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守军 马驭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抓手,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当前,中國新型政党制度面临世界政党政治环境急剧变化、政党意识形态竞争加剧、西方国家掌控主导政党制度话语权而贬低、诋毁中国政党制度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特色优势在横向和纵向上体现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其话语表达体系和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多党合作在实践中还部分地存在虚化和形式化等问题。此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和法治化程度还不够,特别是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意识、政党责任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参政能力、活力、动力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新要求还存在很大程度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也将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好、发展好和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应对以上挑战和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做好做实政党协商,发挥政党协商在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头雁效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政党协商制度建设。
一、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政党协商的“头雁效应”
要充分认清政党协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发展完善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要强化政党协商的领头意识,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政党协商要始终扮演好“头雁”角色,探索实践上应走在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等众多协商的前列;把关定向上应为其他协商指明方位,各项改革要先行一步。要强化政党协商的示范作用,对协商形式的探索规范、自身制度的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的配套建设,政党协商应为其他协商积累经验、提供参考样本。要做实做好各层级横向和纵向的政党协商,引领和统筹推进以政党协商为首的其他各种协商的协调发展,健全中国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要通过各层级横向和纵向政党协商的生动实践构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包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发挥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横向和纵向方面“立体功能”,通过政党协商的引领来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其一,建立和完善政党协商的制度机制以及配套制度机制。要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重点抓好《关于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贯彻落实,切实提高政党协商实效和水平。其二,加强对政党协商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和实践运作,加强对新型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创新发展完善的领导,包括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发挥好政协党组对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领导和指导,协助党委搞活政协协商民主中的政党协商,改革完善政协党组的职能职责,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等。其三,加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协商民主理论培训和学习,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政治文化建设,强化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程序,提升协商能力,同时加强统筹规划,做实各层级政党协商,把政党协商年度规划、执行效果等列入党委的年终考核内容。其四,抓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培训学习和政党协商实践活动的宣传,扩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党员干部和社会普通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甚至国际影响力。其五,大力弘扬并传承好抗战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延安、重庆、西柏坡、上海、北京等各地多党合作优良历史文化传统,把多党合作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大统战格局来推动多党合作在新时代的实践和创新发展,从而推进新型政党制度的构建。
三、坚持把政党协商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中,注重完善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高度注重政党协商与政府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以及基层协商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抓好政党协商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实施意见、城乡社区协商意见贯彻的结合,制定出台和完善社会组织协商意见等,进一步促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突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和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要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增进政治共识,找准最大公约数,做大同心圆,共同推进各层次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交往和联络联谊,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落地生根。同时,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挖掘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特别是发掘重庆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启示及实践发展,更有利于突显政党协商在新型政党制度及其实践探索、发展、完善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体现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西方解决“一党执政缺乏监督或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弊端、“西方短视民主”“社会治理困境”提供“中国借鉴”,进而为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奠定重要基础。
四、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实践以及政党协商实践、理论的创新发展研究,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为路径,做实政党协商,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和优势突显出来
建立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地方实践基地,探索建立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继承发扬的干部院校或统战干部学院,整合各地,包括重庆本地的专家学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既加强对红岩精神文化、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文化及实践创新的深化研究和宣传,又加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以及制度理论、制度体系、制度话语体系等的研究、建设和宣传,不断推进政党制度理论、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政党协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营造协商政治文化、多党合作文化环境氛围,打造协商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文化高地,做实政党协商。邀请外地和外国学者到重庆或中国其他地方观摩、考察中国政党制度、政党协商的运作模式、运作过程、运行程序、实践价值等。鼓励专家学者和党外人士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重大政治活动等,以“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或案例来逐渐打破或消除西方所谓的疑虑、怀疑和误解,突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和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同时,应强化政党协商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互动关系,大力推进政党协商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落地试点,逐步纳入党政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试错和容错机制以及政党协商实效评估、评价机制;把政党协商与基层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协商重点,坚决避免政党协商、基层协商的形式主义、无效化和虚无主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问责追责机制等,真正把政党协商做实,以政党协商引领其他方面的协商以协助推动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从而有利于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并把中国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基金项目:2017—2018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中特理论”重点项目“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系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 者:汪守军,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马驭骅,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