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健康发展。并且,信息技术除了在生活方面对我们有所影响之外,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多重优化建议和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优化措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课改手段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功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美术资料的搜集、完成美术学习课程的延伸,完善教师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美术作为一门强调视觉感受和造型设计的一门学科,参考资料的具象化和可视化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视觉判断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使参考资料更具形象化,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论述,并提出了更加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减少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一)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了数据共享,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能够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像、文字、音频等将教学资料立体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阔其视野,培养其审美能力,进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的应用,为小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画画技巧、培养其画画技能的时期,然后再通过这些知识层次的培養来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责任意识。其主要教育内容有创造、设计、欣赏、评述、应用、实践等,在这一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能够使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小学生创造现代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能够使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探索研究更多的美术知识,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三)提升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仅只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为了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各个层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帮助美术教师实现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还能够找到最新的案例资料,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够整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最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
(四)创新了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能够轻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如果美术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内容比较趋于专业化的课程,会很难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颜色构成复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课程,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海底世界的录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与海底世界相关的、植物、动物等单个特征鲜明的图像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它们,并由此展开创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缩短课上的讲解时间,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使课堂互动效果达到顶峰。
二、 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措施分析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上,有明确地规定指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通过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来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搜集、观察、分析和实践。”这里的自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探索并实践。在素质教育中,探究学习是当前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新课改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使课堂教学的优化最大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主体地位,将自己转化为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说,在学习《邮票设计》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程分为4个环节。首先是观赏环节,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观赏一些精美的邮票作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其次是设计环节,设计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在交流中帮助学生回忆以往的设计基础,调动他们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设计的环节当中;再次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放映的基础上先进行模仿,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构图技巧,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作;最后是教师的点评阶段,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渴望被喜爱和关注的心理与成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美术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促进他们更深层次的发展和进步。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网络技术搜集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题材,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比如说,在教导小学生认识抽象画这一内容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与此相关的教材,让学生进行观看,并让他们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创作属于自己的抽象作品,让同学以及教师进行评论并提出意见。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印象。当学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其作品保存起来,以便于其作品的二次利用,并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画脸”这一教学内容上,由于很多学生对于戏剧方面的知识都不了解,对脸谱的认识也不到位。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戏剧知识,掌握人物造型与性格特点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聚光灯效果,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脸谱的纹路变化和色彩变化。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进行自创脸谱,激发他们的学习以及创作兴趣,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最新的知识资源,整合教学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象更加直观。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提高,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从心理角度分析,直观的、具象化的创作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對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启迪他们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名家作品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临摹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去进行自主的创作,去自主的学习,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三、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标准、创新了教学模式等多重效果。同时我们还得知,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等手段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效率,还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大力支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融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民.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小学版,
2013(3):27.
[2]简才金.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数码设计,2019(11):350.
[3]叶诗思.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29):250-251.
[4]王亚茹,王亚娟.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码设计,2018(12):265-266.
[5]王丹,吕明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美术高年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J].青春岁月,2019(5):279.
[6]高静,成峰.论如何用信息技术辅助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8(23):159-160.
[7]田应萍.对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19):93.
[8]刘娟.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50-51.
[9]崔智慧.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文献,2017(5):72-73.
作者简介:卓景芳,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