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芮莎
摘 要 教育技术作为近几年非常火的专业,被应用于各类教师职业培训与师范生教育中,也是国家各项政策中所提到的教育发展大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六年关于教育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师范生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并针对目前该主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扎根理论;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04-03
1 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
教育技术能力作为现今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对智慧环境必备专业素养,融入师范生教育与各类教师职业培训,国家也出台政策强调师范生及教师要格外注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师范生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问题与建议,为师范生培养教育工作助力。
从国家政策看发展,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5],“互联网+”的提出也在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为更好地适应智慧环境,教师应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有些研究者认为,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即“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非常适合培養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5]。一些地区尝试通过课件大赛、互动交流沙龙等提高现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鲜活性。智慧教育的发展也为教师提出合理熟练地运用教育技术能力完成教学的要求,但中高考这类的应试考核验收会阻碍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促使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进行便捷教学。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技能要与就业和社会需要相匹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3]。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能力来适应现阶段的教育,要从教师个人、学生和学校大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技术的各方面变革都影响着教学,一些慕课等网上学习资源的出现,促使教师应该具备更好的能力去整合这些优质资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4]。2019年,一些学者开始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适用于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测评模型。在此之前,国内外权威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框架已经有很多涉及信息素养问题,可以应用到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包括美国200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2015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英国2011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七支柱标准》等。以我国2016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为参照,整合适用于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框架TPACK、“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等相关研究,构建师范生信息素养测评理论模型[1]。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用扎根理论对现有的理论模型进行补充,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现阶段从事教育行业以及教育技术专业相关的师范生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并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更好地丰富师范生适应智慧教育的教育技术技能的影响因素,总结框架。
3 访谈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访谈对象的选取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教龄学龄的要求,确定为教师、师范生以及和教育技术专业相关人士共11名,采取线上一对一形式进行访谈,尽可能保证访谈的全面性和信息的有效性。
4 访谈内容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题对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11组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内容,先按照访谈者顺序将信息进行排列挑选,之后将整理出的125条有效信息进行初始概念的概括,再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工作。访谈主要围绕以下五个问题进行:
1)您认为教师的哪些技能算作教育技术能力?
2)在您的任教/师范生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教育技术的?遇到过哪些困难?
3)您认为培养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什么地方?
4)您认为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5)您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技术能力?
5 编码过程
开放性编码 多篇文献提到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访谈中,大多数访谈对象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视为主要的教育技术能力,所以开放性编码参考这五个维度,将初始概念归为态度与意识、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学习与发展、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影响因素这七个类属。
主轴性编码 参考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三方面内容,在进行开放性编码之后,将主轴性编码定义为四个主类属,将开放性编码的七个类属中的态度与意识、技术素养归为基本信息素养,计划与准备、学习与发展归为学生学习素养,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归为教师教学素养,影响因素总结为外界影响条件。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即在前两次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主类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复分析,提炼出核心类属作为研究框架的中心。本研究最后将核心类属确立为“师范生适应社会教学的过程”,如图1中虚线部分所示。得到主类属间逻辑关系结构图之后,再将主轴性编码的七个类属分别对应在主类属上,得到图1,即师范生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图。
6 归纳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