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娜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旅游;外宣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174 — 03
在人类推广活动中,跨文化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各种文化信息的相互分享和交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在不同国家背景文化下的交际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元素转移的关联性也比较强,通过在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中的融合,可以促进传播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对于外宣翻译来说,为不同语言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在各国紧密往来的推动下,外宣翻译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不仅对跨文化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有助于旅游外宣翻译工作的开展。
对外宣翻译进行分析,要对外宣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对外宣传,简称为外宣,基于广义视角,主要是指某单位或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域,开展宣传活动。而基于狭义视角,主要是指境内的外籍人员和其他国家受众群体〔1〕,开展的宣传活动。现阶段,对于对外宣传来说,其宣传活动的开展主要基于国际社会,外宣翻译,属于对宣传活动中文字性材料进行翻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翻译行为之一。具体来说,在翻译形式中,外宣翻译具有特殊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在全球化环境中,以了解中国作为目的,结合汉语、英语以及其他国家语言,将其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宣传主体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群众这一方面〔2〕,这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性交际活动之一。
(一)沟通具有高度顺畅性
在各国进行沟通过程中,外宣翻译发挥的作用不容小区,对于跨文化和语言的互动实现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借助外宣翻译,可以紧密联系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在相关媒体采访中,了解到翻译的对外沟通作用显著,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紧密交流,实现和谐世界的顺利构建,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深度提升上来,确保各民族之间形成高度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认同水平,其中,外宣翻译发挥的作用具有很大的推动性。外宣翻译,旨在确保各国文化的紧密交流,突破限制性作用。现阶段,在全球经济的强大推动下〔3〕,我国也对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来往,翻译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明显,外宣翻译人员要善于站在受众群体立场思考问题,将其语言和文化理解方面的障碍清除,将桥梁纽带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交流的平等性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诸多国家渴望将自身国家传统文化与全球认同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外宣翻译的互动观念,要求要对客观事实予以坚守,既要看到各个国家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相同点,也要看到不同点,加强对话机制的构建,结合对话,促进多样性文化格局的形成,以平等和平的眼光来进行沟通,从而在对话中,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一般来说,国家文化的差异性比较明显,而文化共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文化共性来说〔4〕,主要是指人类对世界理性认知的相同点,文化共性,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各国文化密切交流的重要渠道,文化形态的相互渗透,可以将文化相互融入的结果反映出来,满足跨文化传播需求。翻译工作,有机整合了目的语文化和源语言文化之间,形成紧密的对话,其互动性显著。在全球范围内,加強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确保国家对中国的精神面貌予以充分了解,将全社会平等交流宗旨体现出来。对对话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使接受的差异性得到认同,然后可以防止差异性过于悬殊。由于是平等对话,如果矛盾性过于突出,很难将对话落实下去。在实际翻译中,冲突现象难免会出现〔5〕,对于翻译人员而言,要结合主题、忠于原文,并确保受众群体可以予以高度的理解能力和认同感。在各国民族之间交流过程中,外宣翻译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外宣翻译人员要将文化传播作用进行发挥,给予各国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保证。
(一)归化翻译法
在翻译中,加强归纳翻译法的应用,主要是指译文要将目的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读者进行深入分析,争取读者充分掌握原文内容,结合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以此来翻译叙述原文,针对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要对文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防止在不同文化之间出现语言障碍。翻译的归化策略,奈达是翻译的归化策略方面的代表〔6〕,提倡基于社会和文化视角,凸显出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奈达要求要将翻译的文章与最初的表达进行紧密贴合。译文要注重将自然的翻译体现出来,并且确保翻译与读者的文化范围保持高度的一致。
归化翻译法认为,文化的差异,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理解和交流。而在翻译中,旨在不断提高文化和交流和传播效率,尽量消除文化障碍,确保呈现给读者的语言可以与读者的文化领域相互契合,保证读者可以充分理解语篇。比如在翻译语篇时,如果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无法将形势和内容对接在一起,需要去除掉形势美,确保保留内容的完整性。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还要尽量对读者熟悉的方式加以选择和应用,为读者的理解带来便利性。
例如:在翻译乌镇旅游宣传册中的桥里桥景点时,“桥里
桥的构成是两座石拱桥,其亮点就是可以从一个桥洞内看到另外一座桥,已经成为了乌镇一大优美的古桥风景”。翻译为“The bridge is made up of two arched stone bridges, the highlight of which is the view from one opening to the other,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Houx's most beautiful ancient bridges.虽然仅仅进行了简短介绍,但是其中对桥里桥名称的来源和地位进行了表述。
(二)异化翻译法
韦努蒂,积极提倡异化翻译策略。该翻译方法可以确保翻译的语篇在风格等方面与原文具有高度的相符性。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异化策略的应用,旨在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整合,凸显出了翻译语言的主体性地位,在语篇翻译中,将文化和语言等差异性充分展现出来。
