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05-12 01:06郭飞飞金守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郭飞飞 金守峰

[摘 要] 该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结合传统机械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互联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并深化了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探索方向,为有效提升机械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改革;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BKJGLX145);2017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17110);西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9XGKY02)

[作者简介] 郭飞飞,金守峰,西安工程大学機电工程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208-02    [收稿日期] 2019-09-26

“互联网+教育”响应政府倡导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号召,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这一宗旨,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是各个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契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对当前高校的人才教育影响深远。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形式多样化,而大学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培养出具有新时代工程素养的学生是机械类专业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机械类专业教学的现状

应该说,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等都呈现出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设备有限,不能紧跟新技术发展步伐。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当前机械类专业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之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费用增加更是对教学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由此引发的后果则是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对学生未来就业影响颇深。

2.教学模式单一,实验环节薄弱。传统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更加侧重理论教学,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习积极性。由于对实验环节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实训锻炼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难以满足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需求。

3.教学环节中学生过于被动。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实践锻炼环节,单纯地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最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互联网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初步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MOOC、开放教育资源、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等新技术与新理念相继涌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形式产生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视频成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学习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各种开放式资源使得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便利,建立真正“互联”思维。教师也从课堂逐步融入学生中“导学”“诊学”和“助学”。如此说来,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资源共享以及人才培养必将成为教育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举措

高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然而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怎样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机械设计和制造等基础性课程的教学知识框架,融入交叉学科内容,不仅能够增强学习效果还能避免知识内容的枯燥。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都能做到有效学习,可能需要借助交互学习方式或者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学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见解,最终实现课堂内外的完美结合。

另一方面,机械类专业更加注重工程实践技能,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形式只侧重课本内容讲授,往往留给学生的感受是内容空洞、深奥难解,最终导致学生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可以引入虚拟仪器,让学生借助虚拟仪器完成工程案例的解析,开拓学术眼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为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改革,高校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观念还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1.拓宽教材口径,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尽管互联网的到来使得教材载体向视频过渡,然而教材内容仍然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育者应转变观念,努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里,从知识的内在统一性上和相对完整性上掌握与运营最有效的知识,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以精品课、优秀课为重点抓好课程知识的整合和优化,积极编写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教材,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互联网为媒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实时调整课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2.优化专业教学体系。面向专业认证,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强化课程改革,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跟学科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例如,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以纺织行业人才需求为引导,按工程认证标准修订培养方案,采取“迭代+大小修结合”的方式持续修订和完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目标达成度矩阵;按照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加强智能纺织装备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的原则,建立凸显纺织行业特色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3.建立虚拟实验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效果。对于机械类专业学习,只有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亲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条件的改善滞后;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缺乏思考;实验内容单一。因此,将虚拟仪器引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避免实验条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思维。以虚拟实验平台为纽带,拓宽实验室建设的渠道,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采取“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一体化”的思路,搭建多层次共享互通的校内实践平台;通过依托纺织行业领军企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外部资源建立“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

四、结语

互联网的到来不仅引发了技术变革,更加是思维的变革。借助互联网教育建立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一个方向,更是大势所趋。对于机械专业教师与学生是当前专业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最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培养新时代的人才。通过专业改革实践使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教学体系,还是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科技在不断进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必须不断坚持与深化专业建设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凤生,王海峰,孙忠义,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92-94.

[2]雷文斌.探析机械类专业的教改与实践[J].教改创新,2013,(33):66-67.

[3]陈云.“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4):203.

[4]葛云,曾海峰,付威.互联网+时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6,(4)126-127.

[5]成建联.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教改思考[J].教育教學论坛,2018,(32):158-159.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pecialty.Th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s effectively.

Key words:Internet;Teaching reform;Teaching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