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安,王雪梅,冯 果
(西华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四川 610039)
据《中国白酒网》报道,2018年中国白酒产量871万kL,与2017年相比增长3%,2019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产量397.6万kL,同比增长2%;四川省2018年白酒产量358.3万kL,与2017年相比增长14%,2019年1-5月产量为152万kL,同比增长9.6%。从产量上看,白酒产业发展空间较大,行业前景较好。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得知,贵州白酒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四川,而山东、江苏和河南白酒产业集聚程度十分低[1]。在传统模式下,白酒产业主要是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通过在一段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依托一定的优势资源,逐步演化而成的产业集聚;还有企业扩张型产业集聚,由一个或多个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的白酒产业带动力主导,迅速扩张裂变而形成。现在,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结合相关的政策及制度优势,促使产业集聚模式向科技驱动和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转变,加速各地区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聚集。
国内学者有关白酒产业集聚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就。首先,侯亚景[2]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理论,指出我国白酒产业整体水平还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国际竞争力不足,需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推动白酒产业链完善发展和产业集聚,向曲线两端攀升。刘瑞[3]糅合了市场和效率结构假说,用模型检验得出我国白酒产业的效率和市场集中度是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龚成[4]也从产业集聚理论角度,对白酒产业集聚动力、特征和效应研究,提出引进人才和技术、打造配套集群、与白酒企业集群合作等可以解决白酒产业集群缺乏创新,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其次,吴莎莎等[5]基于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市场(Markets)(GEM)模型,指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集群具有较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品牌、技术、人才和政府等方面提出建议,加强白酒企业集聚。张敏等[6]以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对集群锁定效应进行研究,指出区域分隔化、技术溢出不足、政策失效等导致产业集群锁定效应。詹瑜[7]对贵州仁怀白酒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发展机制进行研究,从人才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和政府等角度提出建议。廖斌等[8]从资源、技术、管理、环境四个维度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白酒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体系,来解决白酒行业缺乏建设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
张凤婷等[9-10]对四川白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逐渐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相关产业扩展产业边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推动白酒产业集聚发展。刘蕾等[11]从价值共创视角进一步证明了白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
最后,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李丽等[12]研究川酒的品牌策略,从广告、公关、人员销售、销售促进四个方面将川酒品牌的传播与自贸区联系起来,说明自贸区的建设对川酒发展影响重大,有助于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集聚。李娟等[13]从生产、融资、质量、监管等环节说明自贸区对白酒产业的支持,有利于吸附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靠近。
有关产业集聚的研究,国外学者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SIERK A等[14]研究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模式研究,在投资外国企业时认为地理位置、制度和经济是投资集聚的关键因素。ASCHE F等[15]利用利润函数测试养殖业集聚效应,表明集聚外部性可以提高原始生产率或降低成本。HOFFMANN J等[16]用聚类索引来检测食品工业空间集聚的存在,分析指出产业集聚在加工和保藏食品中最容易发生,特别是行业的特点适当接近自然资源,故具有更强大的自我强制集群过程,如啤酒酿造、葡萄酒和牛奶等。LUÍS C等[17]研究了汽车行业的产业集聚,从产业内局部外部性,产业间本地外部性,员工分拆和区位固定效应四个假设中研究得出行业间的局部外部和员工分拆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了不同行业的产业集聚,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同时,国内诸多学者对白酒产业的集聚模式、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次研究主要对自贸区白酒高端产业的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2.1.1 白酒产业现状分析
根据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白酒行业产量比2015年增长20.35%、销售收入增长40.32%、利润增长40.66%。有关2015-2018年中国白酒产业产销量情况如表1所示[31]。
表1 2015-2018年中国白酒产业产销量变动情况Table 1 Changes in productions and sales of Baijiu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18
由表1可知,2015-2016年,中国白酒产销量在逐步增长,但从2017年开始,产销量逐渐下滑,2018年产量仅871.2万kL,距2020年的增加20.35%目标相差甚远,因此白酒产业需要提高产量。而2018年我国白酒进出口量保持增长,与2017年相比增长3.86%[18]。
表2 2015-2018年中国白酒产业效益变动情况Table 2 Changes in benefits of Baijiu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18
由表2可知,从2015-2016年,中国白酒产业销售收入不断上涨,2017年相较于2015年,有1.71%的增幅,但2018年的销售收入较2015年低,距2020年的销售收入目标相差甚远,但利润已达到2020年的目标;为实现2020年的目标,白酒产业需要稳定产量、提高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销售收入,因此白酒大省和企业需要较好的政策和市场机会。
2.1.2 白酒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指出,四川、贵州、河南、甘肃和江苏这五个省份白酒产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其中贵州白酒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优势较明显;其次是四川、江苏集聚程度最低。五省白酒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如表3所示[32]。
表3 2011-2017年五省白酒产业区位熵Table 3 Location entropy of Baijiu industry in five provinces from 2011 to 2017