通过异化翻译策略的实施,在翻译语篇中,适度保留好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化因素等,对作者的创作目的和语言功能等,进行翻译,具有高度的导向性,在翻译过程中,要防止与原文作者具有极大的差距性〔7〕,将原文的内容顺利传达出来。异化翻译策略,认为翻译的作品,要与原文具有高度的抑制性,充分体现出原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等。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出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不同语言展现的不同文化的理解。比如一些词汇与我国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所以在汉语中比较常见,但是在其他语言中,尚未出现相对应的词汇〔8〕,因此,在该类词汇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好汉语原文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等,然后确保在阅读者中实现顺利传递。比如在政治论文中,”小康社会“该术语,可以翻译为“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这样可以为西方人理解文化差异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通过分析和研究归化和异化,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是相互促进、紧密融合的,在翻译时,要防止仅仅对其中一种策略进行使用,所以要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等策略,争取与翻译的目的相符合,并确保读者在语篇的理解方面,对异国文化予以正确感受。
在翻译对外宣传文本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解释说明内容,以此来与外宣翻译的要求相符。在不同文化群体中,读者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文化因素的差异化〔9〕。在跨文化的外宣翻译中,在传播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错误解读现象,所以要适度增加或减少其中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播效果的稳步提升,给予对外宣传和交流一定的保证。
(三)增补信息的方法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要想将文化信息差降至最低,可以在内容中适度对信息进行增补,确保读者正确理解内容。在中文的表达中,缺少主语现象经常出现,理解的难度性不高,但是不方便于他国读者的理解,所以在翻译时,要补充完整主语。
(四)删减信息的方法
在汉语的表达方面,重复的表达得到了体现,尤其对于华丽的辞藻和四字成语等,而读者要想对核心信息进行顺利取得,如果进行过多的表达,极容易导致信息过剩现象的出现,加剧了读者阅读理解的难度性〔10〕,这对于翻译效果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外宣翻译中,要适度删减其内容,为读者理解内容和文化带来便利性。
(五)化抽象为具体
在汉语文化中,一些词汇和句子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比较深厚的,所以其表层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想充分表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翻译者要基于跨文化视角,化虚为实。在旅游外宣文化翻译过程中,要具体词汇和句子,将外宣文本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发挥出来,并与外国读者的语言习惯相契合。
(一)注重景点景区翻译方法的直接性
在旅游英语外宣中,受众在文化历史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在旅游外宣过程中,将直接翻译法应用在景点和风俗方面,可以让受众对其人名和地名等进行充分了解〔11〕。在翻译过程中,景点和景区的历史意义比较浓厚,要融入资料,进行补充说明,确保国外游客可以对其意义等进行充分掌握,从而将情感观念激发出来,确保外国游客可以加深对本土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天安门广场,在采用外国翻译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文化内涵充分进程传递,所以要加强半音译半意译法的应用,确保传达的信息可以使外国游客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
(二)集中整合理论和实践
首先,要加强译者培训体系的构建,在工作中,翻译工作者难免会出现问题,在上岗之前,其知识储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加强岗前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将其角色意识提升上来。同时,开展集中化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译者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际知识讲座中来,这对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将其内在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不断提高译者培养体系的完善性。
其次,要加强翻译岗位的增设,引导译者提高对自主实践的高度重视。在设置译者岗位过程中,要将其服务性质发挥出来〔12〕,提高译者在公益性服务工作中的参与热情,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实践中,要注重其展示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提升,引导译者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优化译者评价机制
要将译者队伍轮换原则落实到位,壮大译者队伍,将其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能力等提升上来。要加大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力度,将辅导员监督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译者的权力,保证高度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提高在服务工作中的参与热情。结合多样化原则,加强评价体制机制的构建,对其翻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考察。在评价标准方面,要注重多加鼓励,挖掘其优点,正视其缺点。同时,还要把灵活性原则体现出来,避免主观臆断的提出评价,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看法和建议,将跨文化交际的自我评估和检查落实到位,将其集体荣誉感提升上来,从而全面投入到跨文化交际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旅游外宣翻译的开展势在必行,其中,要不断提高翻译人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翻译策略,发挥出对跨文化传播效果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下,外宣翻译的综合水平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在世界舞台中大大展现出来,确保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在外宣翻译中,要注重将受众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将翻译定位进行明确化,从而确保良好的外宣翻译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陈瑶,谢雨晴.张家界市旅游外宣材料英译问题的调查报告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9,(18):7-8.
〔2〕池云玲.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9,(15):84-85.
〔3〕杜茜.外宣文本-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有效性之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5):15-16.
〔4〕吕鹏,杨喜刚.“一带一路”视阈下江苏地方旅游外宣推介语言服务研究——以扬州、泰州的外宣翻译材料为例〔J〕.英语广场,2019,(04):50-52.
〔5〕李睿.生态翻译学审视下的豫章文化旅游外宣英译现状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4):133-136.
〔6〕朱利勇.江西英汉平行语料库在江西旅游推广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41-42.
〔7〕滑少枫.河套文化遗产英译的问题与对策——以阴山岩画外宣翻译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84-85.
〔8〕张珺莹.提高辽宁清文化旅游外宣翻译质量的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7,(03):378-382.
〔9〕王静.传播视域下的中英旅游外宣翻译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2):75-78.
〔10〕唐燕.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翻译研究——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实证研究〔J〕.文教资料,2014,(05):56-57.
〔12〕罗丽莉.浙江省旅游外宣翻译“文化流失”及其对应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04):61-65.
〔责任编辑:杨 赫〕