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019年载文分析

2020-05-13 14:21韩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目的:对近5年的刊文情况进行总结,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019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比载文、作者以及引文情况,并结合下载量以及影响因子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论:近5年《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的载文总量逐年下降,论文篇幅有所增加,基金论文比有所提高,但高层次基金论文较少;作者多来自本科院校,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占多数,高学历、高职称的作者不多;出版时滞有所减少,为论文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的影响力也在逐年上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期刊影响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01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01—1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刊期为月刊,每期186页。本研究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检索以及人工筛选获得数据,在总结《学报》2019年的刊文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1]和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个刊数据,对近5年《学报》载文量、作者、引文、影响力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由于特稿和笔谈有一部分是展现学院工作动态的,不是学术论文,在统计过程中,特稿和笔谈的内容均没有被计算在内,特稿和笔谈的内容在“特稿和笔谈”一节专门讨论。2015年《学报》的刊期为旬刊,上旬刊的栏目设置和总页码与改为月刊后的《学报》基本一致,因此,为了便于比较,研究中用《学报》上旬刊的数据代表2015年《学报》的刊文情况。由于时间有限,2015年的数据中有部分项目没有被统计出来,文中仅列出了2016年至2019年的情况。

一、 载文情况分析

(一)载文量

载文量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总量,是计算其他评价指标的基本数据。篇均页数和篇密度能够反映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学报》2019年载文量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2019年《学报》的载文量为479篇,期均篇数为39.92篇,篇均页数为4.31页/篇,篇密度为0.23篇/页。由表2可知,2015—2019年,《学报》的载文量逐年下降,一方面原因是论文的篇幅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原因是特稿发文量增加,而这部分内容没有被计算在内。在总页数不变的情况下,载文量减少说明《学报》所发论文的复杂性增加,但载文量和期刊学术质量并没有必然联系,要想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要注意防止同水平重复[2]。

2019年《学报》载文的篇幅统计结果如表3。大多数论文有4页,占总载文量的77.66%,小部分论文有5页,篇幅最大的论文有10页。

(二)栏目

1.一般栏目

《学报》的一般栏目有“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究”“素质教育”“教师教育”“学科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数学与自然科学”。表4反映的是2019年《学报》发文量较多的几个栏目的载文情况。“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究”和“数学与自然科学”发文量较小,没有在表格中列出。“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究”是《学报》新开设的栏目,由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提供支持,主要内容为中小学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论文,在2019年第8期、第10期和第12期共刊发14篇论文。“数学与自然科学”2019年发文仅1篇。《学报》长期面临着综合发展和特色发展的矛盾,在本次栏目调整的过程中,编辑部在选用稿件时进一步减少了原本发文量较少的“数学与自然科学”栏目的论文数量。发文量最大的栏目是“学科教育”,共发文124篇,占论文总数的23.44%,其次是“教育理论与管理”和“哲学与社会科学”,分别占论文总数的23.61%和25.35%。《学报》2019年刊发的论文中,与教育学科相关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4.74%。

2.特稿和笔谈

2019年《学报》共刊发23篇特稿和3组专题笔谈。特稿中有一部分是院内高水平作者的约稿,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谈的主题分别是“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笔谈”“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笔谈”“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笔谈”,共16篇文章。

(三)基金论文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刊物所发论文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基金论文往往能形成系列成果,比单篇论文更具有系统性。表5、表6反映的是2019年《学报》所刊基金论文的情况。2019年《学报》共发表基金论文261篇,基金论文比为54.49%。其中有国家级基金支持的论文有17篇,占总发文量的1.56%。

表7所列为2015—2019年《学报》所发基金论文情况。从整体上看,《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较上一年增幅较大。但《学报》所发论文中获得国家级基金支持的数量依然较少,近两年省部级基金论文比也没有明显增长。一方面原因是近年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种类增多,作者的研究获得立项的机会也随之增大,但高级别的基金项目的种类增加的并不多,因此刊物的基金论文比有所提高,但高水平基金论文比没有明显提高。虽然选用基金论文能在期刊量化评价指标的优化中起作用,但编辑部在选稿时也不应将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持作为决定文章是否被录用的主要标准,仍要将文章的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

