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一体式”新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0-05-11 12:13任建青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训异构课题

任建青

自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教师培训工作已由过去的浅表性、碎片化培训发展到了以内涵性、系统性为特征的“研训一体式”培训。所谓“研训一体式”,即指研究和培训的融合。其中,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是指管理主体针对教师专业素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类型化问题等实施指导,帮助其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研训一体式”就是要将这两个过程高度融合,在一定区域内使科研、教改、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统一起来,形成省时高效的、多元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这种培训新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指两位以上教师上“同题课”,或者是两个以上教师(单位)搞“同主题活动”,但“题同而法异”。要求具体到课时的教学(活动)主题必须相同,但积极倡导施教者将自己的“异思异构”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达到殊途同归之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课异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横向交流、同台亮相的平台,将“同伴”的文化底蕴、基础功底、学科素养、最新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组织学习者的方法策略等全面展示出来。

案例:2018年4月,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应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整个活动设14个活动点学校,有76人次教师作课,从全市聘请了76人次“实力型”专家跟踪指导活动,参与教师达到900余人。

每场活动每学科都是由2名教师“同课异构”,2名专家跟踪指导,主要活动程序是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家点评和专家讲座。这次活动紧紧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应用‘同课异构”的活动主题,依次按照“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作课教师说课展示、参与教师研讨交流,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培训等三个环节有序进行。本次教研活动突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成果应用”的主题关键词,创设了“同课异构”的展示环境。语文、数学、英语等大学科借助教育联盟平台开展活动,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和受益面。音乐、美术、物理、化学、思品等学科集中了全县同学科教师参加活动,发挥了全县平台的师资优势互补、互为观摩学习的优势,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二、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即在充分调研区域性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活动主题,组织教育教学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现场教学示范;组织名师、专家莅临教学现场,既是观摩者,又是指导者,以“双重角色”参与活动。名师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技巧“送给”教师,专家将教育教学理念、理论和努力方向“送给”教师,切实解决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由于兼课任务重而外出学习机会少的问题。

案例:2018年11月28日,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7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该校精准扶贫帮扶点———平定县柏井镇柏井中学、柏井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送教教师作示范课7节,70余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通过骨干、带头人教师示范作课、规范说课,参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导向,对如何规范说课、有效说课等有了明确的认知。通过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同学科教师互动和专家点评指导,提炼出了作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两大亮点:一是对教材的大胆补白;二是准确确定教学难点并有效突破难点的教学,都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教育针对性非常强。由此,参与教师又对科学处理教材、合理把握教材、结合实际取材来服务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题实践

课题实践,即在课题思想、课题精神的引领下,围绕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的操作要素,以课题实践课(活动)为载体而开展的研训活动。其形式或以课题实践课(活动)单项展示实践,或以课题实践课与非课题实践课“同课异构”,再结合“送教下乡”研训活动进行,研训活动的质量内涵带来强大的震撼力。此方式对于真正唤醒一线教师、领导的课题意识、教科研意识,引导大家走上科学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案例:2019年5月23日,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深入锁簧联校锁簧示范小学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山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四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展开,市教科所、县教研室、县进修校有关专家,县实验小学、锁簧联校、张庄联校共60余名领导、教师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和主题研讨两个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以课题实践课和非课题实践课进行“同课异构”。主题研讨中,先由课题组两位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之后,教师、专家基于“有课题指导和无课题指导”分别表现出的课堂特征、学生特征、教育教学效果等,以及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诊脉、提炼。经历了整个活动过程,大家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看到了“同样的学生因不同的教师施教而表现出的相差甚远的生命灵动和智慧生成,相同的教学主题因不同教师开展教学而传达出风格迥异的教学风采”的鲜明对比效果。

四、主题对接

主题对接,即在两个以上的研训主题中找到契合点,以此作为一个新的主题,然后分点明确研训目标,从而实现分主题的问题解决。如县进修校将“‘国培计划(2017)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活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专家讲座”活动与教育联盟教研活动三个主题相对接,确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经验展示交流”活动主题,然后以活动环节设计将三个主题的内容目标进行落实,同样收到了一箭双雕的研训效果。

案例:2017年11月至12月,项目组组织了全县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经验交流展示”活动,在各联校、各中学推荐人选的基础上,县进修校项目组进一步遴选,确定了中小学各5名教师,进行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经验展示交流,来自全县的360余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从现场经验展示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出,广大教师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显著的应用能力提升,借助网络资源和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创课等深度融合应用的教学已经走在路上。如陽泉师专附校的数学教师安瑶宇,在课堂上多次植入微课,呈现问题,解释“鸽巢问题”的概念;将APAD终端分发给学生,利用“作业盒子”进行课堂练习,针对平台的统计情况解决学生的练习疑难,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既增大了课堂练习容量,又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教师,都通过本项目的培训使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全县教师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目前,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已经开始试行推广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将“研训一体式”培训与线下校本研修、县培、市培、省培、国培等全部纳入教师研修学分评价范畴和对学校的考核评价,这必将对“研训一体式”教师培训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研训异构课题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研”
有效的组织保障是抓好“联片研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