由表3可知,贵州、四川的产业集聚程度高,其区位熵都在10左右,而江苏、河南和山东白酒产业集聚程度非常低,其区位熵指数均在1以下,但河南集聚程度略高于山东,而江苏最低。为了直观反映五省白酒产业集聚程度差异和变化趋势,绘制白酒产业集聚指数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贵州和四川的集聚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三省,四川集聚指数低于贵州,但从2012年都出现下降,至2016年开始回升;而河南、山东和江苏的集聚指数一直呈现较低且平稳状态,2012年的下降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禁酒令的影响,白酒需求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测算结果变小。因为各省的白酒产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如何利用各省自贸区的制度优势,促进白酒高端产业集聚,缩小各地区集聚差异十分重要。
图1 五省白酒产业集聚指数的变化Fig.1 Changes in gathering index of Baijiu industry in five provinces
根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自贸试验区为了更好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从市场准入、审批、投融资、保障和产业链等多个角度体现了自贸区对白酒产业的制度优势及吸附力。
2.2.1 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
《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指出,在制造业方面,农副产品加工、酒类等一般制造业领域完全放开,最大限度减少市场准入限制,降低投资、创业门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潜力活力;且建设市场准入统一平台,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2.2.2 在白酒审批制度方面
按照《关于规范行业秩序服务酒业转型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规范酒类生产经营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为酒企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对企业新项目、新品种许可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指导和服务。
2.2.3 在白酒投融资制度方面
《关于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着力发挥川酒优势,探索白酒产销体制创新,深化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功能,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国际性酒类产品展示、投资、技术等交易,打造中国白酒创新创业集聚地。创新白酒融资担保模式——政策性+商业性担保运营模式。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也推出了酒融通模式,酒企可以将库存原酒交由专业的仓储机构进行封存、监管,由酒交所对质押原酒做价值评估并承担保证购买责任,酒企利用酒交所批量授信额度获得银行贷款。
2.2.4 在白酒保障制度方面
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贸易中心2014年度就陆续颁布、修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多项制度,及时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并聘任了多种类型人才从事知识产权有关工作。
2.2.5 在白酒供应链制度方面
围绕生产、质量、交易、品牌、监管等多个环节创新建设白酒产销服务体系,如表4。
表4 自贸试验区对白酒产业的制度优势分析Table 4 Analysis on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pilot free trade zone on Baijiu industry
由表4可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制度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活力,在政策上引导白酒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提升了白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自贸试验区这些便利政策和优惠制度,对白酒产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白酒产业不断向自贸区靠近发展,如宜宾自贸协同区的成立,对白酒产业链上物流相关的当地企业,拓展了其监管、运输等业务,有利于实现白酒产业链协调发展,在自贸协同区引导白酒产业集聚;泸州自贸区打造了包材印务、仓储物流、会展等完整产业链的白酒产业集群,其中开展了酿酒机器人、酒类包装机器人设备研发,逐步实现酿酒智能化生产[19]。
基于以上对白酒产业集聚的现状、自贸区制度优势对白酒产业的吸附力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白酒高端产业向自贸区集聚的模式进行分析,一是白酒高端研发+自贸区平台+白酒产业园区模式;二是白酒营销+自贸区+国际市场模式;三是白酒高端产业+自贸区+旅游+文化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白酒高端产业向自贸区集聚模式分析图Fig.2 Analysis chart of gathering mode of high-end Baijiu industry to pilot free trade zone
3.1.1 模式一:白酒高端研发+自贸区平台+白酒产业园区
白酒高端研发+自贸区平台+白酒产业园区模式需要白酒企业、自贸区等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以自贸区为平台,共建白酒高端研发机构、白酒研究中心等,借助自贸区的特定优势,联合打造白酒产业园区,设立高端就业研发中心,为高端白酒研发、营销等提供场所,使白酒企业的研发技术和高端科研人才向自贸区集聚,使白酒集群产业发展重心从生产环节升级到技术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开拓等环节,推动白酒产业逐步向自贸区高端集聚[20]。
3.1.2 模式二:白酒营销+自贸区+国际市场
中国白酒是金字塔型的稳定高中低档品牌结构,覆盖各个层次消费者需求,顶端为高端品牌,如五粮液、茅台和泸州老窖,体现为更深层次的白酒文化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21]。针对高端品牌,应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一线高端品牌在国内知名度高,但占国际市场份额低,很难将品牌价值渗入国外消费者中,知名度较低,竞争日益激烈[22];自贸区的建设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白酒高端文化和价值的营销可以搭乘自贸区将白酒远销国外,传播白酒文化和价值。以自贸区为引擎,整合白酒产业国际高端资源,突破白酒产业的地域限制,建立白酒高端品牌-自贸区-国际市场畅通的高端资源流动与整合通路,建立白酒营销中心、国际酒业博览中心、国际酒业物流中心等,加快白酒品牌向自贸区高端集聚。
3.1.3 模式三:白酒高端品牌+自贸区+旅游+文化
白酒产业是一个高复合性、吸附性强的消费型产业;白酒的生产、制造、销售和运输涉及多个环节,具有与农业、服务业、文化业等关联度高,文化附着力非常强,向其他产业渗透力大、融合速度快、延伸能力强等特点。与2017年相比,2018年白酒产业的产量与销量分别下滑为27.2%和26.43%,因而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白酒产业不仅要提高内部竞争力,还需要提高外部竞争力,结合其他高效、绿色的朝阳产业协同发展,为产业集聚提升内外部优势,其集聚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白酒高端品牌-自贸区-旅游、文化协同发展集聚模式Fig.3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gathering mode of high-end Baijiu brand-pilot free trade zone-tourism and culture
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了大量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吸引白酒产业向自贸区内集聚、创新与合作,对于白酒产业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中国白酒产业集群内,小型白酒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构建大小酒企协同支撑体系,依附大型企业的创新和技术,使小型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一些改进[23];同时,在自贸区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小型企业还可以与自贸区进行技术合作,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大型企业更应该融入自贸试验区的技术创新环境中,自贸区内各种优惠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可以为大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降低研发、营销等成本。