(四)出版时滞

出版时滞是指论文从收稿日期到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体现的是期刊所载论文的时效性。出版时滞越短,说明论文从完成到发表经过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论文的传播。出版时滞一般以天为单位,本次统计中仅以月为单位进行粗略计算,表8为2019年《学报》所发论文出版时滞的统计结果。表9所列为中国知网向编辑部提供的2015—2018年《学报》所刊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其中,2017年、2018年《学报》所刊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分别为150.2天和149.2天,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估算出2017年《学报》所刊论文的出版时滞为5.0个月,2018年《学报》所刊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为5.18个月[1],二者相差不大,说明估算结果能够反映实际情况。2019年《学报》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为4.2个月,与表9中的数据比较可知,2019年《学报》论文的出版时效性有明显提高。

二、 作者情况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合著论文的作者信息仅包含第一作者的相关信息,作者属多个单位的,仅统计第一个。

(一)作者所在区域

2019年《学报》作者所在区域的统计结果如表10。作者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来自吉林省的人数最多,有191人,占全部作者的39.87%。表11所列是2015—2019年《学报》作者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作者人数排名前5位的地区变化不大,尤其是近3年,基本没有变化,而且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作者集中在这几个地区。来自吉林省的作者人数一直远多于其他地区,江苏、广东两省高校众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也多,稿源数量相对较大。且江苏和广东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此外,福建也有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民办高校,从作者所在机构类型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来自职业技术类院校。辽宁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吉林省,因此来自辽宁的作者人数也较多。

(二)作者所在机构

表12所列为2019年《学报》作者所在机构类型的统计结果。来自综合性大学的作者最多,有164人,占全部第一作者人数的34.24%。大部分作者来自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作者来自高职、中职学校和中小学。

2015—2019年《学报》作者所在机构类型的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来自各类单位的作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来自中学和小学的作者所占比例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加的过程,主要是因为2016年《学报》改版,对稿件的要求发生变化,中小学教师投稿的录用比例有所下降,而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使中小学教师论文有更多机会被录用,加上2019年《学报》结合主办单位的部分工作内容开设了面向中小学幼儿教师的“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究”栏目,使作者中中小学教师的人数增加。

由表13可以看出,除主办单位外,作者人数排名前几位的分别为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等。从《学报》2015—2019年作者所在机构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的作者较多,说明《学报》在这些机构的影响力较为突出,且已形成稳定的作者群(表14)。

表15所列为2015—2019年《学报》刊发内稿的情况。由表15可知,《学报》刊发内稿较少。每年《學报》“特稿”栏目刊发的学术论文中有10篇左右内稿,即使加上这部分内容,内稿比例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内稿比例过高易造成稿源封闭,会对《学报》的学术质量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内稿比例过低则不利于本校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也会使《学报》失去利用学校优势学科成果实现特色发展的机会,同时造成稿源外流,尤其对本单位高水平作者来说《学报》可能缺乏存在感和吸引力。也有研究表明,高校综合性社科期刊内稿比例对期刊影响力没有显著影响[3]。虽然在坚持统一审稿标准的前提下,无需有意降低或提高内稿比例,但展示学校科研成果,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也是《学报》的职能之一,因此,在保证学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学报》可以适当增加录用本单位作者论文的数量,同时,增大对本校高水平作者的约稿力度,缓解优秀稿源外流的现象,也可以此促进《学报》影响力的提升。

(三)作者年龄

表16反映的是2019年《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作者人数最多,有202人,占作者总数的42.17%。比较2016—2019年作者年龄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年龄小于30岁的作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年龄在30至40岁的作者所占比例略有减小,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的作者和50岁以上的作者所占比例在2019年有明显增加(图2)。《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平均年龄有增加的趋势。

(四)作者职称

表17列出的是2019年《学报》作者职称的统计结果。2019年《学报》作者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人数最多,占作者总人数的43.84%。对比2016—2019年《学报》作者职称的分布情况可知,作者在各级别职称的比例分布变化不大,只有2019年《学报》作者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有明显下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作者人数有明显增加(图3),这与作者年龄分布的变化情况也是一致的。作者的职称和年龄有一定联系,具有相对较高职称的作者一般年龄也相对较大。因此,综合《学报》作者的年龄和职称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学报》作者以年轻教师和在校学生为主,这部分作者具有较高的科研热情和较强的工作动力,产量也较高,而年龄较长、职称较高的作者可能更倾向于向高水平期刊投稿,或作为指导教师或是年轻教师的合著者做第二作者,因此,《学报》作者中50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

(五)作者学历

2019年《学报》作者的学历分布情况如表18。可以看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作者人数最多,有288人,为总人数的50.00%,博士研究生有86人,为总人数的14.93%。《学报》大多数作者的学历都能够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具有高学历的作者人数不多,说明《学报》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不多。

