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二目标、三融合、四递进”视野下高职外语类“专业+双创”教育体系建构

2020-05-13 14:21许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职院校

许雷

摘要:双创教育成为推动产教、校企深度融合互动的有效途径。高职外语类专业+双创的课程教学体系建构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本文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立足服务产业、提升影响两大目标,融合“专业、行业、创业”特色教育模式,实现专业认知、行业认知、岗位认知、创业认知四递进教育体系。

关键词: 双创教育;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教育体系建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2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124—05

國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1月28日印发“职教二十条”中关于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方面强调职业教育要进行主动对接企业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从国家人事部门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来看,市场的需求仍略大于供给,但外语类专业确实排在供给而非需求专业的前十位,这一人才供求错位矛盾带给专业教学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下各个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国际化教学,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不再需要单纯的商务外语类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有很多,主要原因就是,作为高职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摆脱原有专业体系、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少有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知识孤岛”现象导致外语类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当前形势下,“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协同育人理念推动着校企深度融合互动。双创驱动下的全球市场需要高职变革现行知识为主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双创能力为驱动的教育平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关注点仍是“双创实践”而不是多数人的“双创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此,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是,双创教育如何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培养出满足专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强化产教深度融合认识

当前校企命运共同体形势下,高职外语类专业应根据地方产业链需求,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所在区域城市建设。“互联网+语言+商务”的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与外贸行业企业息息相关,坚持校企合作育人,是高职外语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多语种外语专业的特点,围绕外贸业务内容,强化专业教学建设,创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将外贸业务流程模块与课程相融合,带动本专业学生一起提高,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但现有高职外语类专业虽有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却几乎未见结合专业学习的学生双创意识、精神及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政府政策指引、企业资源支撑以及专业群自身内涵发展,“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经济产业链发展需求,强化“对外贸易提升”认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树立“服务区域、联通世界、提升影响”的建设目标,培养“互联网+语言+商务”国际化创新应用外语人才,其内涵核心是跨语种沟通、对外贸易、创新思维。产教融合发展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注重双创氛围,培育师资,大力支持教师提升双创能力,开展第二课堂与创业实践的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二、立足服务产业、提升影响两大目标

外语类专业根据多语种专业优势可积极开展国际语言文化服务,在引入企业资源、孵化特色产业的同时,激发内涵建设活力,引进相关外贸企业,创办产教融合自主实体等,拓宽合作范围。

(一)“一体两翼”服务产业

“用产业锤炼专业,用专业服务社会。”就高职外语类专业而言,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而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合格的外贸类人才,找不到实战经验丰富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一方面教学成果丰富但极少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创新严重不足而缺乏竞争力。综合来看,外语类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双创教育存在以下缺失:首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注重语言技能知识传授,缺乏双创过程性体验。人才培养方案中双创教育多是关注课程体系完整性,通过双创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认识、了解并最终具备双创精神。主要的实践环节仍停留在大学生创意设计、实践竞赛阶段,很少提供真实职业情境。通过建成具备独立经营、核算的外语培训、商务语言服务性质企业,带动专业群实现产教一体化、市场企业一体化,让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接触、了解、参与、体验企业运作全过程。通过对外经营,培养师生经营管理能力、实践专业知识、创新专业技能,切实以市场反馈引领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双师引领”提升影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实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依然存在片面强调高学历,缺乏深厚企业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现有大多数双创课程的教师自身尚缺乏相关经验和研究,课堂也缺少有双创经验的企业家参与。首先应鼓励教师全方位参与产业及市场,全过程体验、领悟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标准,将创业经营理念带入教学,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通过专业教学与实业经营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学生双创意识。其次,在课程体系开发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素质等内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引导,通过任务教学进行项目策划、市场调研、营销方案撰写、实践活动设计等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混合式教学等手段,为学生营造高校互动学习空间,提高学习兴趣。产学一体化激发教师创业潜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自信。外贸产业学院的成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外语类专业学生通过分阶段的短期实训和第五、六学期的顶岗实习,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内涵式发展。最后,通过积极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申报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完成全过程创业训练,走出专业与岗位“两张皮”境地,实现学习、工作岗位“零适应”无缝对接。

