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庚,郭木恭,蔡若琳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东 汕尾516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是该病的主要特点,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然要求[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治疗手段,被认为是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预期理想[2]。目前,双抗治疗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中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抑制剂,心脑血管内科均对该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持认可态度,认为对病情的缓解和控制效果明显[3]。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②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③发病时间≤6 h。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精神和认知异常者;⑤临床资料不完善者。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 (62.13±5.67)岁;病程0.5~6 h,平均病程 (3.12±0.45)h;合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21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2例,其他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 (62.09±5.65)岁;病程0.5~6 h,平均病程 (3.16±0.46)h;合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22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1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基础性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首次剂量300 mg,后续每次剂量为100 mg,每天给药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口服,首次剂量300 mg,后续每次剂量为75 mg,每天用药2次;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口服,每次90 mg,每天用药2次。两组每个疗程均为1个月,持续用药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比较,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采用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美国GE公司生产)进行检测。②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头晕嗜睡、皮肤瘀点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的LVEF、LVEDD和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5)对照组(n=45) t P治疗前 43.02±5.27 43.16±5.31 0.126 0.900治疗 3个月后 56.28±7.26* 50.89±6.45* 3.723 0.000 LVEDD(mm)LVEF(%)治疗前 50.10±6.21 50.27±6.38 0.128 0.898治疗 3个月后 42.20±5.34* 47.46±5.78* 4.484 0.000治疗前 35.37±4.12 34.81±4.25 0.635 0.527 LVESD(mm) 治疗 3个月后 29.41±3.05* 32.64±3.61* 4.585 0.000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与对照组的 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经冠状动脉介入是主要手段,手术的作用在于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来促进心肌恢复有效灌注,从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实现对患者的救治[5];但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对机体造成创伤,诱发炎性因子的释放,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6]表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弥补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足,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能有效改善预后。既往,临床常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尽管氯吡格雷作为一线抗血小板药物,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存在发挥药效所需时间较长、与血小板受体不可逆结合等不足,会对治疗的效果、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进一步限制了治疗效果的提升[7]。替格瑞洛属于新型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P2Y12受体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的优点[8]。因此,可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本研究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和 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显著。LVEF、LVEDD和LVESD均为主要的心功能指标,阿司匹林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起效快,在给药2 h后血小板抑制率便能够达到90%,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心功能的改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安全,虽然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差异不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