白酒产业还可以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健康、环保和高效的朝阳产业,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形成高端白酒+自贸区+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集聚模式[24]。白酒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有白酒博览旅游、白酒工业旅游、白酒历史文化旅游、白酒地域文化旅游、酒窖遗址旅游、白酒小镇风情旅游等形式,将白酒的使用价值、收藏价值、文化价值、观念价值和体验价值与旅游产业充分融合[25]。且四川已实现全域旅游理念,通过旅游景区的积聚效应和协同效应促进白酒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使白酒产业集聚上升到新的高度。
通过对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集聚的制度优势、吸附力及模式分析后,为了提高白酒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高端集聚程度,其实现路径主要从政策、保障和长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如图4所示。
图4 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集聚的实现路径图Fig.4 Realization path of Baijiu industry to high-end gathering in pilot free trade zone
3.2.1 构建系统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撑
为逐步推进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集聚,分步骤、分阶段建立白酒产业政策体系,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完善各项白酒产业监管细则,形成1+X监管政策体系,推动形成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集聚的高质量政策体系及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围绕白酒企业的难点、堵点等问题,精准施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构行政效率更高、服务管理更规范、政策体系更完善的支撑自由贸易和市场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
3.2.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制度保障
首先,健全白酒企业信用信息应用机制。在自贸区内,与企业共同推进白酒企业信用监管制度改革,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其次,利用自贸区特定的政策优势,与政府、企业推动白酒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强化白酒产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最后,构建白酒知识产权产业化培育体系,完善白酒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探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提高制度保障,促进白酒产业与自贸区融合发展[26-27]。
3.2.3 建立长效机制体系,实现持续发展
在自贸试验区不断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和制度创新已趋于完善,市场环境十分良好,此时科技驱动将白酒产业高端集聚可以上升到新的高度。将政-产-学-研-企相结合,研发高质量白酒产品和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培养白酒专业化人才,为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28],如图5所示。
图5 政产学研企合作路径分析Fig.5 Analysis of cooperation path between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nd enterprise
由图5可知,构建政产学研企合作模式,需要白酒行业的企业、高校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构建政府合作机制,共建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白酒研究中心等,为各地区白酒产业的永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29]。在发挥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下,在自贸区平台内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知识等资源,形成白酒产业园区,使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集聚更加紧密。
(1)转变政府角色与服务理念。白酒产业集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因此,在自贸区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对白酒产业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使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集聚扫除障碍。自贸区内的创新具有可复制和推广的特点,在各地区白酒产业高端集聚过程中,对于典型和先进的经验,可复制和推广,使白酒产业迅速集聚。
(2)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强白酒企业、产业之间的内部联系。引导白酒企业联合做大中国白酒市场,将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跨越。在白酒产业集群区内,企业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规模有效扩张,加快白酒产业集聚。同时,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也是一种竞争的关系,通过竞争与合作,有效提升白酒市场对市场的开拓、占领和创新。自贸区内有许多便利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竞争赢得市场机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3)在自贸区特定优势下,打造企业品牌-地理品牌-国际品牌。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已经从企业品牌、地理品牌时代进入国际品牌,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和贵州茅台,其地理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故在打造集群品牌时,要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利用自贸区的战略优势,集中资源实施企业品牌战略,集群协会集中资源实施集群战略,共同推动国际品牌建设,将白酒产业推向国际高端平台,高端化发展[30]。
(4)人才和技术是关键。在激励的白酒市场竞争中,要开拓和抢占市场,技术和人才是成功的保障。因此,整合技术与人才,提升人才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必不可少。自贸试验区内,集聚了许多高科技产业和新型产业,聚集了许多高素质人才。白酒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该开发属于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与高校、科研机构或自贸区建立共同研发基地,形成极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自贸区对白酒产业集聚的制度优势分析后,发现自贸区对白酒产业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政策支持优势大;对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集聚的模式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由传统模型向新型模式转变,二是结合其他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对实现路径,从三个方面出发,结合自贸区,从政策体系、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体系进行阐述;最后,从政府、品牌、人才和技术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白酒产业向自贸区高端集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