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覃小慧,程春虹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5282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持续性阻塞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发病具有隐匿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吸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虽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但预后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关研究[3-4]显示, 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进一步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0±5.7)岁;病程 1.7~13.8年,平均病程 (7.6±2.8)年;肺功能Ⅱ级25例,Ⅲ级15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 (70.0±5.0)岁;病程1.9~14.1年,平均病程 (7.7±3.2)年;肺功能Ⅱ级26例,Ⅲ级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模式。在院期间向患者宣传COPD相关知识,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呼吸训练指导,同时每个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在院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COPD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状态及COPD的治疗方法,同时为患者建立个人医疗档案,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及治疗改善情况。②组建多学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资深的康复科康复师、呼吸科医生和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以及社工部社工。③肺康复指导: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性,对出院后的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药物服用原则、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排解进行系统性、耐心细致的讲解;同时加强对社区医生及社工关于肺康复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在院外的护理过程中有效地指导患者排痰方法、用药时机及剂量、呼吸锻炼方式与氧疗方法。④康复训练:由康复师根据患者住院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协商确定康复训练计划。⑤出院随访: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了解患者出院护理需求;每月一次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及COPD问题解答;同时由社区医生及社工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进行入户随访,现场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根据训练的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6个月。
1.3评价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急性发作次数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使用SGRQ(生活质量评分-以圣乔治问卷)进行评价,由活动受限、疾病症状、疾病影响三部分组成[5],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6MWD、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 t值 P 值FEV1% (%) 护理前 58.75±6.77 59.14±6.83 0.257 0.798护理后 68.37±4.51 63.28±5.83 4.368 0.000 6MWD (m) 护理前 385.78±67.65 381.65±69.87 0.269 0.789护理后 428.36±65.74 396.73±61.27 2.226 0.029急性发作次数 护理前 1.31±0.71 1.27±0.82 0.233 0.816护理后 0.53±0.31 1.12±0.63 5.315 0.000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受限评分、疾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SGRQ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SGRQ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的SGRQ评分比较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 t值 P 值活动受限评分 护理前 5 3.8 6±1 2.2 1 5 3.2 1±1 1.7 6 0.2 4 3 0.8 0 9护理后 4 3.6 3±8.6 5 5 1.5 7±1 0.2 2 3.7 5 1 0.0 0 0疾病症状评分 护理前 5 5.1 3±1 0.1 2 5 5.7 8±9.8 8 0.2 9 1 0.7 7 2护理后 4 3.8 1±7.7 9 5 1.2 7±8.5 8 4.0 7 1 0.0 0 0疾病影响评分 护理前 4 9.1 7±7.2 4 4 8.6 3±8.6 7 0.3 0 2 0.7 6 3护理后 4 1.3 8±8.6 5 5 1.2 6±1 0.6 7 4.5 4 9 0.0 0 0 S G R Q总分 护理前 5 1.1 5±1 1.1 6 5 0.8 7±1 0.5 3 0.1 1 5 0.9 0 8护理后 4 2.5 3±7.3 6 5 3.3 8±8.6 4 6.0 4 6 0.0 0 0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吸氧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COPD患者的咳嗽、气短、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但该病具有进行性加重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6-8]。因此,在患者出院后予以合理的延续护理对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6MWD以及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在促进患者肺康复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较常规延续护理在专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专科医护人员从专业角度对患者进行指导交流,让患者充分认识COPD,从心理上树立治愈的信心;而康复师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差异,提供专项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在出院后可以进行合理的锻炼活动,不会因活动不足或锻炼过度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此外,社区医生及社工能够更便捷地接触患者,入户随访可以直接指导患者的排痰、康复运动、氧疗等方面,记录患者的健康状态并及时反馈给专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对症调理。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活动受限评分、疾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SGRQ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通过合理的活动锻炼,有效提高了肢体协调性,增强了活动能力;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规律的作息、必要的氧疗以及呼吸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气喘、咳嗽等症状,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