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莉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423000)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1]。但是ICU患者常常病情较严重,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多数存在意识障碍、排尿障碍,同时ICU患者常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常需要进行全程护理[2]。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3-4],ICU常规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状。然而,舒适护理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舒适性为护理目的护理模式;奥马哈系统则能够把问题分类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价,进而改善对患者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故两者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舒适度[5]。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在ICU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ICU心内科病房收治的12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ICU心内科病房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63例患者,男32例,女31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为(60.31±8.51)岁;疾病类型:冠心病患者30例;心肌梗死患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观察组63例患者,男33例,女30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为(60.40±8.54)岁;疾病类型:冠心病患者31例;心肌梗死患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对比两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ICU心内科病房收治患者;(2)生命体征稳定者,预计生存期>1年;(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交流者;(2)ICU预估停留时间<2d者。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其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位;并保持皮肤干爽,预防压疮的形成;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其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指导、咨询:护理人员积极的向患者介绍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改善其不良习惯;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帮助其进行户外运动。(2)治疗与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心内科健康知识讲座,并发放心内科健康手册,并指导进行学习;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并鼓励患者积极的与别人进行交谈。(3)个案管理:对于有心理问题患者,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并疏导其不良情绪,可采用音乐疗法等方式进行干预;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可播放舒缓音乐或根据病人的个人喜好,提供相应的助眠措施。(4)监督:指导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按时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情况,并让患者家属进行监督。
护理舒适度:患者干预后情绪平稳,能够正常入睡,无痛苦表现判定为舒适;患者干预后有轻度焦虑或抑郁,睡眠不足且有轻度不适感判定为一般;患者干预后情绪波动较大,无法入眠,有明显疼痛感判定为不舒适。其中护理舒适度=(舒适+一般)/总例数
*100%。
生活质量:利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分别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每项的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者患者干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运用软件SPSS18.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和n(%)表示,并依次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舒适度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ICU心内科患者均为病情危重患者,需要24小时监护和陪护,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6],大量ICU心内科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担忧等,并且由于患者病情较严重需要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或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许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效果不佳[7]。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舒适度比较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析(±s,分)
组别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生命力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值P值干预前61.02±6.10 60.92±6.09 0.092 0.927干预后80.24±8.02 89.12±8.91 5.880 0.000干预前62.38±6.24 62.30±6.23 0.072 0.943干预后81.15±8.11 90.51±9.05 6.114 0.000干预前61.27±6.13 61.23±6.12 0.037 0.971干预后78.36±7.84 88.46±8.85 6.780 0.000干预前59.23±5.92 59.16±5.92 0.066 0.947干预后81.24±8.12 89.36±8.94 5.337 0.000组别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心理健康 总体健康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值P值干预前57.23±5.72 57.18±5.72 0.049 0.961干预后79.58±7.96 88.23±8.82 5.778 0.000干预前55.16±5.52 55.12±5.51 0.041 0.968干预后77.16±7.72 84.22±8.42 4.905 0.000干预前54.19±5.42 54.11±5.41 0.083 0.934干预后76.35±7.64 83.68±8.34 5.144 0.000干预前57.23±5.72 57.19±5.72 0.039 0.969干预后78.22±7.63 86.36±8.16 5.783 0.000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n(%)]
然而,奥马哈系统是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标准化、综合性的护理实践分类系统,有助于护理人员促进临床实践、语言记录和信息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8]。舒适护理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目的的护理模式。故两者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对ICU心内科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舒适度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7%;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7%。充分说明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显著提高护理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从健康教育、治疗与操作规程、个案管理及监督等方面,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强康复信心;并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每日监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护理舒适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心情改善,从而使得其生活质量提高。故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ICU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明显提高护理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