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花 仇海全
(安徽科技学院 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更好地适应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在数字化教学被广泛推崇的今天,教师可自由选择实体教室与网络在线资源、信息技术配合的同步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普遍[3]。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的开发和普及,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4]。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已有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拓展,使得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更与时俱进[5]。本文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该模式进行《高等数学》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6],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理、工、经管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高等数学》不仅是学习专业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有力工具,而且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大多数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
《高等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课程内容多、概念比较抽象、课程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强、课程难度系数较高,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枯燥,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板书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的从网络获取信息,网络新媒体已经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7]。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已实现校园网的全覆盖,建设了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智慧课堂教室,引进了“超星学习通平台”。这些软硬件设施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作者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高等数学》下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线下作业与线上作业相结合、教师主讲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1.课前上传教学资料与发布预习任务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在平台上建设《高等数学》课程。课程建好以后,会产生该课程的二维码和课程邀请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搜索课程邀请码即可进入班级。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授课内容的课件、视频、相关教辅材料,供学生课前预习。上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任务发布后,教师可以随时查看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实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为保证预习效果,充分发挥“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监控作用,教师可以对音频、视频等资料设置防拖拽、防跳转等限制,在视频资料播放期间穿插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在预习任务完成后进行简单的测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新的预习方式非常感兴趣,完成预习任务的积极性很高。
2.课堂实践
传统的考勤方式占用课堂时间较长,“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了“签到”功能,方便教师进行考勤。平台提供了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四种签到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签到。这种考勤新方式与传统的点名方式相比,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而且每次签到的情况“超星学习通平台”都有详细的记录,教师可以多次查看,便于掌握学生的总体出勤情况。采用新方式解决学生出勤率问题,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8]。
课堂上提问学生问题时,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的“抢答”功能。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抢答的积极性非常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为了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的“选人”功能,随机抽选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题。因为这种选择是随机的,每个学生都有被选到的可能性,所以每个学生都会专心听讲,认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通过“选人”功能,也可以让被选到的学生把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的作业拍照发到平台的“班级群聊”内,教师在上课电脑上打开图片,图片清晰地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便于教师讲解、纠错,讲解问题的针对性较强。
“超星学习通平台”还提供了其他互动方式。通过采用这些新颖的互动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更融洽。
课堂上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讲授,也可以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播放已上传的教学视频。《高等数学》课程组已经录制了一些教学微课视频,作者和几位课程组老师录制的部分微课视频曾获得安徽省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观看微课视频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等数学》的课堂不再是一味地粉笔板书,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得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知识点,学生课下通过查资料、看教学视频、相互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每组选择一个学生讲解,并将讲解过程录制下来,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翻转课堂效果很好。
3.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为了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作业、知识拓展测试题、视频资料等。教师利用平台批改作业和测试题,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进行检查,并通过发通知等方式适时提醒与监督。“超星学习通平台”有“班级群聊”功能,类似于QQ群和微信群,学生可以在“班级群聊”里相互交流,与授课教师交流。线上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图1 课程统计
“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了“统计”功能,已发布的任务点、学生访问量,视频观看情况等都有详细的统计结果。图1是《高等数学》课程的统计结果页面。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的“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任务完成情况、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查阅情况。
1.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由于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检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将采用新教学模式班级的考试成绩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两个平行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见下页图2、图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班级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平行班级,不及格率也比其他平行班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随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给《高等数学》课堂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督促和监督学生学习,适时发布教学任务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全程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运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能力,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高等数学》中学习的思维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相应专业领域,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高等数学》学习的价值[10]。
图2 采用新教学模式班级的成绩分析结果
图3 平行班级成绩分析结果
本文将“超星学习通平台”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构建了《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的功能,从课前的在线预习与自主学习、课堂讲授和师生互动、课后知识巩固与提升三个方面探索和实践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运行状态良好,平台的交互性强、功能比较强大,能够满足《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11]。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高等数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互动方式多元化,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将继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对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