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成教育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5-11 05:52王通镇
考试周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流动人口学习习惯

摘 要:现阶段,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习惯方面,还存在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动力、不能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培养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教育现状,并从深层次剖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流动人口;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也逐年扩大了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由此日益凸显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其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习惯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证实,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儿童的发展,带来很多积极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所提供的人文科技环境和教育教育环境更加良好,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发展;二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被城市生活所潜移默化的改变,由此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支持,促进了儿童的发展;三是家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缺席,能更好地监护儿童的成长。由此可见,这种家庭式的人口迁移极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很多流动人口子女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改变的教材,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很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成了学困生。而心理适应、智力发展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甚至决定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自身教学的行为细节不断调节,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日渐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纵观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对学习习惯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学习习惯上。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通常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成系统、比较零碎,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更为突出。因为流动性,教师要拉长习惯培养周期,各个年级之间过渡和衔接不紧密,缺乏明显的学习习惯特征。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将相应的要求提高。对学生的训练不严格,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如何促进流动子女学习习惯的养成,意义非常重大。

二、 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流动人口经常被讽刺和嘲笑,原因就是“我家太穷”“知识太少”“我是外地人”,而正是因为这种经济、文化和制度上的差距,对流动人口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流动儿童学习及生活产生消极心理的根本性原因,是不公平待遇、遭受歧视等。据调查,××小学的流动人口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不愿意主动亲近老师和同学,不了解老师要求的良好习惯的内容,也不主动要求自己去养成这些习惯。同时,一些本地学生父母亲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被流动儿童传染上疾病,招收流动儿童会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对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流动人口子女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1.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流动人口的家长多数来自农村,具有很大的工作强度。通过××小学的入户家访活动表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非常敏感自己是流动人口,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他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尽可能地满足,使孩子养成懒惰、唯我独尊的习惯。一些家长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根本不写作业,成为班级的学困生。还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顾及,不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 缺少必要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父母在外出打工时,常常会将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亲属照看。而这些监护人仅仅是对吃穿问题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少顾及,不能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三)学校因素

1. 评价机制滞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分数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很多学校上上下下都在抓分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2. 师资队伍不稳定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导致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无法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性。以近3年为例,××小学2017年在编教师为48位,到2018年迅速增长为60位。由于不能保证学校的大循环制度,教师轮换频繁,造成一些教师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能静心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3. 管理不科学

为了管理的方便,有些学校将流动人口子女以实验班的形式独立建班,而这种“人为的隔离”,使一些流动人口子女产生新的不公平感、自卑感、孤独感、受歧视感。所谓实验班对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和人际融合极为不利,甚至有种群隔离之嫌,使流动人口子女對城市、城市居民充满了抵触。

(四)学生因素

习惯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密切结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据××小学2019年开始的教师大面积入户家访活动显示:在身边缺乏典型的榜样示范,家长缺乏指导能力,家庭本身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则形成不良循环,形势相当严峻。

三、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公平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即是教育为公,文化为公”。为了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让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子女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为城市输入了新鲜的血浆。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努力营造优美的和谐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流动人口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城市这个大家庭中健康生活和成长。

(二)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强化对流动人口子女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是培养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主阵地,以此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班会活动、教育讲座等,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远离故土、存在自卑心理倾向应充分考虑。尽可能地采用表扬、赏识和激励等手段,对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努力挖掘,将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扫除,关心他们、善待他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采用具体的指导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交流各自在行为习惯方面养成的经验,以有效监督流动人口子女习惯养成。

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身上的诸多问题,很多都是由家庭情感、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今后的德育创新实践中,学校应协助家庭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家长会、家长论坛等形式,将必要的子女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向家长传授。引导家长重视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实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倡导合作交流,培养健全人格

自二战开始,西方国家就建立了“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制度,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将更多的教育经费向相关的公立学校拨付。对教学辅助人员进行配备,并给予教师更多的额外补贴,并将更多的学前教育或课外辅导向这类儿童提供。

在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中,为了让孩子们对教育的魅力有切身感受,享受到城市的魅力,就需要通过相互学习,培育尊严,树立信心。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和黏合剂,对流动人口子女开展教育。在一些纪念日和重大节日,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以感恩节、重阳节、教师节、雷锋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流动人口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在流动人口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少年,由此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提高全面教育水平和全民素养的必要途径,就是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公平接受各学段教育问题。以养成教育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提高,以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晓霞.学校生厌学问题研究:基于教师维度的分析[J].教育观察,2013(9).

[2]朱旭良,赵俏卿,许敏华.促进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3]许传新.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研究,2009(3).

[4]陈锦.上海市学校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何资桥,黄宁,曹中平.进城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5).

[6]张丽华,张莉.学校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2).

[7]张文培.进城民工子女归因方式、学习适应性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通镇,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花园学校。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流动人口学习习惯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