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玲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充分体现着地理学科的价值,也是地理学科本就拥有的特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以及最能满足个人综合发展必须具备的地理思维。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地理教学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核心价值观念,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科的逻辑性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86-2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地理的角度思考問题,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心,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外在的具体行为以及内在的隐形素质,那些不可或缺的以及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和品质就是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发展特有的性质,其中注重的是地理事物与空间结构的联系,识别记忆以及想象能力的运用,教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了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多元化内容。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关注,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注重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性的讨论中。
2.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与地理有关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以及教育人士都非常注重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单纯的为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学生这个科目学的好不好的主要因素。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具备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以及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的策略
1.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回归地理教学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因生施教。首先,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下学习知识的资料,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学习空间,课下为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营造更多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其次,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将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在教师评价中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因生施教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天体、地月系和太阳系的基本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个难度,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天空中都是什么星座以及星座的位置和来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最后继续为学生增加难度,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对月相进行连续一个月的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记录,总结出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根据自己记录的不同数据推断出地表变化的规律。
2.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理学习体系。高中阶段是学生构建理性思维体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用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时,首先,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各小组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开发和保护森林,小组内的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然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组讨论出来的建议和措施。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将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表达出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3.利用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展更多的户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主要的能力源泉。例如,教师在讲解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去当地的自然博物馆或者是天气气象局进行实地的考察,将课本中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在讲解必修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农村展开城镇化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让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到多样性的生物在逐渐的减少,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垃圾污染日益加剧等等,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日益下降,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能深刻感受到应该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教师在讲解选修《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实地探究的方法讲解,比如用“假如你是你们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你会怎样开发你们村的自然资源,并列出一系列的旅游发展规划”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学生间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小组学生间共同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提高教师自身的地理综合素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地理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只有高中地理教师保证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才能保证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能够举一反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地理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热力环流》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熟悉的热力环流现象,然后与上空中的热力环流现象进行比较,但是很多学生会在开始的时候,套用地面热力环流的模式,得出“离地面近的气温高,上空的气温低”这样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为学生举出这样的案例:冬日火炉取暖,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了取暖是把手放在火炉上面还是火炉上方呢?”学生的答案都是:火炉上方,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针对这样的教学案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运用现实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不断优化教学改革的手段。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英花.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高考,2018(6).
[2]黄松明.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3]汪明艳.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2).
[4]钟英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4).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新疆 库尔勒 8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