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刍探

2020-05-11 05:57王瑞林
成才之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游戏

王瑞林

摘 要:教师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文章分析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创设轻松、和谐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通过恰当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语言表达能力

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游戏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在主题、音乐、玩沙和体育游戏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一、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时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其语言能力需要在这个阶段得到针对性的训练。相关研究表明,那些通顺且具有节奏感的儿歌、绕口令等,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借助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语言游戏,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進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让幼儿对一些基础的社会行为有清楚的认知。同时,游戏还能让幼儿对一些重要的社会角色有初步的认知,知道每个人在拥有权利的时候,也应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同程度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以“过家家”游戏为例,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合理分配每个幼儿的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将角色意识渗透到幼儿的思想中。

3.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让幼儿的情绪积极、愉快,使他们获得一些更为快乐的情感体验,消除负面的情绪状态,间接实现对自我行为的有效控制。相关研究表明,喜欢游戏的幼儿,具备更加强烈的规则意识。每一种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当幼儿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就必须要遵守这些规则,这样才能与同伴和谐相处。所以,当幼儿完成一个任务后,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设轻松、和谐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轻松且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环境创设,都应该秉承舒适、实用的原则,体现出环境动态化和教育化的特点。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互动式的游戏环境,将游戏以主题的形式体现出来,将幼儿看作是环境的主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主题环境,这对他们而言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以中班“我的家庭”主题游戏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要将活动场所变为自己的“家”。在游戏中,幼儿们齐心协力地搬来了很多的积木,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拼搭,有卧室、厨房和客厅,还涵盖了许多新奇的装饰物,最终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家庭”。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平衡性,环境布置的内容也要跟随游戏方式进行相应的变化,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神秘之处。例如,美术主题区域游戏中的空间环境,教师不要盲目地布置,应结合幼儿的基本情况,为幼儿提供更为合适的情境和材料,更好地满足幼儿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不会对教室产生任何的抵触心理。以主题“春来了”的墙面布置为例,幼儿对春天的景物是非常感兴趣的,也喜欢制作,所以教师要通过柜面特意布置一个“春来了”的场景,让幼儿将自己制作完成的花草树木的标本投入到其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

2.通过恰当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否可以顺利进行,需要合理的规则。因此,教师不要只考虑课堂教学中的规则性,而忽视了对幼儿常规性规则意识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游戏开始前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就不会考虑他人,随意摆放、丢弃游戏材料等现象就会经常发生,甚至会出现语言、行为上的冲突。这主要是幼儿的心理不够成熟,而且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存在的意义就是确保整个群体游戏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漂流瓶的泳衣”的玩沙游戏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提供更为宽泛的心理、物理环境,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且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介入,对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游戏过程中,两名幼儿在争抢一个瓶子,谁都不让步,这时教师可问他们:你们都想给这个瓶子穿衣服,可你们没有发现瓶子现在很难过吗?它的眼睛和嘴巴怎么都没有了呢?当教师说完的时候,其中的一名幼儿立刻放手,并为瓶子贴上了嘴巴。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的恰当引导能够有效避免冲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3.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的责任意识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形成。在组织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让幼儿扮演社会中不同的人物,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在模拟医院角色的游戏中,角色人物有婴儿、母亲、医生、护士和患者。在游戏中,一名“母亲”抱着自己3岁的“孩子”到医院看病,这时“医生”正在给另外的“患者”看病,就让“护士”前去查看,但“护士”却站在原地,没有任何行动。教师向这名扮演“护士”的幼儿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名幼儿是因为没得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正在生气。这时,教师要提醒这名幼儿,让其意识到这项工作的神圣,即便是角色扮演,也应该正确认识到无论是何种角色,都有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责任。如若这名幼儿仍旧生气,教师可以让其暂时退出游戏,观看别人扮演“护士”这个角色时是如何操作的,进而增强其责任意识。

4.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设计游戏形式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人能力,尽量在个人和团体互动的过程中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不适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小狗滚球过隧道”的游戏中,教师可让幼儿先做一些游戏前的热身活动,并模仿小狗的运球动作。为了保证幼儿游戏中的安全,教师要提醒他们不要过快,不然会伤害到同伴。然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队伍,相对站立,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双脚分开,将双臂搭在对方的肩膀上,这样就做出了一个简易的“隧道”。当第一支队伍的“小狗”将球滚进隧道以后,第二支队伍再滚回来,重复前面队伍的动作,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幼儿都完成。整个活动中,幼儿将自己看作是“小狗”,在拍球的时候会兴趣高涨,并意识到自主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有的幼儿在失败一次以后,对游戏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鼓励,及时消除幼儿的挫败感和紧张心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样多次练习以后,能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协作能力,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矫正幼儿心理上的一些缺陷。所以,教师要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结合,开展一些合适的、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活动,避免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还要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的游戏环境,通过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培养幼儿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游戏疗法[J].特立学刊,2016(04).

[2]魏顺枝.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6(03).

[3]周志娟.玩沙游戏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4]马燕.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游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