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慧
随着高考改革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以高考导向为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表明,未来语文阅读教学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未雨绸缪,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未来学习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来看,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入文学评价的方法论,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形成作家、作品、学生及教师甚至是编者之间的有效对话,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要通过文本介入、学生发展、文本体验等角度,把文本细读运用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教学实践等教学环节,从而指导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以文本介入为立足点,通过细读指导开展教学设计
文本介入是初中语文细读指导的立足点,也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入作品的较好切入口。这是因为:其一,文本介入是以文化人的渗透形式,其主要在于通过阅读课文的艺术性与人文性来切入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符合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要求。其二,文本介入是学生主动向语文阅读学习靠近的最佳方式。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不仅仅要用“语文有用”的观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更要用“语文有效”的观念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与家长都能意识到阅读学习的重要性,但鲜有学生通过自我积极主动的方式探索语文阅读学习的规律与方法论。这既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痛点,也是语文改革艰难的重要原因。其三,以文本介入引导学生走上细读之路,是文本解析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以文本介入为立足点,通过文本介入进一步指导学生走向细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设计的首要任务。
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步》为例,笔者以作者“母亲”与“儿子”的选路小冲突作为生活细节进行细读设计与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个性化改编、亲情小故事分享等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指导的目标。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将阅读课文中彰显的温馨亲情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并引发了学生的共鸣。由此可见,以文本为立足点来进行细读教学设计,本质上将文学评价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下移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使之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形成持久的良性影响。
二、以学生发展为突破口,通过细读引领开展课堂教学
文本细读指导不仅要重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渗透,更要重视在课堂教学的指导价值。无论是什么样的评论方法,如果不能对学生有较好的效果,那么就是没有价值的方法。文本细读要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就必须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上述《散步》中,母亲最终选择走小路时,其动作是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然后“顺小路望过去”,两个动作细节的细读,實质上回应了上文儿子觉得“小路有意思”的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一文本进行细读,就更能想象到祖母对孙儿的慈爱之心,为整篇课文的亲情营造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次类似的细读引导之后,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关注细节、思考细节、揣摩细节的阅读习惯,并结合自己个性化发展,形成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与情感体验。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引领还包括阅读课文的思路设计、艺术真实、共鸣产生等,尤其是以某些美感强、人文浓的诗词文作品作为细读经典对象,通过教学互动的多重设计,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形式,使文本细读能深入人心,触发学生阅读与思维灵感,形成对阅读的长久兴趣。
三、以文本体验作为归宿,通过细读运用检验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要回归到学生的自我体验,即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检验来反映学生细读方法的运用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课堂练习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如在《背影》的学习中,通过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细节的细读引导之后,当时就让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某一印象深刻的情形进行描写。通过学生们细节的描写情况,让学生通过动作细节的细读,来突出父母之形象,从而表现父爱或母爱。通过这种学以致用的检验,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细读的理解,使学生对经典文本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另一方面学生回归到自我体验,更能感受到文本细读带来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本细读运用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其他方法的交叉运用,才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细读的反思,并有选择性地对不同阅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读,形成全面、深刻且有见地的认识,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通联:武汉市南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