《学报》2016—2019年作者学历对比情况如图4。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作者人数逐年略有增加,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作者的人数在波动,而学历为在读博士研究生的作者人数反而在逐年下降。在读博士研究生已有一定的科研工作经验,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较高,而且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这部分作者不应该被忽略。在读博士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在取得学位后继续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编辑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向在读博士研究生约稿,与其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稿件。

(六)合著情况

与独著论文相比,合著论文意味着该研究可能蕴含着更大的工作量,因此合著度和合著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刊物所载论文的学术含量。2019年《学报》载文合著情况如表19所示。2019年,《学报》所刊论文中,独著论文有320篇,合著论文有159篇,合著率为33.19%。表20反映的是2015—2019年《学报》论文的合著度和合著率,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9年,《学报》的合著度和合著率在波动中略有提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学报》近5年的合著率均高于相关研究中国内教育类期刊的平均合著率23.29%,且低于国外教育类期刊平均合著率57.45%[4]。

(七)核心作者

期刊的核心作者可用普赖斯提出的公式 n=0.749[Nmax]确定,其中n为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Nmax为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在2015—2019年《学报》中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共发表6篇论文,将Nmax=6 代入公式计算并取整后结果为2,即在一年内发文量大于2篇的作者为《学报》的核心作者。表21所列为2015—2019年《学报》不同发文量的核心作者人数,核心作者所发论文约占《学报》载文量的18%。

表22所列为2015—2019年《学报》作者在不同年度发文情况,表中数字表示两不同年份中相同作者的人数,能够反映出不同时间段中相对稳定的作者人数。由于工作中多方面的原因,内稿作者的发文动机往往比较复杂,因此统计时仅计算来自除主办单位外的作者。可以看出,大多数数据在20人上下,说明《学报》目前有一部分稳定的作者,但人数不多。

三、 引文情况分析

(一)引文量

引文量能够反映刊物的情報吸收能力及作者利用文献能力。表23是2019年《学报》单期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的统计结果。各期的引文率均为100%,说明《学报》所刊论文较为规范。篇均引文量变化不大,说明《学报》所刊论文在对文献的利用上相差不大。表24为2016—2019年《学报》篇均引文量统计结果。2019年《学报》篇均引文量为8.04,较之前3年有明显提高。

(二)引文语种

外文文献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为作者提供参考,对外文文献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是科研工作者科研素养的一部分。表25为2016—2019年《学报》引文语种统计结果。除2017年外,各年《学报》所刊论文引用外文文献的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学报》作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能力不高。

(三)引文类型

2016—2019年《学报》引文中文献类型的统计结果如表26。各类型文献在引文中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引文以期刊文献为主,《学报》作者引用的文献中有超过一半的文献来自期刊。期刊更新快,时效性强,文献量大,是较易获取的文献,因此在引文中占比也较大。近2年,作者对报纸和网上文献的引用量有所增加,报纸的更新速度比期刊更快,网上文献易获取,内容丰富,这些优点使得作者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加便捷。作者对会议论文、标准、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文献的引用较少,这些类型的文献在引文中仅占2%左右。

(四)引文出版时间

普赖斯指数指和引文半衰期与引文的出版时间有关,均是体现引文时效性的指标。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知识领域中,发表时间在5年内的引文文献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社会科学期刊的普赖斯指数的理想值在40%~45%。由表27可以看出,2019年《学报》引文中,近5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引文总量的48.96%。引文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为:HL=i+(50%-a)/(b-a),其中i为满足Ai [≤N2

普赖斯指数和引文半衰期的计算结果一致反映出《学报》引文时效性的提高(表28),说明《学报》作者整体上更加关注自身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并吸收和利用了这些信息,由此也说明《学报》所刊论文的研究内容更接近前沿。

四、期刊影响力分析

对期刊影响力的评价可以从被引量、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影响广度和即年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被引量是期刊所载论文被引用的绝对数量,影响因子是相对被引量,是一段时间内期刊的被引量情况,被引半衰期反映的是期刊论文的生命力,影响广度是指施引期刊的种类多少,即年指标由期刊内容在发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决定,体现的是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速度。本研究主要关注近5年《学报》影响力的变化,因此选取与时间有关系的复合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项进行对比有关数据来自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图5、表29)。其中复合影响因子与期刊前2年刊发的论文被引情况有关,即年指标与期刊当年刊发的论文的被引情况有关。《学报》论文的被引次数较少,且有大量零被引论文,因此将下载量也作为衡量《学报》影响力变化的指标。从2015年到2018年,《学报》的即年指标和复合影响因子稳中有升,下载量也在增加,说明《学报》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不高,与教育学科论文的引文数量少有关,同类期刊除少数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很大一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0.2~0.6之间,《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虽然不高,但与其他同类期刊的差距不是很大,且影响因子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期刊质量,《学报》应继续坚持自身特色,在实践中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总结

