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鸿 蔡文玉
(晋江市医院,福建 泉州362200)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1]。为调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认知情况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研究如下:
2018年1月,对某地区998名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常住居民且有本市户籍。(2)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理解能力,无语言沟通障碍。(3)受调查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其中,男548例,女450例。被调查者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69.9±5.4)岁。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上述被调查者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中的心血管疾病知识调查量表,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血管疾病知识[2]。研究人员向受调查者发放调查表,并详细告知被调查者该次调查的意义、调查内容、填写方式,现场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998份调查问卷,回收998份,有效回收率100%。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98例老年人群,高盐饮食占71.8%,缺乏锻炼占65.7%,体重指数超过24占49.6%,吸烟、饮酒占34.6%,高脂饮食占34.3%。男性人群的饮酒率86.4%、吸烟率83.5%显著高于女性(P<0.05)。见表1。
被调查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良好,对高盐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的危害认知较好。见表2。
表1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表2 被调查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分析
被调查者对心血管疾病症状的认知情况:消化道症状占19.8%,高血压症状占12.1%,冠心病症状占13.6%。见表3。
表3 被调查者对心血管疾病症状的认知情况分析
被调查者希望获得心血管疾病知识的途径:社区门诊及医护人员介绍占77.5%,电视、广播占70.4%,宣传手册占23.1%。见表4。
表4 被调查者希望获得心血管疾病知识的途径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已成为导致国民死亡的重要疾病[3]。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持续增加,特别是肥胖、饮酒、吸烟等已成为导致心血管事件几率升高的主要因素[4]。
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对998例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998例老年人中,高盐饮食占71.8%,缺乏锻炼占65.7%,体重指数超过24占49.6%,吸烟、饮酒占34.6%,高脂饮食占34.3%。男性人群的饮酒率86.4%、吸烟率83.5%显著高于女性,提示老年人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等比例较高,这些均是导致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5]。
本文研究还发现,被调查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这有可能导致行为、生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提示在接下来的健康教育指导中,应将教育重点放在加强戒烟、控烟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行为习惯改善方面。
本文研究还发现,被调查者对心血管疾病症状的认知非常不到位,受调查者普遍不知道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状,这说明被调查者严重缺乏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知识,即使自身出现了一些症状,也难以分辨到底是不是心血管疾病,有可能因此延误治疗。本文研究还发现,社区门诊及医护人员介绍、电视、广播是受调查者期望获取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来源,从侧面反映出居民希望通过医护人员、门诊等专业的渠道来获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增加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获得专业的个体化指导。护理人员应多走进社区、多开展现场教育活动,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更好地提高人们认知、改善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6]。
综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认知情况较低,相关部门必须从多角度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