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课练教学效果探析

2020-05-11 06:19陈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课练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

陈刚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与课程目标,其中运动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包含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几个方面。而体能课课练又是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基本学练方式之一,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文章对高中体育课堂中课课练的组织与设置做出了新的解释和阐述,以供一线体育教师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课课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35-02

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不断变化,其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而,不少专家都在不断修订和完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以使其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练就他们的健康体魄及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课课练作为体育课堂中的辅助内容,其对于课堂主教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只有具备较扎实的体能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运动技术,继而才会更完整地展现运动技能,最终在体育展示与比赛中得以更好地呈现和发挥。

一、高中体育课堂渗透课课练的原因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对以往课程标准的变革与完善,在新课程标准中,体能练习作为重点内容被专家提出,因此,可想而知,体育课课练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或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专门安排体能练习,其中包括一般体能内容和专项体能内容。在体能学练中,要充分考虑体能练习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根据自我的课程内容增添补偿性的体能练习,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运动技术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能全面与协调发展。

2.学生学练运动技术的辅助体能需求

学生运动技术的习得不是单靠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分解技术动作即可完成的,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基础才能更好地习得相关技术动作。如学生没有一定的腿部爆发力,难以掌握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及跳高等相关跳跃性动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柔韧性,也难以完成体操技巧动作、田径跨栏技术动作及武术中的劈叉动作。这些体育课程中需要学习的相关球类及基本运动项目,都是建立在一定体能辅助的基础上才易于完成的。因此,学生练好体能素质是掌握好运动技术的基本需求。

3.学生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基本保障

体能基础是学生创造优秀运动成绩的基本保障。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能做支撑,何以在体育运动场上或竞技体育场上更好地进行体育展示与比赛呢?如教师组织一场简单的篮球赛,学生对跨栏跑的基本技战术都有一定的掌握,但随着栏架数量的增加,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能基础,那么便很难在比赛场上发挥出应有的风采与价值。因此,体能作为运动项目比赛场上的辅助形式,仍然存在无法替代的地位与价值。

二、高中课堂渗透课课练的主要模式

1.在准备活动中渗透课课练内容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准备活动的充分补充,学生就容易有运动损伤或者其他相关问题出现,因此,教师对一节课准备部分的设计与安排要考虑充分,无论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还是专项性准备活动,都是为了较好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如在体育课准备部分渗透课课练内容,教师可以考虑在本节课的主教材部分加入相关的体能练习,比如本节课是学习体操技巧,体操技巧学练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比較高,所以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待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之后,可以进行延伸性的动静态拉伸练习。

2.在主教材教学部分渗透课课练内容

主教材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核心部分,学生学习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备好本节课的主教材部分,根据其技术动作设计相应的体能练习或者对所需的相关肌肉运动进行补偿性练习,这样不仅从技术上对体能要求进行完善,同时可对相应的体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弥补。比如在健身啦啦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韧带拉伸、直角支撑、下肢力量弹跳、仰卧起坐、仰卧举腿、平板支撑、俯撑两手交替摸肩等一系列的课课练内容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健身啦啦操动作的习得效率。

3.在专门性体能部分渗透课课练内容

专门性体能课也是现在俗称的体适能课,这种课程是近几年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起来的。笔者参加过一系列高中体育的教研活动,有很多教师会选择体适能课作为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各种器材都比较感兴趣,他们在教师的轮换组织中尝试着不同的专门性体能练习。因此,就目前中国学校体育教学而言,部分学校体育教师会选择体适能课程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在体适能课中,教师应该配以怎样的课课练内容才能更好地完善这一节课呢?此时,体育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随机调整自己的课课练内容,可以选择不安排任何课课练内容或者只安排本节课练习的相关肌肉柔韧性拉伸练习,这样能让学生体能在一节高强度的体适能课中得到一定的缓冲和补充。肌肉的伸展性是学生学好体育项目的基础,也是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保障。

4.在结束部分渗透课课练内容

结束部分是一节课的最后部分,有的教师会对结束部分的内容视而不见,有的教师会在公开课或者展示课中将结束部分进行充分展示。而在平时的常规课中,教师正常上完教材内容之后,便不会再安排学生进行放松。笔者想要表达一个观点,一节课中既然安排了结束部分,那它就有存在的必然道理,结束部分的设置是教师对本节课的一种总结和点评,也是学生对自我学练成果的评价。

总之,不管教师在何种阶段选择课课练内容,其最主要的宗旨都是根据本节课的主教材部分选择相对应的体能学练或者补偿性学练。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部分,要研究透教材内容,将教材中需要教授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有效分解与组合,思考出与运动技术相关的体能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领下,对于体育课中体育项目的学习,便会更加的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课课练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