近5年,《学报》的办刊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个别方面有明显进步。《学报》载文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载文量依然较大。篇均页数、合著率均有提高,但与高水平期刊仍有差距。作者地区、年龄、单位、职称等各方面的分布情况基本稳定。引文时效性有明显增强,但文献来源不够丰富,作者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还需要提高。除此之外,《学报》的期刊影响力有所提高,说明了《学报》近年进行的改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建议

(一)提高稿件内容质量

近年来,《学报》载文量明显减少。载文量影响期刊信息量,进而影响期刊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但对合理载文量的研究一直没有一致结论,载文量和期刊影响力的关系也比较复杂。载文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期刊学术水平产生不良影响。编辑部除了要对论文的最低字数进行要求外,也要设置论文字数的上限,防止文章的冗余叙述。要提高刊物的内容质量水平,编辑部在选稿时还要注意避免录用文章之间的同水平重复。编辑部在选稿用稿时要注意选择真正有创新内容的稿件,才能提升内容质量。

(二)加强栏目建设

学科和主题与期刊指标有明显相关关系[10],栏目设置和学科分布对期刊影响力有直接影响,这也说明了栏目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很多高校学报都处于“全、散、弱、小”的困境[13],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建设特色栏目能够给《学报》提供一个发展的入手点。《学报》应依托本单位的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栏目和品牌栏目,进而为地方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编辑部还应关注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如果能尽快组织相关稿件,形成短期栏目或专题,能够产生文章的集聚效应,也可以使《学报》受到更多关注,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三)争取高水平作者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作者和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作者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大于其他作者[10],要想提高影响力,《学报》应进一步争取来自高水平作者的稿件。吸引更多高水平作者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尤其是高水平基金论文比。

(四)增强与作者的联系

编辑部可以通过组织作者和读者活动增强编辑部和作者、读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既可以留住原有作者,还可以吸引读者群中的潜在作者。编辑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发布一些关于研究方法或是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文章,引导其了解更多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学报来稿更加规范,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韩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载文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03).

[2]赵均.载文量、信息密度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刍议[J].中国编辑,2013(02).

[3]俞立平,万晓云,姜春林,等.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内稿比例与学术影响力[J].情报杂志,2019(11).

[4]公晓晖,赵公正.人文社会学科合作研究的数量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5]龚放,邓三鸿.2000年—2004年中国教育期刊影响力报告——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教育研究,2006(09).

[6]刘效梅.《教育与现代化》近五年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10(04).

[7]高瑞.《高教发展与评估》近五年文献计量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04).

[8]涂阳军,宋雅欣.《大学教育科学》学术影响力分析:2008~2016年[J].大学教育科学,2017(03).

[9]刘效梅.《教育与现代化》近五年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10(04).

[10]姚志昌,雷萌,张贵芬,等.高校学报载文特征对文献指标影响的量化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5).

[11]张绒.2013—2018年《电化教育研究》载文分析——编辑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9(12).

[12]俞立平,张再杰.近年来学术期刊载文量为什么持续下降——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为例[J/OL].(2020-01-03)[2020-01-20]情报杂志.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200102.1436.014.html.

[13]林锋.当前学术期刊环境下地方高校学报“标签”探析——以《莆田学院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2).

[14]时艳钗,吴江洪.期刊评价模式下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两难选择和现实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2).

Analyses on Papers 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in 2015—2019

HAN Lu

( Jilin Provinc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Abstract:Purposes:To summarize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provide data reference for the decision-making o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Methods: Taking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ublished articles, authors and citations, and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ata of cited quantity, downloaded quant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total amount of articles 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length of papers has increased, the ratio of fund papers has increased, but there are still few high-level fund papers; most of the authors are from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yare mostly under 40 years old with intermediate title;the publishing time lag ha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authors with higher degrees and professional titles is not large; the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is also increasing.

Key words: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papers analysis; author analysis;citation analysis;journal impact

[責任编辑:黄可心]

收稿日期:2020—02—02

作者简介:韩 璐 (1989—) , 女, 吉林洮南人, 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 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