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静脉瘘囊瘤破裂致自发性血胸1例

2020-05-13 09:51刘昱兵陈开林罗经文古琳范文斌金黎丁锋刘志新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静脉肺动脉胸腔

刘昱兵 陈开林 罗经文 古琳 范文斌 金黎 丁锋 刘志新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为肺动静脉畸形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囊瘤破裂自发性血胸的PAVF,旨在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减少PAVF漏诊、误诊做参考。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于2019年6月16日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主诉为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1 d。急诊胸部X片检查示:左下肺感染可能;左下肺团块状高密度影,可疑占位。进一步的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占位,性质待定;左侧胸腔中量积液并局部肺不张,积液内高密度影,不除外凝血块可能(图1)。B超定位进一步证实左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胸痛呈持续性,局限固定,伴胸闷气促,为进一步诊治收入胸外科。体格检查: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等;左肺呼吸运动减弱,左侧胸部触诊语颤减弱,无摩擦感,无皮下气肿;左下肺叩诊浊音,右肺叩诊清音、肺下界正常、呼吸时肺活动度正常;听诊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左下肺语音传导减弱,无胸膜摩擦音。心脏、腹部查体无特殊。患者入院后立即根据B超定位行左侧胸腔置管引流,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积极完善各项检查:血、尿、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均未见异常;胸腔积液检测中,李凡他试验弱阳性;红细胞总数为3 451×109/L,有核细胞数为2.386×109/L,多核细胞数1.602×109/L。置管7 d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逐渐无液体引流出,置管引流量累计约1 400 mL,再次复查胸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占位明显强化,与血管强化程度相似,见2条粗大血管分别与左肺动脉及左下肺静脉相连,考虑左下肺动静脉瘘(图2)。2019年7月1日,于单孔腔镜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前基底段突出肺表面一直径约8 cm囊性肿物,边界清楚,考虑血管瘤,予肿物楔形切除,打开切缘见2根粗大血管;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合临床诊断符合动静脉瘘(图3)。遂进一步行左肺下叶切除,取出左下肺叶后找到动静脉瘘2根血管入口,均约5 mm宽(图4)。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动静脉瘘,检查周围淋巴结未见恶性病变。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10天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不适。

图1 胸部CT示提示左侧胸腔中量积液并局部肺不张,积液内高密度影,不除外凝血块可能

图2 胸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占位明显强化,与血管强化程度相似,见2条粗大血管分别与左肺动脉及左下肺静脉相连,考虑左下肺动静脉瘘

讨 论

PAVF是一种少见的肺血管畸形。研究表明PAVF是由于肺内血管从血管间隔形成发生障碍,造成动静脉短路;临床多见于女性;各年龄段发病患者均有报道,但通常在30岁前被诊断。根据发病原因PAVF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多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相关,后天性多由创伤、血吸虫病、肺结核等因素造成[1]。依据肺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不同,PAVF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弥漫性、多发性的毛细血管扩张,分流量大;Ⅱ型表现为肺血管瘤,由近肺门的较大血管吻合形成瘤样扩张,短路分流量更大;Ⅲ型为肺动脉与左心房交通,肺动脉显著扩大[2]。在病理上可进一步分为囊状和弥漫性两类,囊状肺动静脉瘘又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囊状PAVF为1支供血肺动脉与1支引流肺静脉直接相沟通,瘤囊无分隔;复杂型为供血肺动脉与引流肺静脉分别为2支以上,瘤囊常有分隔;囊状PAVF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弥漫型可局限于单个肺叶或遍及双肺,动静脉之间有多数细小瘘道相连而无瘤囊形成[3]。

PAVF病情呈进行性,患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此后因肺动静脉短路进展加重、血氧饱和度降低,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胸闷、气促,较严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发绀、晕厥、杵状指及劳力性呼吸困难,同时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缺乏肺远端毛细血管网滤过作用,亦可表现异位血栓,如脑梗死、脑卒中及周围脓肿。本文中的病例诊断分型考虑为Ⅱ型单纯囊状PAVF,起病隐匿,在出现自发性血胸前无明显阳性症状,未能早期及时确诊。增强CT或肺血管CTA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该患者在引流胸腔积血后查胸部增强CT可见左下肺占位显著强化,与血管强化类似,并可见血管短路形成,从而明确诊断。

目前对PAVF的治疗总体上分为介入和手术两大类。手术切除病变肺叶、肺段是根治PAVF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其拥有并发症少,病死率、复发率低等优势[3-9]。相较于手术,介入治疗创伤小、可重复,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但理论上对于动脉直径>3 mm 的PAVF,介入治疗易导致栓塞脱落、异位栓塞和肺纤维化,并且术后动静脉瘘可能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由于栓塞不完全、血管再通或周围副血管的生长,有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等缺点[8-9]。目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手术仍作为首选治疗:中央型较大病灶;对造影剂过敏者;有咯血和血胸的急诊患者;持续右向左分流;动脉栓塞术后发生栓塞并发症,特别是伴有脑梗死的患者;供血管直径> 2 cm 的孤立性病变;或栓塞风险较大[8]。本文中的病例出现自发性血胸,但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病情平稳,无进行性血胸,故未给予急诊手术;经后续检查证实其PAVF供血动静脉直径达5 mm,且肺内囊袋状扩张血管病灶直径>2 cm,病灶孤立局限,手术指征明确。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单孔胸腔镜技术则更具微创优势,该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目前仍在继续随访中。

猜你喜欢
动静脉肺动脉胸腔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