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法文学翻译中的理解—重新表达程序Raymond Rocher

2020-05-12 02:12陈湘蓉
西部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解

陈湘蓉

摘要:以对中国作家杨争光四篇短篇小说法译过程中的反思为基础,分析理解-重新表达程序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在理解和重新表达之间循环往复,从而找到最佳策略。在此过程中,译者必须建立起文化之间的对话,然后选定自己的立场、角度、位置,再根据文本结合语境和自己的认知储备进行如谈判般的推敲斟酌,最后确定适合的策略。此理解-重新表达程序的第一步涉及对原文不同程度的理解(释意),包括初探、溯源、语言及文化知识,第二步涉及译文不同层次的重新表达(创作),其翻译策略包括缩减、扩展、补偿、对等、避免重复等。

关键词:汉法文学翻译;理解;重新表达;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133-03

翻译是一种以语言和文化为标志、对原文进行阐释的方法,译者根据文学语境(涉及语言与文化),对理解进行平行处理(语言结构、文化价值),进而在重新表达阶段进行决策。翻译不能局限于翻译单词、短语和句子,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如此。语言与其背后的文化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动态体系。译者有必要把超越文字的语言和文化语境结合在一起进行考量,从而译出读者能够理解的译文。

本文从当代作家杨争光的四篇短篇小说(分别为《从沙坪镇到顶天峁》《鬼地上的月光》《高坎的儿子》《干沟》)法译本中选取若干典型例句,对理解-重新表达程序进行分析。这些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作家的故乡陕西省乾县,没有明确的时代标记,作家凭依西北风景,挖掘北方乡村农民的品性,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

一、理解阶段:释意

在理解阶段,译者首先将自己定位为普通读者,对原著的文本意义进行阐释。理解是动态过程中的一部分,该过程中可以有多种释意,而译者的责任则是根据现实将其中一种意义确定下来。

译者首先是读者,但因涉及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其理解原著文本的方式比普通读者更加细致入微和复杂。在翻译杨争光的短篇小说时,译者需调动自身的经验、知识和记忆来帮助自己理解文学文本。

一是初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逐渐发现、了解文本,经过反复阅读原著,沉浸在人物身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中,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变成文字形式,这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

杨争光的小说语言风格简洁朴实、冷峻犀利,多使用陕西方言俚语。他洞察故乡农民的心态,这四部小说中的人物狭隘无知、残酷暴力,身为读者的译者被作者的同情心和令人痛苦的人性特征所打动。尽管每个故事都以自己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但这四篇短篇小说由同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所有的故事都表现出一种封闭的、不可沟通的状态,而每个主角都陷入深深的孤独中。

二是溯源。译者若想要对原著的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就需要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译者阅读了杨争光其他相似或相关作品。其作品中大量使用乡村俚语和陕西方言,使其成为地域小说的代表作家,正如莫言和山东高密、苏童和枫杨树。作家深切感受到的独特地域文化风貌对译者来说至关重要,译者有必要深入了解西北风景、陕西的地域性格和土味语言,收集特定的术语(方言),并准备词汇表,发掘并获取语言外知识。

三是语言知识。译者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双语知识,但是,足够的语言知识是否足以帮助译者理解来自原语、却不仅包含于原语的意义(Seleskovitch,1986)呢?对意义的理解不能仅仅依靠语言本身,语言的交际意图、语境都会参与进来,赋予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在翻译中,文本代替语言和词汇成为理解和交际的对象(Isra?,1998),因此,也成为翻译的对象。

四是文化知识。为了理解原著文本的意义,除了语言知识,译者还需要具备文化知识、百科知识、语境知识,以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译者需要持续有意识地识别语境指征(将句子置于语境中考量、快速对语境变化做出反应),进行文化互动(了解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借鉴、决定采取何种文化行为),管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如有必要通过加入注释,尽可能解决文化差异的问题),正确处理文化禁忌和敏感术语;翻译语言的同时也要翻译文化因素。

二、重新表达阶段:创作

在重新表达阶段,译者将自己定位为作者,创作出一个新的文本,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原创。重新表达的重要内容在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选择合适的词句、篇章,然后再检查其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及信息的准确性。同为作者的译者也需要拥有足够的写作能力,面对词汇、句法结构、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语言节奏等,需要游刃有余。

译者根据在理解和重新表達阶段获取到和原文相关的内外部信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如缩减(简化、省略)、扩展(增加解释说明、扩展、强调)、补偿(变化、替换、异化或归化处理)、对等(完美对等、部分对等、仿造)、避免重复(同义词、代词)等,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做个别举例介绍。

(一)缩减策略

一是词语删减。译者为避免文化冲突,有意识对原文进行缩减,以保证译文的通顺流畅易懂,同时也可以防止任何形式的歧义产生。中文“嫂”用来称呼兄长的妻子,或丈夫比说话者年长的已婚妇女,法文翻译为“belle-s?r”。在中国文化中,该称呼既可以表示对年长者的尊重,又表明了比较亲近的关系。但是,法文“belle-s?r”的含义更广泛,还包括“儿媳”“弟媳”“妻姐”等,比原文含义广泛。另一方面,在法文中,关系亲近的人习惯上以名字直接互相称呼。在这种情况下,译者省略了“嫂”,而直接用人名,这样就可以避免法语读者感觉到奇怪,也避免产生歧义。

原文:“蛮精嫂。”他说。

直译:-Belle-s?r Manjing

译文:-Manjing.

