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课程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及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素质打基础阶段,音乐课程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审美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践可知,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表演创造是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拓宽音乐视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不断创造,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表演创造;小学音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谣、童谣均是充分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形象性强、角色鲜明、极具故事性,能够充分引发小学生边唱边演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表演创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拓宽音乐视野,从更深层次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演”的形式,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只要是经过努力的创造,引导他们表演的优雅舞姿,动作的协调,都是他们对音乐魅力最真切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艺术实践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表演创造活动,使得学生在不断的表演创造实践中亲近音乐、加深音乐审美体验。但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中发现表演创造教学手段很少出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小学音乐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到表演创造的重要性以及缺乏有效的应用途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入剖析表演创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 表演创造,实现学以致用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较多的节奏学习与练习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有些节奏是比较难理解弄懂,音乐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记住并熟练表演出节奏,而表演创造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通过恰当运用句子创造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音乐节奏:‘×—×|×—×|×—×|×——‖,学生对其中的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时值总是难以准确把握,教师可以通过仿照上述的节奏进行优美的句子创造表达进行示范:雨—滴|落—在|草—地|上——,然后要求学生积极展开联想思考,按照上述节奏型创造出一模一样的句子,如有的学生说出:星—星|挂—在|天—空|中——、我—们|坐—在|教—室|里——‖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思考创造的句子按照节奏表演出来,通过一轮的演练,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就轻松自如了。能够简单表演创造句子,掌握简单节奏,对更难更复杂的节奏也能轻松掌握了。
二、 表演创造,提高综合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音樂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强调,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加乐于投入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众所周知,音乐审美并非具体可感知的物件,难以通过语言描述或某种方式让小学生清晰理解接纳,若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使得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更加困难,加上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音乐课程教材中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需要小学生通过实践才能感知,如节拍、音符等,均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选择一定的辅助手段,而表演创造是其中最能帮助小学生达到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因为表演创造十分贴合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符合小学生探知心理,成为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对音乐中的强弱快慢乐句、乐段进行表演创造,使得抽象难懂的音乐元素形象起来,音乐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快乐,为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化审美体验奠定良好基础。
(二)启发小学生想象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表演创造能够让学生拥有宽广自由的想象天地,为小学生搭建音乐翱翔的平台,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造自己理解的音乐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小学生在表演创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角色、场景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四季童趣》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学习完毕后,开展独立的想象:“春天里,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夏天里,会发生哪些动人的故事”“秋天里,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冬天里,有哪些迷人的景色”等等,学生通过联合实际的想象,并把想象融合到音乐中创造并表演出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提升小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必须建立在音乐记忆之上,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接受音乐、热爱音乐。小学音乐学习是初级阶段,也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学习内容涉及较多基础而又抽象的音乐元素,如节拍、旋律、音高、力度强弱、歌词等等,都需要小学生熟记于心,之后的音乐学习才能得心应手。但是由于节拍的快慢、音高音低、旋律表现都十分的抽象,小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快速形成记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以下情形:在歌曲演唱学习中,教师需要不断反复提醒这首音高、那首音低,这首强音、那首弱音,哪怕教师的多次重复提醒,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难以记住,就算课堂上能勉强记住,下课后都会很快地忘记。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表演创造的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就明显得到改善。例如,在教学音列这一抽象的音乐元素时,教师可以把音符创造性地画在楼梯、楼房上,给音符赋予各种各样的角色,然后带领小学生一起创造喜爱的故事情节,再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从而将抽象的音高、音低的关系转变成小学生经过思考、想象、联系日常生活的关系,加深小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达到日后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说起音符,在学生脑海中必然回想起相关的表演场景。由此可见,表演创造的教学手段能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象化、丰满化、立体化,将童谣歌曲丰富多彩、戏剧化,使得童谣通过每一个学生参与创造过程中能想、能玩、能看、能跳、能演,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使得小学生牢牢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强化记忆。同时,通过对音乐素材进行的再创造表演,能够实现全面调动小学生的肢体、语言、表情、语气等等,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语气来进行歌谣演唱,把歌唱变成表演剧,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而不仅仅是语言刺激,同时在这过程中牢牢记住音乐表现出来的强弱、高低。
(四)锻炼小学生合作能力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表演创造能够制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相互交流、相处、合作、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交际能力、思考能力与组织能力。通过小学生通力合作,结合音乐素材合作表演创造,一起经历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从多个意见到达成共识,商量确定表演节目的内容,到共同合作把内容用更好的手法表演出来。这期间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处交流和合作能力。在表演创造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 表演创造,激发师生活力
(一)表演创造,促使小学生“活”起来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是活泼好动的,通过表演创造才能充分适应小学生年龄及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地成长。缺乏表演创造的小学音乐课程是沉闷而枯燥的,“闷课”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中。众所周知,“闷课”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极大地抑制学生学习思维拓展,磨灭学习热情。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运用表演创造手段,比传统“闷”课堂鲜“活”多了,让整个课堂充满朝气与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四季童趣》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歌曲部分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自行表演创造歌曲。在自由创造时间里,学生各自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自成小组商量歌曲的表演创造。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上台表演环节,有的学生直立着扮演大树,有的学生半蹲着扮演雪人,有的学生又唱又跳扮演美丽动人的春姑娘,神态各异,各自沉醉在自己的角色当中。通过表演创造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意识,让学生脑筋活动起来的同时,全身心都活動起来,把生硬的知识灵活运用、内化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二)表演创造,促使教学“活”起来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往往受制于教参书,教师,一味按照教参书内容一板一眼的实施课堂灌输式教学,未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更别提自己创新、创造知识。通过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加入表演创造手段,教师必定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哪些部分、哪个环节可以适用表演创造,如何带动引领学生开展表演创造,当学生完成表演创造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对于好的地方给予表扬,不足的地方指出并给予修改意见或建议,才能达到整个表演创造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所以,势必带给教师更多的挑战,促使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都全身心融入表演创造当中,使得教师从焕发鲜活光彩。
四、 表演创造,促进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左右脑平衡开发的有效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而表演创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音乐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唱歌与跳舞,通过表演创造,对于学生内在素质而言锻炼手、脑、眼、耳的协调配合,提高大脑与肢体、五官的反应灵敏度,潜移默化提升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学会展现音乐之美;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外在素质而言,从小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通过表演创造为团队出谋划策,贡献自己一分力量,拥有团队精神、健全人格。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表演创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表演创造形式,使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嘉怡.小学音乐课中“歌表演”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15).
[2]赵莎.浅谈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J].新课程,2016(6).
[3]周启琴.用爱的声音传唱:论小学音乐赏析教学[J].新课程,2014(12).
作者简介:
李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