要精准掌握,并能解决中国实际发展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

(二)总结历史、实践与文化经验

毛泽东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不但实 现了理论的发展,还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哲学 对中国当时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炼出价 值更高的理论经验。例如“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就是毛泽东基于中国现状总结与分析出的结论。 另外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站在马克 思的角度,利用其观念与方法提炼出中国历史发展 经验,并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历史,而是在传承过程中汲 取经验教训,发挥中国化指导作用”。中国经历千年 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并在不断探索与总 结中提炼出很多新的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需要借鉴的。还可将我国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融合,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具 有区域特点,中国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加工与优 化,令其可以渗透到中国文化形态中,也就是将马 克思主义本质与我国文化结合。总的来说,就是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并能以其精神 与方法探究中国发展中的多个领域。

(三)呈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本质来说就是民族化,以 民族特点与形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变得具 有“中国作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详细 的介绍,指出马克思主义需与中国革命真正贴合起 来,也就是与中国民族特征相符,只有适当的民族 手段,才对中国发展有帮助,不能主观机械化地运 用[2]。

二、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发展研究

(一)社会主义概念与建设方法

1.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 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由浅入深地对其含义进行了挖掘。

自从社会主义从思想变为现实,人们对其含义 有所疑惑,要想真正认知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挖掘 本质。邓小平同志在前人思想基础之上,形象地概 括出社会主义本质,1992 年得出理论:社会主义的 本质为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与两极分化,实 现最终的共同富裕。邓小平作为阐述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人,以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特征与基本国情 为基础,通过表面看本质,最终得出本质概念。同时 还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为主的思想,打破了 以往只注重生产关系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本质与生 产力发展放在同一高度,让人们正视生产力,并对 其历史地位有新的认知与看法[3]。这也是对社会主 义本质的初步认识,中国中产党也依据该思想,在 建设社会主义上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即将经济建设 与发展做为基本路线,并创建多种生产力发展标 准。对于“消除剥削与两极分化”的分析,展示了社 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我国坚持 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 规律,并对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有了更深刻的 认知。最后就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这是社会主义 的最终形态,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同 志首次提出的共同富裕,就是在其本质基础上的发 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是其 他冒充马克思主义者吹捧出来的虚假社会主义。邓 小平最先提出共同富裕理念,然后付诸行动,促进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步。

建党80周年大会中,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使人们进步。在此观念下,江泽民对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有了新的取向,在共同富裕 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已经升高到全国人民共同发 展的高度。融合了生产力发展,将人当做主体,加深 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知。

改革开放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 时期,产生了很多新的挑战,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 等。基于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的中國共产党从全 局出发,以新理念作用于实践,将目标具体化,并提 出新的发展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完成了更大的革新,进而将党的发展目标与社会进 步融合,并将“共同富裕”当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 础,这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传承与丰富,具 有更新的特征与含义,可促进完成当前社会发展的 目标。可见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提 出的新思想,不但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 还带领党深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也得到了突破 性的进步,很多方面都有历史性的变化,我国正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此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中 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对中国真 实发展情况的探究,统一了属于中国化本质的新思 想,将党的领导放在主导地位,确定了其与社会主 义事业之间的关系,将党建作为主要工作,在全党 范围内建立新实践、新理念与新路径,并通过一系 列专题教育,缩小群众与党的距离,在党组织的领 导下,坚定不移地开展工作,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 新的高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纲领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完善,经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调研,对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1987 年十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基本 路线,即“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 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以富强、民主、 文明为基础,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总的来说就 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 国情不变,却对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有了重新定义, 并记载到党章中,更进一步深化党的发展路线,进 而集中力量将发展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上,这不但 是对党的尊严的维护,还是党的权威性的增强,为 党的行动提供了有效准则。之后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要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更加精辟地阐明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胡锦涛同志也多次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路线,比之前多了“和 谐”两个字,即“富强、民主、和谐、文明”,对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了深化与丰富。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表述党的发展路线是社会发展的政 治保障,只有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才能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 入新时期,不但整体提升社会生产力,还在很多方 面都走向世界前列。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 因为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同志提出:党的基 本路线就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人们生活的幸福主 线。又将基本路线上升一层高度,这不但是对我国 发展路线的肯定,更是加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多 年以来经验的总结。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多 种领域的建设,其中特别对经济、文化和政治做出 深刻指示。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 面对社会生产中多方面不均衡的情况提出解决对 策,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 发展的明显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建立

以后,江泽民领导的党中央,在基本路线基础上又 对多方面内容进行扩展,并建立基本纲领,体现中 国共产党对我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 主义认知到了更高层次,为共产主义发展目标奠定 了基础。党的十六大会议以来,加快文化、政治、经 济进步的同时,胡锦涛同志领导的党中央以明确的 任务目标发展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更深 一步认知,并以政治民主、经济进步、文化繁荣、社 会和谐为发展方向,带领中国进入新阶段。可见只 有全方位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才能发 挥党的作用,带领人民逐渐走进小康社会[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日益 严重,中国发展遇到瓶颈,社会进步脚步减慢,出现 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此时中国共产 党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第一位,并融入到多领 域中,为建设魅力、美丽中国而奋斗。总体来说,我 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含政治、经济、 文化、生态与社会建设,并已经成为执行党的基本 路线的主要思想与行动指南。

(二)关于“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1.将共产党作为做好中国事的关键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吸取了历史发展的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有具体要求,其目的是将其构建成完整民主集中制的党,进 一步实施领导。领袖们也要维护党的威信,并在人 民群众监督下行动,实施政治领导。最早将执政党 建设当做重要问题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提出我国的 主要问题就是党的建设,因此要集中注意力,只有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2.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 展,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变化,如就业形势、社会经 济组成、人们的观念都与以前不同,给党的领导与 建设又带来挑战。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 思想,完善了我党领导应遵循的标准与要求,并明确需要实现的目标。首先,江泽民同志解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指出三个代表、一个领导中心与两个先锋队的目标。保证我党围绕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将其作为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满足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求,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进步方向,承载中国公民的基本利益。此类目标将党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统一结合,同时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下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其 次,江泽民同志又解答了“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指 出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都不断变化的条件下,需先对党的历史有科学定位,进而在党的 建设下,提出精准发展举措,从而开启中国社会建 设新形势。

① 优化党的执政与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价值,以正确的执政意识与领导方式进行革 新,坚持对国家与政治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遵循 以全局协调各个方面的原则,处理好各级部门与人 们群众的关系,达到“和谐”效果。② 管理制度上强 调民主集中制,江泽民指出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工作 与群众生活中的运用,作为共产党坚持的基本制 度。中国的发展不能削弱民主集中制,而是要不断 完善与整合,否则会降低我党的战斗力[6]。因此要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并能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下, 不断优化与健全党的民主制度。③ 党建监督的完 善,监督是组织发展的根本,是我國治党的主要部 分。江泽民认为党执政以后,是否成功完善党内监 督问题,是党建设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强调了党 内监督的价值。④ 坚持高素质治党治国治军人才 的培养,领导人才在治党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要做到“三讲”,其中学习是条件,政治是中心,正气 是维护党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的关键。要充分发挥 高素质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⑤ 执行“八 个坚持、八个反对”策略,在党内建立优良风气。重 视党的作风,优化党的形象,并以此来解决共产党 建设中存在的作风问题。

(三)新时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1.中国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代表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其与我国国情融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分析后,解读 本质,进而建设与时俱进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指导思想。这已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成果,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科学指南。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