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让阅读更有深度

2020-05-13 14:06朱茂林顾凤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鲁镇伤疤祥林嫂

朱茂林 顾凤祥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活动之一,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和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评点,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一种读写结合的实践性活动形式,随文即兴,文字可长可短,具有鲜活、灵动的特点,易于在阅读教学中,将具体的语言文字置于特定的阅读情境和文化情境中去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形成个性化的言语经验,并能将个性的言语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鲁迅《祝福》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阅读学情,从文本的细处着眼,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评点,适时进行生生、师生对话与交流,使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理解,对关联要素进行深度分析,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构建。

一、“死”有何意——“我”与短工的对话

祥林嫂的“死”是《祝福》核心内容,是解读小说主旨最重要的关键点。作者在文中没有具体描写祥林嫂死的情形,只是间接地写到了她的“死”。一处是“我”与祥林嫂有关“灵魂”的对话,这是小说重要部分,常作为阅读分析的重点。这一处是暗示了她必然“死”。另一处是“我”与短工的对话,确认了祥林嫂已然“死”。这一处对话,在教学上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作者写“我”与短工的对话,是有着深层意味的,借短工来揭示祥林嫂“死”的深层背景与原因,使批判的笔锋指向更深广的社会现实。

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一般阅读,只借助人物语言分析来揭示“祥林嫂”死亡的原因。这显然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的真实用意。为此,结合全文的阅读理解,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评点”,进一步深化对文本意蕴的理解。

生评:作者没有直接写祥林嫂死亡的境况,而作者借“短工”之口说出。这反映了鲁镇人对这样的死亡习以为常,表现了鲁镇人的愚昧与麻木,没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之心。

生评:“短工”同柳妈等人一样,都是鲁镇底层的生活者。他们不觉悟的言行,共同维护了鲁镇这个封闭的愚昧的世界。

生评:“我”的急切打听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和“怎么死的”,有逃避的嫌疑,不愿为祥林嫂的死亡承担责任。表现了“我”胆小怯懦,不敢正视现实。

生评:“短工”在与“我”对话时,两次都“始终没有抬头”看“我”,写出了他对祥林嫂的死极其冷漠,一个“淡然”的回答,更让人感到窒息。这为后文“我”想回到城里埋下了伏笔。

生评:“我”听说祥林嫂死后的言行,与“短工”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我”惶恐不安的不仅仅是祥林嫂的死,更是像“短工”一样的“活”死人。这充分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学生个人阅读体悟与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交流碰撞,加深了对主人公“祥林嫂”生活环境的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冷静中的愤激之情。

二、“生”有何憾——祥林嫂额头的“伤疤”

活着,人生才有意义。对于祥林嫂来说,生倒不如“死”。活着的时候,她额头上的“伤疤”,是她用生命抗争换来的“尊严”,却成了鲁镇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她活在无法抚平的心灵创伤中,活在对“死”的深深恐惧中,“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在阅读中,學生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为此,我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情节,分角色朗读,然后进行分组评点,师生一起交流探讨这块“伤疤”的意蕴。

文中先后有三处关于“伤疤”的叙写:

卫老婆子与四婶的对话:

“……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柳妈与祥林嫂的对话: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鲁镇人们的问话: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一个小小的“伤疤”,引起了这么多人关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反复比较阅读,通过评点,揭开了“伤疤”产生的内因。

生评:从卫老婆子与四婶的言谈中,她对祥林嫂不肯再嫁的行为持肯定态度,但对其的莽撞的“撞头”举动不认可,表现了卫老婆子对祥林嫂的同情。

生评:在柳妈与祥林嫂的对话中,可见柳妈对祥林嫂带有很深的成见,没有任何的同情与怜悯。没有保住“从一而终”的贞节,成了柳妈鄙视祥林嫂的根本原因。可见柳妈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无意中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生评:鲁镇上两个好事者,拿祥林嫂额头上的“伤疤”取笑祥林嫂,写出魯镇的生活空虚无聊,环境封闭窒息,祥林嫂成了他们眼中的玩物。

(三位学生的评点抛出后,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师:想一想,“伤疤”的作用仅限于此吗?难道这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吗?这对于祥林嫂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分组进行探究)

组1评:额头上的“伤疤”是解读祥林嫂性格与命运的关键。“伤疤”是她人生一种标签,是与命运抗争的烙印,更是她与封建礼教抗争的一面旗帜!

组2评:卫老婆子、四婶、柳妈、鲁镇人,他们对待祥林嫂这个“伤疤”情感态度各不相同,但其根源却是相同,都认为她再嫁是违背了封建礼教,有损社会风化。

组3评:这三处都是围绕“伤疤”来写,但作者的叙事角度各不相同,意义的表达上呈递进式,逐步深入。只一个卫老婆子,一个柳妈,不足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但有另两个鲁镇人,以他们为代表的鲁镇,都在取笑祥林嫂,压缩了她的生存空间。这就预示祥林嫂的死是必然的,一定的。

学生借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联,针对着“伤疤”展开对话。随着研讨交流的深入,学生的评点也更加到位,更加富有针对性,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评点教学的价值优势在深度阅读中体现出来。

三、“福”有何用——鲁四老爷家的“祝福”

新年里,“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也是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祭祀祈“福”,希望一年好运。可是,祥林嫂却失去了“祭祀”权利,不能参与“祝福”,这样的打击是她无法承受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这样的重大事件遗漏掉,可能就无法让学生感知到作者真正用意,体会不到文本的深刻意蕴。为了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我从文中筛选出四婶对祥林嫂的两次“断喝”,设计两个表演活动情境,让学生结合文本与表演情境进行评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祥林嫂再到鲁镇: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祥林嫂捐门槛后: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一声“断喝”,本无太多的内容,但在特殊的语境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就非常丰富了。

生评:在第一场表演中,以前祥林嫂在祭祀时“做得更出力”,然而在四婶“慌忙”的喊声中,变得“讪讪”,最后“疑惑”的走开。我们同学表演的基本到位。借助祥林嫂一系列的神态变化,表现了她受到极大的打击,但仍不明白其中的原由。

生评:我评的是第二场情境。在祥林嫂捐门槛后,非常“坦然”地帮忙拿祭品。自认为获得了心灵的救赎,但却遭受到更大的打击。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彻底毁灭了她生的希望。其中“坦然”表演的有些夸张,削弱了祥林嫂心态的刻画。我认为祥林嫂是非常轻松的、愉悦的,是一种“新生”的心态。

生评:从“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到“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前后语气的变化,折射出了四婶对祥林嫂态度的变化。

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评点更有了针对性。结合文本,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让学生触及文本的深层底蕴,与之对话和交流,产生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实现深度阅读。

周国平曾说过:“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务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创造性地运用传统阅读的“评点”方法,促使学生达成“深度阅读”目标,实现真正的阅读。

[作者通联:朱茂林,江苏太湖高级中学;顾凤祥,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鲁镇伤疤祥林嫂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活着的伤疤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伤疤 的记忆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