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素材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必经过程,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倡导文化传承和素养提升的新时代,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并且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让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本文笔者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
一、 前言
所谓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也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在语文应用中,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解放思想,获得思维的新生,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宽领域和理性地分析问题,寻找答案。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思维而言,能够避免学生走进思维“死胡同”,跳出死记硬背的僵硬化学习模式,对学生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正是基于此,我们教师倡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质
批判性思维相比较于其他学习思维而言,难度更大,其不仅包括学生的洞察思维、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同时也包括学生大胆求证的态度。在对某件事情进行批判,或者从批判的角度阅读课文时,学生需要调动这些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将批判思维价值发挥出来,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现象,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更全面地认识客观事实,并且评价客观事实。故此,批判思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其实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辨、具有怀疑精神、问题意识和破旧立新的胆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最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三、 批评性思维与初中语文阅读的关系
从当前语文教材编排来看,文本阅读占据教材的三分之二。足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要什么呢?阅读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关于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而只有敢于批判的人,才能破旧立新,从文本中解读出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思想情感、不一样的价值观。这种不一样是一种个性,也是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前提。新时代需要这种有个性、有不同,敢于批判的人。故此,语文阅读教学其实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而学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维后,也更容易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
四、 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引导探究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应该从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着手,只有当学生能够理性+感性地解讀阅读文本之后,批评性思维才是合情合理的。故此,我们一开始应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各种和文本内容相契合的生活情境,以强化学生的批判意识。针对此,笔者建议开展探究式阅读,通过探究活动,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解读文本内涵,并且在挖掘文本内涵的过程中理性地解读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情感,树立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我们教师只需要提供自读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整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和修正的作用。
思考题1: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从明天起”,而不是“今天”?(提示:海子终身清贫,不像徐志摩衣食无忧。)
思考题2:如何理解“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示:“只愿”二字表明诗人与尘世的人不同。)……通过设置两个开放性思考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其他知识进行作答,尤其是思考题2,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理解角度谈一谈诗人与尘世的人不同,指出具体表现于何处,让学生思考,整首诗着笔于幸福,但真的读到了幸福吗?为何老师读完整首诗一股“悲凉之意”袭上心头呢?你认为诗人当时是否真正感受到幸福,从何处可以看出呢?如此一来,真正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品味诗歌,阅读文本,尝试着去和诗人对话,甚至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从诗人的生活困境这一理性角度和诗人美好愿望这一感性角度解剖本文,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探究感悟中养成。同时,也借助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立足于作者的视角去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深化。
(二)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开放性思维也是批评性思维养成的前提,只有更加开放的思维才能让学生思维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的思维才会促使学生有胆识去另辟蹊径,辩证地解读文本。故此,笔者建议我们开展问题教学,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因为问题是唤醒思考的材料,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连串值得人探索的问题,往往能够唤醒人的思考细胞,能够将人的思维引向深处。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设计个性化、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有方向地展开阅读学习。例如,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我们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指导前可以先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完成阅读预习。比如要求学生以2~4为一个学习小组,以“①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②他为什么离开东京?③他为什么学医?④又为什么弃医从文?⑤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个问题串为共同学习任务,让学生一起探究问题,总结结论。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中来,又到问题中去,来来回回地思考和探索,以问题贯穿文本,更容易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探索,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思维活跃的目的。当然,以问题串为学习任务,不同学生在探索问题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会更加全面和准确。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会带来更多的思维摩擦和碰撞,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实现集思广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
多样化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不妨也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比如辩论赛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就一个论点展开辩论和探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互相交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话”,从而为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夯实基础。
例如教学“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这一知识时,我们就可以“人无信不立”为辩论主题,启发学生就此展开论述。课前要求学生就这一论点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论据,包括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身边的事实、社会相关新闻等素材,提前为辩论活动做准备。课堂上在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论点“人无信不立”,反方论点“人可以不守诚信”。针对此,我们还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比如另例主题,开展“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的利弊”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一场课内探讨走向另一场课外探讨。真正借助辩论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完善,懂得辩证地思考问题,辩证地解读生活现象,批评性思维也因此养成。
(四)求真务实,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追求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合理性,这就是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重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记着,只有回归文本,全面分析论点和论据,才可以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推论。同时,求真、务实也是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的特质,所有的阅读活动都必须尊重原著。换言之即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脱离原文的阅读理解容易产生读者的主观想法,甚至产生与作者原意相背离的想法,显然这不符合阅读教学的宗旨。故此,我们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时,要启发学生反复追问自己:“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作者的真实意图还是读者主观强加的想法”。也要不斷追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个的”“这个结论有没有扩大文本要断定的范围”。只有通过反复追问、反思,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再次回归文本,让学生的理解更接近文本本意,更与作者本来的态度和情感一致。
当然,批判性思维强调多元解读文本,这是一定需要的,但是无论我们从哪些方面解读文本,都不可脱离文本,脱离作者的意愿,否则阅读文本就失去了本真价值。我们只有建立在文本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多元解读,才是合情合理的。不可否认,不论读者的地位多么显赫,经典的文本不会随着作者的死去、读者的更迭而褪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思维回归文本的原因。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改革之路上,我们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好动向,加强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当学生具有良好的、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后,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对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容易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价值观。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也会更加全方位,更容易从多个角度去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从而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保障。我们教师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批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生长。以上乃笔者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廖冉,赵丽琴.不要只让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美国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的启示[J].语文建设,2005(10):40-42.
[2]赵慧.在校本课程中渗透批判性思维训练:北京八十中学“枣娃看世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6(7):18-20.
[3]欧阳林.思辨性阅读:从理解、求异到建构[J].语文建设,2018(1):18-21.
[4]张运申,朱学文.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的体会[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6-27.
[5]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2018(1):69-70.
作者简介:
戴长志,四川省资阳市,四川省安岳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