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倾力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

2020-05-13 14:02蓝庆华
重庆行政 2020年2期
关键词:璧山双城经济圈

蓝庆华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部署七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璧山肩负着新的使命担当,也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利好。璧山将抢抓机遇、前瞻谋划,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倾力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努力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找准方位定位,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增长潜力最足,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强大战略后方、增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经略周边能力的长远大计。

从成渝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相较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经济总量、产出水平、城市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集聚发展阶段。从成渝两个极核城市看,重庆和成都在成渝地区“双核独大”,与上述城市群的极核城市相比,实力仍相差较远。从区域整体情况来看,成渝两个极核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成渝地区次级城市发育不足,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偏少,“中部塌陷”现象较为突出。

差距其实也正是潜力所在,意味着未来有提升空间。重庆和成都各自的发展上限和影响力能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渝地区的融合程度。成渝地区只有形成更加紧密有效的双城互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打造相向而行、互联互通、同频共振、互利双赢的双核引擎,才有助于推动区域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键就在于发挥重庆、成都两个极核作用,带动整个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因此,重庆和成都两个中心城市都市区扩容是未来成渝两地发展的首要选择,而重庆向西扩展、成都向东扩展,就成为了重庆、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重庆向西扩展,核心在于建好主城都市区。重庆主城都市区包括原来的主城九区、渝西片区的12个区及万盛经开区,面积28673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市的65%和78%,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主城都市区建设成为全市开放发展先行区、开放型经济核心引领区、国际交往功能集中承载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毋庸置疑,这一区域将是重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

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璧山地处成渝“双核”头部城市重庆的前沿和要冲地带,自古就是重庆、成都两座城市商贸交流的出发点、门户驿站以及军事要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璧山无疑是重庆向西与成都开展战略合作的桥头堡、咽喉区和战略节点,是引领成渝地区中部轴线带率先“隆起”的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将为璧山带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进一步凸显璧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地位。

璧山形如柳叶,由南至北紧紧“粘附”于主城区的九龙坡、沙坪坝和北碚,向西连接成渝地区的广阔腹地,俨然就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迎客厅”,是家庭与外部社会接触的重要空间,承担着起居、会客、娱乐、社交、展示等多样化功能。璧山将充分展现“迎客厅”的多样化功能,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生态建设、城乡融合等方面先行示范,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和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为成渝地区实现“两中心两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会客功能,建设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

区域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谁抢先形成枢纽和合作平台,谁就能在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抢占先机。目前,重庆与成都之间开通的4条高速公路,就有成渝高速、渝遂成高速和渝蓉高速3条高速经过璧山,重庆与成都之间开通的唯一一条高铁成渝高铁也在璧山设站。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推进,成渝地区重大交通项目进度也明显提速。

璧山将抓住用好成渝两地推动更深层次互联互通的契机,加速推进航空、铁路、轨道、公路隧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渝西、川东及主城、黔北等区域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依托便利的交通,加快建设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为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在畅通联结内外的物流通道方面,璧山将配合做好重庆第二枢纽机场选址,进一步畅通空中开放通道。争取连接璧山和重庆东站的城轨快线27号线以及串联璧山高新区、大学城、科学城、智慧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城轨快线15号线今年动工,加快建设璧山至铜梁市域快线,助力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配合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尽早开工成渝中线高铁,做好兰渝高铁前期工作,同步规划建设璧山高铁北站,打造市域铁路重要客运物流节点。启动连接大学城的六旗隧道前期工作,推进连接重庆高新区的金凤隧道建設,提速合璧津高速建设,争取渝蓉高速内环连接线尽早开工,启动一批区间高速,构建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物流动脉。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争取铁路枢纽西环线纳入全市规划,打通璧山连接渝新欧班列和长江货运港的通道,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对内建设无缝连接高铁站与地铁站的云巴,拓展黛山大道、双星大道两条主轴,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干线和“断头路”,统筹规划快速交通、慢行系统、人行系统,畅通城市“内循环”。

在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方面,璧山将坚持“造城”与“建市”并重,从单纯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向以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并重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转变,培育打造一批商贸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项目。依托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推行TOD城市综合开发,改造升级老城区商业步行街,加强环秀湖商圈、红星美凯龙等新消费中心培育,营造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依托“菜园”“果园”“花园”,打造集现货交易、直销展销、连锁配送、运输仓储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商贸物流园。立足服务璧山、承接主城、辐射西部,建设大健康专业服务市场、大数据交易市场、西部(重庆)花卉苗木市场、农村要素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

三、强化集聚功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城市群或者经济圈正在脱颖而出,成为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创中心之后,国家重点布局的又一个科创中心,被寄予了厚望。然而,从成渝地区发展现状看,还存在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不多、创新创业人才缺乏、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等问题,特别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够畅通,严重影响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日,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和城市提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正式将璧山纳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范畴。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根本任务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2019年,璧山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难题,充分利用拥抱重庆大学城的区位优势,成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科技项目孵化提供从中试、制造到量产、迭代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实践出一条科技成果产业化新路径。不到一年时间,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集聚近百个科研团队,成功孵化出3家科技企业,并与重庆大学共建先进技术研究院,所有重庆大学的科研成果都将在璧山孵化。

