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敏,何灵生,赖少锋
(东莞市凤岗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东莞523695)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结石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绞痛、血尿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逐渐在临床中应用。由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位置较为特殊,临床中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26例。A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在26~74岁,平均年龄 (44.67±4.36)岁;结石直径1.2~2.2 cm,平均(1.27±0.16)cm。B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29~72岁,平均年龄 (45.48±4.95)岁;结石直径1.1~2.3 cm,平均 (1.24±0.72)cm。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标准[2];②经X线、泌尿系B超及CT确诊;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输尿管上段结石≥1.5 cm;⑤自愿参与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脏多发结石;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④尿路感染未控制;⑤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⑥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疾病;⑦不能耐受手术;⑧输尿管狭窄或多发息肉。
1.3 治疗方法A组予以经皮肾镜治疗,取截石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将输尿管导管逆行性插入患侧输尿管,在超声引导下在肾上盏或中盏处穿刺,并使用筋膜扩张器将肾扩张通道由F8扩张到F18,将Peel-Away鞘置入作为工作通道,找到结石后使用钬激光碎石,并通过灌注冲洗方式将结石取出,常规留置双J管。B组予以输尿管软镜治疗,患者取截石位,予以硬膜外麻醉,将输尿管镜逆行性插入患侧输尿管直达结石部位,置入斑马导丝后,将套有软镜鞘管的导管沿斑马导丝插入,插入输尿管软镜鞘后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以 “蚕食法”碎石,能量为1.0 J/20 Hz,清除结石后拨出输尿管软镜,常规留输尿管内支架及双J管。
1.4 观察指标记录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结石清除情况以及术后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3-4]、住院时间。VAS分值范围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 d的白细胞介素 (IL)-4、IL-6、IL-10水平。
1.5统计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A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术后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术后VAS评分 (分) 住院时间 (d)A 组 26 5.11±0.15 8.46±0.15 B 组 26 3.85±0.69 5.09±0.68 t 4.587 8.468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IL-4、IL-6、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 d,两组的IL-4、IL-6、IL-10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A组显著高于 B组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pg/mL)
表3 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pg/mL)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B组术后1d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I L-4 I L-6 I L-1 0 A 组 术前 2.2 3±0.1 5 7.5 9±0.5 1 8.9 7±2.1 3(n=2 6) 术后 1 d 4.9 7±2.1 9 ab 1 2.2 6±3.5 7 ab 1 6.6 2±5.1 5 ab B 组 术前 2.2 5±0.4 9 7.5 9±0.1 4 8.9 8±2.5 3(n=2 6) 术后 1 d 3.9 9±1.2 6 a 9.7 9±0.5 8 a 1 3.2 6±4.5 2 a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IL-4、IL-6、IL-10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5],当机体受到感染、手术、创伤等刺激时可出现免疫功能失衡情况[6]。有研究[7]表明,手术可使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免疫抑制情况,IL-4、IL-6、IL-10水平将升高。
本研究中,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术后VAS评分以及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分析原因在于,经皮肾镜治疗通过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建立肾扩张通道,手术视野清晰,可直接进行碎石操作,从上方碎石,结石不会出现明显移位,同时通过灌注冲洗可将结石冲入经皮肾通道或膀胱[8],因此结石清除率较高。而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由于在结石清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结石移位情况,需要进行二次碎石,因此结石清除率不高;并且,由于受到积水肾脏、扩张的输尿管等因素影响,输尿管可能出现扭曲、成角等情况,增加了原位碎石及输尿管进镜的难度,影响术中碎石成功率[9];此外,由于患者肾功能下降,导致碎石后无法立即排出,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排出结石。但输尿管软镜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头端较为灵活,容易通过扭曲段的输尿管,降低对输尿管黏膜的损伤,使术野更加清晰,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创伤小,免疫功能抑制较轻,IL-4、IL-6、IL-10水平均低于经皮肾镜治疗,且因创伤小,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与经皮肾镜相比,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较低,但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