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庆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不完善,通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其正确的道德情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助力。文章在简单阐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道德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15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其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够得到较大发展。由于数学知识点相对较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兴趣调动以及课堂氛围营造,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后,教学目标发生了较大转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技能教学,忽视过程与学生情感体验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因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出现问题,在课堂中一味进行知识传授,而严重忽视了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教授“对称”这一知识点时,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让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继而告知学生何为对称,对称轴又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直接告知学生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而不是通过开展折一折、画一画等数学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知识点。这一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并短暂记忆对称图像,但无法使学生长久记忆这一知识点。可见,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师对课堂把握不足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充分思考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探求知识,继而获得答案,这也是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有效体现。但是在实际数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密集,却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1]。这一现象表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需求。另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未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案开展教学,严重偏离了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还有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总结的重要性,课堂上并不进行总结,导致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此外,教师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时,通常只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未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
(三)课堂导入效果不足
有效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采用直接导入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效率,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也有部分教师,虽然运用课堂导入方式,但是导语与教学内容之间并无任何关联,不仅无法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违背了课堂导入设计的初衷。
(四)合作学习过程过于形式化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掌握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成就感,同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作学习机会。但部分教师忽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过程过于形式化,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2]。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在导入新课时融入道德情感教育
需要明确的是,高效的课前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情感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新课导入的重要性,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式,还可以制造一定的悬念。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纪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阶段制造悬念,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更大的数”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并做好记录。在学生获得家庭垃圾袋使用数量后,引导学生计算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其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继而计算每周所需要的垃圾袋数量,最后将时间延伸至一年。学生在计算出一个较为庞大的数字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垃圾袋属于不可分解垃圾,大量塑料垃圾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告知学生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3]。在数学课堂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针对感知的事物,如果能够同时通过动手、动口以及动脑进行感知,其记忆率将高达90%。因此,对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其记忆力,推动学生发展。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具体活动,使学生明确除法的意义。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准备6个苹果。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小明的妈妈去菜市场买了6个苹果,小明需要将这6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和姐姐,小明应当如何分配呢?然后在班级中选择3名学生扮演小明,再邀请3名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和姐姐,其他学生则需要观察小明是如何分苹果的。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3名小明的扮演者,有的是平均分配的,有的分配得并不均勻。教师此时应当引导学生,假如每个人都能够分到一样数量的苹果,那么应该如何分配呢?教师在引导之后,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便会将苹果一个一个地分配。从分苹果这一个简单的小活动,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做事要公平公正,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4]。
(三)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将生活中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数学化,同时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能够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明确知识学习对生活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在整理过程中明确分类含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十分浓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生活垃圾图片,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同时要告知学生,若不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将会受到影响,空气和水资源都会受到污染。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分类的相关知识,还明确了垃圾分类以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课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玩具分类,这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問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事物的能力。
(四)重视课堂评价,建立学生自信
教师应当重视数学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中所展示出的情感与态度,继而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应当适时对学生进行夸奖与表扬,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个方面评价,而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以及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果只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那么就违背了评价的初衷以及评价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意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课堂评价的公正性,并且评价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对了教师应当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从侧面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其次,针对不同学生,其评价要具有一定差异性。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当予以表扬与肯定;对待优等生,应当严格要求,促进其不断进步。再次,对学生进行鼓励应当有适当的范围,如果任何情况教师都予以表扬与鼓励,那么便会丧失表扬的价值,使学生对自我产生错误认知。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与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识。
三、结语
当前的教学工作并不仅仅只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在导入新课时融入道德情感教育;其次,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再次,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最后,重视课堂评价,建立学生自信。总之,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任赞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72.
[2]张秋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125.
[3]李晓丽.浅谈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J].教育现代化,2017(19):122.
[4]王革平,付国红.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6(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