三、融合“专业、行业、创业”特色教育模式

(一)实施“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计划

高职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应成为岗位的创造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核心即在于以赛促学、以学促创、以创促新,注重应用与实践的多学科综合教育。商务外语类技能竞赛、专业教学及双创教育“三融合”实践具体体现在:围绕商务外语类技能竞赛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将竞赛主要模块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针对商务英语来说,口语技能大赛的设计是基于外贸行业标准及企业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求掌握商务谈判等有关知识。商务英语类学生参加该竞赛可有效检验专业教学成效,指导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改革。根据竞赛内容及结果,口语、商务谈判与沟通等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合理安排竞赛单元进入教学体系,让教学和竞赛形成“教赛统一”的教学生态,创新课程体系。每位教师至少对接一个学生创业团队,共同开展:第一,双创项目研究“师研生随”的教师主导、学生跟随模式;第二,“师导生创”学生自主研发教师指导模式;第三,“师生共创”共同参与科技研发,共同创新创业。

(二)实施双创学徒制下的“双导师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1]教师通过参与企业横向课题,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切磋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积极性,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专业基于技能竞赛基础,拓展专业学生实习、交流项目途径,与区域内名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共建国(境)外实习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校企对接,为学生企业实习提供机会。选择优秀企业,积极开展现代双创学徒制专业试点,基于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校企共同制定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工、学、创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互派互聘师资技术人员,实现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职业导师则关注学生专项技能以及岗位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职业规划、就业引导、双创实践规划,让学生更快适应角色转换。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完成轮岗、顶岗、跟岗培训实习项目。通过校企双方考核评价,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及服务素质,积累项目实施经验。“双导师”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参与,政府通过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师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行业与专业对接需求标准及准入制度,以项目引领、政府引导,针对性地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选拔、培养高素质的导师团队。

(三)实施双创课程标准共享研发

当前高职外语类教学过程仍以知识为核心,缺乏职业情境创设。外语类学生的教学评价侧重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综合和应用,以考试成绩为学习目的,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经验及合作经历。在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下,追求知识传递,重视应知应会的教学模式,导致學生缺少“做中学”的主体参与意识。双创实践为主的培养模式变革,将那些静态的专业知识转换为实践化、个性化的意义建构过程,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形成可供推广的“1+X”证书制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互联网+语言+商务”的翻译语言人才培养方案,将对外贸易、外事语言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方法引入专业教学内容,形成本土化特色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标准,并推动标准“走出去”,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培养具有地域特色、中国精神、全球视野的“精语言、懂技能、通外贸、厚人文”复合型国际化商务翻译语言服务人才,成为支撑区域发展驱动和国际化发展的新动能。

四、实现“专业认知、行业认知、岗位认知、创业认知”四递进教育体系

双创人才的培养侧重于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创业者必须通过创新展现创业精神。目前,高职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趋同性且缺乏创新意识和可操作性,未能根据地区经济的需要培养特色人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与行业关联度较差等状况。“互联网+”时代下新型外贸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决定了教育体系设置调整的必要性。就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外贸意识结构的主体而言,创新创业型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应面向职业需求,将原有的技能知识型人才转向职业创新型人才。高职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当体现能力本位和学生主体的价值导向。在教育体系中以专业基础及专业技术知识为第一认知阶段的任务。对于双创人才来说,掌握较丰富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有利于自主学习。

(一)认知专业、规划职业生涯

专业认知程度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就业能力,职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进一步需要将专业认知与未来的岗位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内涵、明确发展方向,规划职业生涯。各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阶段普遍开展与专业认知教育相关活动,包括专业介绍、职业规划、人文及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基于“教、学、做”一体性质,专业认知教育可通过渐进式发展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二)深化校企合作、服务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行业服务能力既决定着学校的招生与就业比率,又是衡量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性的直接标准。高职院校通过政府牵头,积极融入行业发展,通过行业研讨会、年会、企业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紧跟行业及产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化”主线贯穿始终,不仅把本专业内容、双创理念融入教学,还应体现专业互补性、行业前瞻性,消除行业偏见与顾虑,实现与本科院校的错位竞争。

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高职院校服务行业的途径与措施具体表现为:

1.提升师生行业意识与能力,加强师生技能、实践经验积累

重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及行业实践经验,鼓励新进教师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及企业实践,实现教师由“双师”(教师+技师)转变为“三师”(教师+技师+企业讲师)。依托校企合作项目,选派骨干教师顶岗锻炼,提升专业教学综合素养、技术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及行业服务能力。

2.对接行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行业资源及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专业建设匹配企业发展变化,课程体系融入企业行业标准,比如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要把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小语种等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体系,覆盖商务英语专业可能覆盖的相关岗位知识,推进“课程标准共定共享”,促进专业课程有效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3.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共建

以校企合作“厂中校、校中厂”为核心,企业和院校协同管理,大力推动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帮助师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更新技能知识;行业评价基于社会资格认证,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标准作为评价工程项目完成的质量,实施教学考核,使学校教学与行业要求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培养、精准就业。[2]

精确的行业认知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及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针对自身师资、设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提出针对性对策和方案,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有利于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三)岗位认知,精准对接

在校企融合基础上,依照岗位所需技能和知识,分析核心专业岗位能力及晋升条件,将岗位技能链分解为从素养到专业再到平台拓展最后综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结合外贸人才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语言翻译服务及商务专员设置了对应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个岗位对应的课程,基本就能从事该岗位工作。[3]通过岗位认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更合理地设置课程及安排内容。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依据职业能力梯度、学生认知规律,开设专业群平台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拓展课。层层递进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能够挖掘学生双创潜能。鼓励学生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出发,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收获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培养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复合型人才。

引入企培方法体系,教学做合一为主,参照企业外贸等相关岗位的典型任务创设情境、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通过采用专业渗透法、模拟训练法、范例教学法、评价引导法、环境熏陶法完成教学,搭建管理平台。引入岗位认知、岗位评价、岗位拓展等内容,实施以岗位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其中岗位认知包括:以项目任务为平台组织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基础展开教学。政、校、企、社四大主体展开教学评价,采用模拟探究式,对项目的具体设计、开展、可行性操作、双创项目的效果以及成果的双创活动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同时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探究式评价倡导学生对项目的创新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以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效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专业与岗位结合、与行业对接,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体现“产学研”三全育人原则。

(四)对接区域产业,革新创业教育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双创人才存在迫切需求,如何深度对接、融汇区域行企转型与发展实际,结合外贸产业特点,建立基于双创实训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素质呢?首先,必须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贯穿学习全过程,第一阶段通过双创意识类课程进行创新意识启蒙(创新创业课题以及多种高水平创业竞赛实践活动的参与),第二阶段通过双创知识类课程展开双创融合(项目构思、开展),第三阶段通过双创能力素质类课程设置进行双创探索(项目实施),最终第四阶段通过实务操作达到能力提升(实战模拟、项目孵化)将创业教育由个别转向全体,全方面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专业知识技能、人际沟通协作和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将新技术应用作为教学发展核心,培养學生的双创精神与能力。以科研为抓手,将创新创业作为教学发展导向,构建依托专业,以技能为载体,校企合作为引领,“训做结合”的“专业+双创”双创工场、创建“仿真+全真”实践平台、设置“校内+校外”双创实践基地等途径,实现“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型教学体系,把传统“做中学”逐渐发展为“做中创”“学中创”。[4]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采取“一核心、二目标、三融合、四递进”的“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新生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以岗位为驱动力,立足产业,服务行业,协同发展孵化式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动手、职业能力为主导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改变传统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教学方法,通过点滴渗透扩大教学范围,满足外语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将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提升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岗位适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罗振林.港航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价值工程,2011(05).

[2] 许敏.高职“岗位主导、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3] 吴小平.高职“岗位对接 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学理论,2015(05).

[4] 黄云碧.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 2019(02).

“Specialty+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One Core, Two Targets, Three Fusions, Four Progressions

XU L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 Technology,Zhuhai Guangdong 519000,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celerate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Specialty+cre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Based on industry servi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influence power enhancement. The model is carried forward to realize specialty, industry, position, entrepreneurship recognition system.

Key words:education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foreign language major;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刘爱华]

收稿日期:2019—09—03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1jh201903。

作者简介:许 雷(1982—), 女, 湖南武冈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讲师, 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高职院校
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