二是省略。译者需要简化原语语言结构,避免重复、冗余,省略不言而喻的内容,让译文变得更加合理,省略并不会影响读者对意义的理解。

原文:他们在山里找石头,他们能找出他们说的那种石头,他们说找出他们说的那种石头,这里的人就会发财。他们就是这么一群恬不知耻找石头的人。

直译:Ils cherchent des roches dans la montagne,ils peuvent trouver les roches dont ils parlent,ils disent quaprès la découverte des roches dont ils parlent,les gens dici pourront faire fortune.Ce sont un groupe de chercheurs de roches sans vergogne.

译文:Ces hommes exploraient la montagne à la recherche de roches et disaient quils pouvaient trouver ce type de roches;ils disaient quune découverte ferait la fortune des gens dici.Ils formaient,en effet,une équipe de prospecteurs sans vergogne.

原著中出現多处“石头”,为了避免重复,译文中用“prospecteur”(勘探者)代替了“chercheurs de roches”;为了避免冗余、简化句子结构,用“une découverte”(发现)一词代替了“ils disent quaprès la découverte des roches dont ils parlent”一整句,这样处理简化了句子结构,且更加符合法文表达习惯。

(二)扩展策略

一是增加信息。译者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语境进行扩展,使得译文更加清晰明了。陕西农民用“过事情”一词表达“举办葬礼”,如果仅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直译,意义是模糊不清的。陕西农村在葬礼结束后通常大摆宴席招待出席葬礼的亲朋好友,因此译者在译文中增加了“un banquet”(宴会)、“des funérailles”(葬礼)这样的信息。

原文:那天,村里过事情,他多喝了几杯……

直译:Ce jour-là,on célébrait quelque chose au village,il a bu quelques verres de plus…

译文:Au village,on avait organisé un banquetpour des funérailles.Il avait trop bu…

二是延伸内容。译者需要根据记忆中的认知储备对译文进行反复订正和修改,有时会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寻找一个新的、更忠实于原语意义的版本,准确再现原语所描绘的场景。

原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那些帽子金灿灿的,赤裸裸地袒露着,让人寒心。背阴处长者些草一样的东西,已经干枯了,像一片又一片垢甲。

直译:Sous la lumière de soleil,ces chapeaux étaient dorés, ?peine nus,ce qui fait ?trir les gens.A lombre poussent des choses comme des herbes,elles sont sèches,comme des morceaux de saleté et de carapace.

译文:Sous la lumière des derniers rais,ces chapeaux dorés, dépouillés et exposés à tout vent,en déprimaient plus dun.Dans un recoin ombragé,poussait quelque chose ressemblant à de lherbe,cétait déjà sec comme des écailles de crasse noire.

本例中译者扩展的地方有两处:“赤裸裸地袒露着”译为“dépouillés et exposés à tout vent”(袒露出来并暴露在风中),“垢甲”译为“des écailles de crasse noire”(黑色的污垢鳞片)。

(三)补偿策略

一是变化。即相对于原文的词汇或修辞上的变化,在下例中,“后脑勺”所对应的法文为“occiput”,这是一个解剖学词汇,意为枕骨或头部的后部,放在此处与文本整体格格不入。因此,译者改变了词语,选用“nuque”(后颈),使之更加符合文本整体的风格。

原文:他看着拉能的后脑勺。

直译:Il regardait locciput de Laneng.

意译:Alors quil regardait la nuque de Laneng.

二是替代。读者对原语文化的不了解会产生一定的误解,因此译者需要采用读者易接受和理解的表达方式。原语中用“感到肚子里钻了个苍蝇”表达因没有吃饭产生的不适,而法文中表达同样的感觉时并不是用“苍蝇”这个形象,而是“蚂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度,译者选择用“蚂蚁”替代“苍蝇”。

原文:他没吃饭,他出去了,他感到肚子里钻了个苍蝇。

直译:Il na pas mangé,il est sorti,il sentait une mouche perforer dans son ventre.

意译:Il était sorti sans manger et avait commencé à ressentir des fourmis dans lestomac.

猜你喜欢
理解
阅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怎样有效地上好初中英语课
借多样评价 品经典大餐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浅谈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