当前,璧山正在谋划布局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产教融合生态示范区(重庆大学城西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扎堆产生“化学反应”“链式反应”,倾力打造引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引领人才集聚的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一是建好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平台,依靠价值链、利益链、科技链、金融链、人才链“五大链条”有机耦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靶向提升区域产业生成能力,争取随时都有上百个科技项目在平台上孵化、每年都有数十个高新技术企业生成。二是建好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开展技术滚动开发,通过“科技+产业+园区”运行方式,促使企业逐步向产业链顶端迈进,不断集聚顶尖科研人才和上下游企业,促使生成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是建好“高场景密度”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试验区,依托城市环境构建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多元场景的试验测试基地,推动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各种形式的产业形态创新,催生一批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四是建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通过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理念,以“只租不售、政府补贴”的方式,高水平配置科创空间、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让人才拎包入住;强化“留住一个家”的思维,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家庭服务网络,妥善解决父母养老、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搭建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平台,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行服务专员代办业务,形成覆盖全域、上下贯通、精准高效的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体系。

四、强化宜居功能,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提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色彩”和“温度”。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成渝地区本身就是西部最适于人口和城镇集聚发展的区域之一,无论是重庆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还是成都打造“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共同的追求。

璧山地处重庆主城“西大门”,是重庆主城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的首选地。近年来,璧山高度重视生态宜居环境打造,积极建设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名片,绿色生态已成为城市最醒目的“底色”。当前,璧山顺应重庆向西拓展发展空间的大势,启动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拟新增10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做大城市容量。

璧山将遵循“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城市愿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成渝地区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示范区。一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大数据中心,全力推动数据开放应用共享。聚力打造城市政务网、城市治理网、城市生活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服务“一网打尽”。二是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靶向解决“一老一小”中国式家庭难题,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强化人文关怀,将教育资源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分步实施,将小区养老、托幼设施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完善慢行系统、博物馆、美术馆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推动国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健康共同体“三通”和“信息通”,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和儿童亟需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小孩享受舒适美好的城市生活,让中青年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在璧山扎根创业就业。三是打造康养旅游旅居目的地。围绕培育“田园+康养+旅游+旅居”新业态,规划301平方公里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布局2个产业小镇和10个居住组团,大力发展农业展览、研学旅行、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健康体育、田园乡居等产业,已先期启动云雾小镇、健康农业示范园、团坝康养园艺村、云兮健康谷、云雾森林公园等5个项目。四是打造都市田园产业生态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文化内涵、田园形态与城乡空间有机融合,营造“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大美意境。以茅莱山良好的自然风光元素为基底,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标,规划建设茅莱山都市田园生态公园,并联合枫香湖儿童公园、秀湖公园、古道湾公园(在建)创建国家5A级都市田园风景区。

五、强化展示功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更是成渝地区发展的最高境界。2019年12月,国家部委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将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的8个区和重庆西部片区的9个区纳入试验范畴。试验区承担着为改革“探路”的使命,是改革的“前哨站”“侦察岗”,价值在于为面上改革铺路搭台,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全局。

从当前的状况看,在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农村产权和工商资本入乡等方面,城乡融合发展还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改革的试验区,璧山将立足“菜园”“果园”“花园”建设基础,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带动农业供给多元化,以农业供给多元化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化,以农业产业融合化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间良性循环,探索一条具有璧山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基层样本”。

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主要通过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体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流程,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建立质量认证标准,从土壤、水质、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选择和种养殖方法技术改良入手,制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确保生产经营标准化、一致性。建立公共服务标准,设立财政涉农资金池,创新发展农业服务联盟,整合农技、农机、农资等资源,开展农业机械化工具租赁、田间地头智能化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能。建立利益联结标准,以“三变”改革为基础,将农村土地、宅基地等资源符号化、抽象化,将农民利益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联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场化运作;探索涉农资金“拨改投”,推动财政资金变成农村发展的股金,提升财政资金运用效益。

推进农业供给多元化方面,主要通过不断丰富农业供给,促进农业向服务化转型。推动农产品供给多元化,巩固发展蔬菜、水果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通过繁育良种、改良土壤、推广生物化肥农药等途径,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服务化供给多元化,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推出花卉租摆服务、阳台农业等业态产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和农业众筹等新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培育康养休闲、研学旅行、田园乡居等多样化服务。推动农村资源要素供给多元化,建立农村要素交易市场,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农业知识产权、农业企业产权、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等资源要素入市交易,通过“地票”市场化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着力打破城乡资源要素供给壁垒。

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化方面,主要通过打造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农业产业新格局。促进农业产供销全链条融合,把农业从农产品生产延伸到农产品销售以及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平台,拉长产业链,做粗价值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集种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第六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加工农业等新业态,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与数字经济融合,聚力发展智慧农业,搭建农产品及农村资源要素线上交易平台,为农业产业升级赋能。

作  者: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璧山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璧山分局“四举措”整治餐饮业排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